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下)▪P8

  ..續本文上一頁,不發嗔恨他就不知該怎樣生活。如是以上諸多對治嗔恚煩惱的妙方對他們一般起不到一絲一毫的作用。

   若無觀察怨敵力,雖是弱小不應辱,

   如同欺負達支巴,大鵬勝伏大海也。

   如果未觀察怨敵的力量,雖然是弱小者也不應該欺辱。如同蛟龍欺負達支巴鳥,最終大鵬鳥勝伏了大海。

   前文已多次強調觀察的重要性,無論是交友還是承辦事情,若不善加觀察盲目行事必定會遭到衆多違緣。此處分析對怨恨的敵人尤其應作仔細觀察。有些怨敵從表面上看顯得膽小乏力,非常渺小,但卻不可輕視,其身後也許有強大的勢力做支撐。曆史上有許多國王和大臣,因未詳察敵國實情而貿然出兵討伐,結果反倒毀壞了自己的國家。再者,弱小者不可能永遠弱小,強者也不可能永遠勢大力強,世事無常多變,一旦因緣成熟,當弱小的怨敵身居高位時,便會使出渾身解數竭力反攻,定會報複懲治于你。所以,在遇到怨敵或對他人心懷不滿之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謹慎思維。縱然費盡周折損毀了怨敵甚至將其置于死地,觀察結果究竟對自己又有何利?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最好能以慈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前有一群達支巴鳥(麻雀的一種,身體很小)住于海濱,依靠大海生活。但以蛟龍爲主的海生動物卻絲毫不把弱小的達支巴鳥放在眼裏,它們經常鼓起海風、推動波浪將它們的家園毀于一旦,奪走鳥卵。終于,達支巴鳥忍無可忍,便聚在一起商量勝伏蛟龍的辦法。一些聰慧的小鳥提出請求大鵬鳥幫忙,因爲大鵬鳥威望高,且是龍的天敵。于是達支巴鳥前往大鵬處訴苦:“海中的蛟龍常欺負我們,它們以海浪沖垮了我們的鳥巢,吸走了我們的鳥卵,下一步就准備向你進攻了……”大鵬一聽十分震怒,即刻頒布命令,吩咐龍王限期內將達支巴鳥的所有損失如數賠償,否則便要吃掉龍王。龍王及衆眷屬聽到大鵬的命令,非常害怕,片刻也不敢耽延,如數送還了達支巴鳥的巢穴和鳥卵。從此以後,大海便臣服于大鵬鳥,再也不敢欺侮達支巴鳥了。由此可知,任何弱小的對手也不能輕視和肆意欺淩,否則定遭衰損。

   盡福之時生惡念,盡族之時生劣種,

   盡財之時生悭吝,盡壽之時生死兆。

   福報將盡的時候,人總會産生邪惡的念頭;家族將滅亡時往往會出現惡劣之孽子;錢財將要用光的時候會産生悭吝之心;壽命將盡之時便會現出種種死兆。

   一個人在衣食無缺,受用富足的時候,能順暢地承辦許多事情。此時,他一般都會循規蹈矩,安份守己,但是福報用盡或即將用盡的時候,就很容易生起非法的邪念。比如商人,在其事業與生活等不順利時,就會尋思盜竊、詐騙或是殺害衆生等罪惡的活計以謀生。藏族有句俗話:“盡柴之時燒房木,盡財之時生惡念。”可見福報將盡之人常常會變成不擇手段的亡命之徒。

   再者,一個種族的血統瀕臨滅絕的時候,也會出生惡劣卑鄙的孽種。比如一個國王,當王權不能繼續維持下去的時候,往往會出生惡劣種姓的王子,以其卑鄙的行徑摧毀國王的高貴種姓。比較高貴的家族也是如此,父輩們精明能幹,擁有高官厚祿,財富滿倉。但是當一個不肖之子降生之後,家裏的財産逐漸被其敗光,繼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致使他本人锒铛入獄或被仇家追殺,最終整個家族徹底滅絕。

   另外,錢財對于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執著之心也異于它物,當財産即將耗盡之時,人會變得小氣和吝啬。常見一些平時出手大方的人在財富用盡之時就開始生悭吝心,緊系錢囊不讓財物隨便流出,凡事精打細算,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幾瓣花。

   人的壽命將盡之時,也會出現種種死亡的兆頭。藏族人常說,一個好端端的人如果突然有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所作若與往常大不相同,則說明此人已經現前了危險之兆。比如美國總統林肯遇刺的前十天,其夢境就預示了死亡的整個過程。藏族有一位老人,在他死亡的前一年就已經出現種種死兆,第二年他死亡前對家人說:“我今年必定會死,念經等任何方法都不能挽救了,死後會轉生爲土地神,因爲我每天做夢都和土地神在一起。”這一年他果然去世,經有神通的人觀察得知,他的確轉生爲土地神了。另外,在巴西有一位名叫瑪麗亞的小姐,丈夫死前七天就預知自己會死。幾年後,瑪麗亞小姐也出現死兆,死後置入棺木中。這時瑪麗亞的靈魂到了一個陌生且寬闊的地方,在那裏,她碰到了已故的丈夫,他倆交談了很久。丈夫告訴妻子:“我生前偷偷地買了些股票,藏在抽屜裏,你回去將之換成錢,供你和孩子還有我的母親一起享用。”後來瑪麗亞複活,期間她共經曆了二十四個小時,當時醫生斷定她已經死亡。複活的瑪麗亞按丈夫所說果然找到了股票。所以,人除了現在的分別神識以外還有中陰身,還有靈魂,死並非生命的終結,只是以不同的形體存在著。

   自己不爲違法事,帝釋诋毀亦無道,

   泉眼自己不幹涸,泥土怎能堵塞彼?

   如果自己不做違背法規的事,就算帝釋天來诋毀你,也沒有任何道理。比如泉眼,若它自己不幹涸,泥土怎麼會有能力將其堵塞呢?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違背世規以及佛規。只要自己不做虧心事,行得正走得直,就不怕別人說短論長。不管別人如何評價,如何誹謗,實際上都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傷害。在整個世間來說,帝釋天的威望大,能力強,名聲高,但若未做違背法規的事,即使他親自來诋毀你,也是無可奈何,何況世間凡人呢?正如俗語所說:“心裏沒冷病,不怕冷言侵。”

   久遠劫前,彌勒菩薩曾爲定光仙人,他和五百位仙人在山林草屋中修行。當時有一位婦人路經此處,正值急風暴雨,爲了避雨,她便在定光仙人處寄宿一晚,第二天才離去。衆仙人見後便說:“定光肯定與那女人行淫事了。”定光知曉衆人的诋毀後,怕他們因誹謗落入地獄,于是騰空飛入七棵多羅樹高的虛空中安住,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衆仙人見後愧悔難當說:“身能離地四指高,就已斷了淫欲之事,何況定光升到虛空中,示大神變,怎麼會有淫行呢?”于是五百仙人都向定光五體投地,禮敬忏悔。相反,如果自己確實有某種過失,本身已變得肮髒汙穢,則無論別人如何稱贊也是一攤捧不起的爛泥。有些淺慧之人總以爲別人對自己造謠誹謗會失去衆人對自己的恭敬,所以對謠言、無理誹謗以及做誹謗的人都記恨于心,耿耿于懷。對此,麥彭仁波切宣說了一個甚深的教言:“他人無理之誹謗,皆爲暫時非真實,總有澄清之時日,是故無須執著彼。”

   夏天正是水源充足的時候,如果泉眼自己沒有幹涸,那麼泥土無論怎麼阻擋也堵塞不了它。若泉眼自己幹涸,人們再挖再掏也不會有水流出。同樣,正直的人由公而生明,因廉而生威,他們是“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故能笑對一切誹謗,雖然無理诋毀者會受到報應,但作爲被诋毀者,如果能超越傷害與被傷害的局限,救助對方脫離苦難的報應,那才是更高的境界,這也就是菩薩超勝小乘聲聞之處,堪爲真正悲天憫人的慈悲之心。

   同時啓做百樣事,一件事亦未究竟,

   狡黠之人如老狗,常于村間亂竄遊。

   于同一時間內開始做百樣事情,結果是一件事也不能究竟圓滿。狡黠、狂躁之人就象老狗一樣,常常在村間東遊西竄。

   同時齊做百樣事,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主要是諷刺那些無實際能力卻又這也想做,那也要幹,到頭來一事無成的人。這類人好高骛遠,不切實際,一張口就講大話,異想天開,總以爲自己有本事。比如一個人有一萬元資本,同時想做百樣生意,每項投資一百元,曆盡千辛萬苦,縱有所得也極其微薄,常常是入不敷出,又因精力與能力有限,多項投資化爲水中泡影,且積勞成疾,最後一萬元本金也不複存在,終無所成。修法也是這樣,有的人這也要修,那也要修,佛陀傳有八萬四千法門,他若都能求得傳承也要一一試修。于是從早到晚就象機器人一樣,要誦的經書堆成了山;觀修本尊象看幻燈片似的,一尊又一尊,應接不暇,最終一個法也修不成功,反倒埋怨佛法沒有加持。這些都是比較愚笨的做法,全然不懂得究竟一門通世間的道理。這種人勞而無功,只會是自取衰損。龍樹菩薩講過:一個人若不會說話,最好免開尊口;對于做不好的事情,最好開頭就不要做。所以我們做事情之前,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對于力所能及之事自當盡力承辦;若是鞭長莫及,那麼最初就應放棄。智者所發之願和實際行動自始至終都是相吻合的,只有愚者華而不實,處處許諾,事事食言,最後遭人嘲笑。

   另一類人聰明之中帶著幾分狡猾,他們往往失于忠厚,很難踏踏實實地將一件事情做圓滿。這類人不信因果也不循世規,而且好逸惡勞,閑散、懈怠,不能安心居于一處,其處境也是時好時壞,庸庸碌碌虛耗人生。就象老狗,經常遊竄于村落之間,天天在外面轉悠,于某家乞得一點吃的,第二天又會按時前往,未滿足便“汪汪”亂叫一陣,十足的是萬人嫌的角色。所以修行人應常觀己之叁門,防範貪嗔癡叁毒的危害。

   若受業力感召時,智者亦會行邪道,

   外道勝師大自在,行持瘋狂之禁戒。

   如若受到業力感召之時,有智之士也會走上邪惡的道路。一位才高智廣名叫大自在的外道勝師竟也修持瘋狂的禁行。

   常言“業力不可思議”,其奧妙也只有佛的一切智智才能通徹了知。因惡業之力的感召,就算是一個具足智慧的人,也有可能踏上邪惡之旅。現今某些佛弟子表面上對叁寶信心很大,且對經論教典比較精通,但說不准哪一天業力成熟時,忽然會轉入外道或誹謗因果等。以前藏地有位叫瓦諾的法師,在寺院修學時,智慧高深,學識淵博,于中觀等顯密教法造詣頗深。可是于十年浩劫期間,他卻一反常態,大肆誹謗佛法。他說:“我現在終于明白…

《格言寶藏論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