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曰:“爲什麼不道
”霜雲:“不道不道”。”源于言下有省。源一日將鍬子于法堂上,從西過東,從東過西。霜雲:“作什麼
”源雲:“覓先師靈骨。”霜雲:“洪波皓渺,白浪滔天,覓什麼先師靈骨
”雪窦著語雲“蒼天!蒼天!”太原浮雲:“先師靈骨猶在。”
(原文中還有克勤不少夾批,今省去)。
(克勤雲)道吾與漸源至一家吊慰,源拍棺木雲“生邪
死邪
”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若向句下便入得,言不便知歸,只這便是透脫生死的關鍵。其或未然,往往當頭磋過。看他古人行住坐臥,不妨以此事爲念。才至人家吊慰,漸源便拍棺問道吾雲:“生邪
死邪
”道吾不移易一絲毫,對他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漸源當面蹉過,逐他語句走,更雲:“爲什麼不道
”吾雲:“不道不道。”
道吾可謂赤心片片,將錯就錯。漸源猶自不惺惺,回至中絡又雲:“和尚快與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這漢識什麼好惡!所謂好心不得好報。道吾老婆心切,更向他道:“打即任打,道即不道。”源便打。雖然如此,卻是他贏得一籌。道吾怎麼丸滴滴地爲他,漸源得怎麼不瞥地。道吾既被他打,遂向漸源雲:“汝且去,恐院中知事探得,與爾作禍。”密遣漸源出去。道吾殺傷慈。源後至一小院,聞行者誦《觀音經》雲:“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說法。忽然大悟,雲:“我當時錯怪先師。”爭知此事不在言句上。古人道:“莫量大人,被語脈裏轉卻。”有的情解道:“道吾雲,不道不道,便是道了也。喚作打背斤頭,教人摸索不著。”若恁麼會,怎麼生得平穩去
若腳踏實地,不隔一絲毫。不見七賢女遊屍陀林“遂指屍問曰;“屍在這裏,人在什麼處
”大姊雲:“作麼作麼!一衆齊證無生法忍。且道有幾個
千個萬個,只是一個。漸源後到石霜,舉前話,石霜依前雲:“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雲:“爲什麼不道
”霜雲:“不道不道。”他便悟去,一日將揪子于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意欲呈已見解。霜果問雲:“作什麼
”源雲:“”覓先師靈骨。”霜便截斷他腳跟雲:“我這裏洪波皓渺,白浪滔天,覓什麼先師靈骨!”先既是覓先師靈骨,石霜爲什麼卻恁麼道
到這裏若于生也不道,死也不道處言下薦得,方知自始至終,全機受用。若爾作道理,擬議尋思,直是難見。漸源雲:“正好著力。”看他悟後道得自然奇特,道吾一片頂骨如金色,擊時作銅聲。雪窦著語去;“蒼天!蒼天!其意落在兩邊。太原早雲:“先師靈骨猶在”;自然道得穩當。這一落索,一時拈向一邊,且作什麼生是省要處
作麼生是著力處
不見道:“一處透,千處萬處一時透。若向不道不道處透得去,便乃坐斷天下人舌頭;若透不得,也須是自參自悟,不可容易過日,可惜許時光。雪窦頌雲: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絕毫絕嫠,如山如嶽。黃金靈骨今猶在,白浪滔天何處著
無處著,只履西歸曾失卻。
雪窦偏會下注腳,他是雲門下兒孫,幾一句中,具叁句的鉗鏈,向難道處道破,向撥不開處撥開,去他緊要處頌出。直舉兔馬有角,牛羊無角。醜道兔馬有什麼角
牛羊爲什麼卻無角
若透得前話,始知雪窦有爲人處。有者錯會道:“不道便是道,無句是有句,兔馬無角;卻道有角;牛羊有角,卻道無角。”醜得沒交涉!殊不知古人千變萬化,現如此神通,只爲打破爾這精靈鬼窟。若透得去,不消一個了字。“兔馬有角,牛羊無角,絕毫絕嫠,如山如嶽”,這四句如摩尼珠一顆相似。雪窦渾身論地,吐在爾面前也。末後皆是據款結案。“黃金靈骨今猶在,白浪滔天何處著”,此頌石霜與太原浮語,爲什麼“無處著,只履西歸曾失卻。”
靈龜曳尾,此是雪窦轉身爲人處。古人道,他參話句不參死句。既是失去,他一火爲什麼卻竟頭爭:
垂示雲: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祖師不曾西來,未嘗以心傳授,自是時人不了,“向外馳求。殊不知自己腳下一大段因緣,千聖亦摸索不著。只如今見不見,聞不聞,說不說,知不知,從什麼處得來
若未能洞達,且向葛藤裏會取。試舉看。
一則死人公案,雪窦說了,克勤又說,並且翻來複去的說,宋人參禅,到這裏也是夠羅嗦的了。什麼“不立文字”,“不得向語言中會取”,怎麼一則公案,就費了千七八百字,克勤禅師如此,原不得已,宋代學禅的已經走入這個“精靈鬼窟”,毫無辦法,所以只好以楔出楔。“生邪死邪”公案,前面章節中好在有所交待,不然在這裏就更羅嗦了,“兔角牛角”公案,也好在前面也有介紹,這裏就避免了許多麻煩。總之,不論雪窦克勤,兩位大師說了許多,卻沒有說一絲道理任人領會。只是說了一個道吾禅師不爲其學生說破的因由,同時譏諷了那些以爲“不說就是說”等似是而非的“相似禅”。一個人若能達到“見不見”——能見他人之所不見之處;“聞不聞”——察覺他人所之不覺之處;“說不說”——能說出他人不能說出之處;“知不知”——知曉他人所不知曉之處,——這樣的境界,自然就與衆不同了。但這個功夫從哪兒來的呢!“自己腳跟下一段大事因緣”如何明白呢
只有自己問自己,自己去參究了。
《棒喝截流 八、詩文禅風——文字禅欣賞》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