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下(彭際清)▪P4

  ..續本文上一頁。五惡之義。特准他經。配以十惡。其一惡者。殺業所攝。其二惡者。盜貪所攝。其叁惡者。淫業所攝。其四惡者。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所攝。其五惡者。嗔恚邪見所攝。反是即爲五善。亦名十善。如他譯本雲。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禅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叁者。不得淫泆。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饕。不得悭惜。不得嗔怨。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信受佛經。當信作善後世得福。奉持如是之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十善本爲天業。今以念佛因緣。回向極樂。即轉天業成淨業。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轉惡業。何有天業而不能轉。

  重重誨勉第叁十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衆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現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衆見之。身死隨行。入叁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诤利。無所省錄。富貴容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坐勞苦。久後大劇。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上下相應。茕茕忪忪。當入其中。古今如是。痛哉可傷。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衆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爲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世生死衆惡之本。當離叁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爲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爲自然。皆積衆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爲善者多。爲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绐。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願。皆令得道。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爲之安。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谄僞。複爲衆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爲汝略言之耳。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于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愍。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上複引申前意。教人爲善去惡。精心求度。世出世間。法法不同。莫不以爲善去惡而爲基本。淨土。即至善之地。求生淨土。乃止于至善之功。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何以故。衆生無始積習。熏染識田。結成五濁。如不淨器。糞蛆滿中。少加蕩滌。便盛美食。臭穢如故。生淨土已。見佛聞法。證無生忍。既杜惡原。斯獲善本。然後回入塵勞。宏宣正教。攝諸衆生。往生極樂。是爲善與人同。是謂明明德于天下。

  問。禅者恒言無善。儒言至善。何以不同。答。有善之善。對惡而名。惡既不立。善亦不居。唯一真心。遍周法界。恒沙萬德。寂爾周圓。聖不可知。所過者化。無善之善。斯爲至善。至如口但說空。行在有中。惡業熾然。妄稱無善。是行屍肉。是地獄渣。吾未如何。佛所不度。

  禮佛現光第叁十一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于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衆。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瀚。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衆。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複如是。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爲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甯複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衆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複見不。對曰。已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對曰。已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

  上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極樂娑婆。同一法界。本無彼此。安有東西。山河大地。皆是衆生目眚所成。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刹。叁塗六道。同時解脫。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即今未法衆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華嚴經雲。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是知諸佛衆生。本來不二。名爲見佛。實無見者。何以故。不可于一體中互相見故。胎生者。謂處蓮胎中。經久乃開。不如化生者。即得見佛聞法故。

  疑惑胎生第叁十二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衆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于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衆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衆。是故于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衆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衆生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複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衆。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衆。無由供養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缯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內彼獄中。系以金鎖。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妓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于意雲何。此諸王子甯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彌勒。此諸衆生。亦複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于五百歲中。不見叁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爲苦。雖有余樂。猶不樂彼處。若此衆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余佛所。修諸功德。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爲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上明發願求生。須了佛智乃至勝智。方名真信。方得見佛。以一切智不離自心。無我無我所。凡聖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來成佛。不于心外。別有信佛之心。如是回向。是名唯心淨土。疾得見佛。若于自心諸智。猶滯疑情。不免心外見佛。雖修衆善。乘願往生。不得見佛。以不契佛智故。所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叁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惟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是則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

  又如寶積經。佛告淨飯王言。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于此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舍。是名陀羅尼門。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自性故。大王。今可于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于他。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世尊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于佛法。決定心安往。依于無所得。當得上菩提。曉知一切法。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無量壽。無畏成菩提。故知有決定智。方能決定信。有決定信。方能決定生。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

  菩薩往生第叁十叁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于此世界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複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叁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憶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憶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衆。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于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叁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複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爲汝略說之耳。

  上明往生菩薩不可計數。皆是如來願力所持。光明所攝。所以智者大師臨終。令門人唱無量壽佛。及觀經題目。合掌贊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言訖。稱叁寶名。奄然而逝。

  唐法照上五臺。入大聖竹林寺。見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問修行之要。文殊曰。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于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照雲。當雲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時。決定往生。二大菩薩因與授記曰。汝以念佛不思議故。畢竟證無上覺。若善男女願疾出離。應當念佛。

  慧日泛舶度海。達天竺。至健馱羅國。東北大山有觀音像。日乃七日叩頭。又斷食畢命爲期。至七日夜。忽見觀音。現紫金身。坐寶蓮華。垂手摩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他如天親無量壽論。馬嗚起信論。智者十疑論。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蓮池諸大德。所有述作。莫不殷勤贊歎。導往西方。決無欺世誤人之事。何況我等生當像季。法弱魔強。獨力修行。豈無錯路。若複徘徊不信。深戀塵勞。如蛾赴燈。如魚處涸。曾不需時。大苦隨後。各宜猛省。無待他求。

  獨留此經第叁十四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叁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衆生聞此經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吾今爲諸衆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爲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複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衆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爲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四。釋流通分者。自此至終。名流通分。此經具無量壽全身。亦具一切諸佛全身。于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故曰聞此經者。于無上道永不退轉。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衆生遇者。皆可得度。是知叁乘十二分教。一網全收。更無余法。所以佛慈加被。殊異余經。奉勸後賢。普同信受。

  聞經獲益第叁十五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衆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于將來世當成正覺。爾時叁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紛紛而降。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衆。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衆靡不歡喜。

  聞經之益。如是不可思議。皆是無量壽本願力故。亦以本師威神加被故。凡有衆生遇斯經者。其所獲益亦當如是。如雲發無上菩提之心。乃至于將來世當成正覺。各在當人。非爲分外。即今靈山一會。不異曩時。無量法音。熾然常說。但能深信。決定往生。化導有情。普成正覺。

  五回向極樂

  釋經已竟。教旨粗明。普與群生。回向極樂。系以偈曰。

  覺海周圓遍十虛 諸佛國土從中現

  如影如響亦如電 畢竟安往常寂光

  皈命西方大導師 我此身心不可得

  平等清淨絕思議 幻出光中一一華

  一一華中一一佛 普現一切衆生前

  佛身無量衆無邊 交參寶網惟心見

  願我命終正智彰 上品蓮華生彼國

  七寶堂前擊法鼓 聞中獲盡陀羅尼

  奏諸天樂散天華 供養百億恒沙佛

  于諸佛前受記已 疾滿普賢大願王

  還入娑婆度衆生 一彈指頃成極樂

  我今念佛佛念我 我佛一體非去來

  須彌可碎海可塵 我此願王無動轉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下(彭際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