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五恶之义。特准他经。配以十恶。其一恶者。杀业所摄。其二恶者。盗贪所摄。其三恶者。淫业所摄。其四恶者。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所摄。其五恶者。嗔恚邪见所摄。反是即为五善。亦名十善。如他译本云。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大要当作善。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盗窃。三者。不得淫泆。四者。不得调欺。五者。不得饮酒。六者。不得两舌。七者。不得恶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贪饕。不得悭惜。不得嗔怨。不得愚痴。不得随心嗜欲。不得中悔。不得狐疑。当作孝顺。当作至诚忠信。当信受佛经。当信作善后世得福。奉持如是之法。不亏失者。在心所愿。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十善本为天业。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成净业。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
重重诲勉第三十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现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皆由贪著财色。不能施惠。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富贵容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坐劳苦。久后大剧。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维罗网。上下相应。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如是。痛哉可伤。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世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无量忧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绐。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随宜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上复引申前意。教人为善去恶。精心求度。世出世间。法法不同。莫不以为善去恶而为基本。净土。即至善之地。求生净土。乃止于至善之功。不入净土之门。善不可得而圆。恶不可得而尽。何以故。众生无始积习。熏染识田。结成五浊。如不净器。粪蛆满中。少加荡涤。便盛美食。臭秽如故。生净土已。见佛闻法。证无生忍。既杜恶原。斯获善本。然后回入尘劳。宏宣正教。摄诸众生。往生极乐。是为善与人同。是谓明明德于天下。
问。禅者恒言无善。儒言至善。何以不同。答。有善之善。对恶而名。恶既不立。善亦不居。唯一真心。遍周法界。恒沙万德。寂尔周圆。圣不可知。所过者化。无善之善。斯为至善。至如口但说空。行在有中。恶业炽然。妄称无善。是行尸肉。是地狱渣。吾未如何。佛所不度。
礼佛现光第三十一
佛告阿难。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于是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白言。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彼国从地已上至净居天。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为悉见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汝复见不。对曰。已见。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对曰。已见。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
上明无量光明遍照一切。极乐娑婆。同一法界。本无彼此。安有东西。山河大地。皆是众生目眚所成。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无量光明。普周尘刹。三涂六道。同时解脱。不独阿难以佛威加被。得见佛身。及诸依正。即今未法众生。但能入此法门。不离当念。疾得见佛。华严经云。诸佛一似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是知诸佛众生。本来不二。名为见佛。实无见者。何以故。不可于一体中互相见故。胎生者。谓处莲胎中。经久乃开。不如化生者。即得见佛闻法故。
疑惑胎生第三十二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圣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牢狱。种种庄严。张设床帐。悬诸缯盖。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狱中。系以金锁。供养饭食。衣服床蓐。华香妓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宝宫殿。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上明发愿求生。须了佛智乃至胜智。方名真信。方得见佛。以一切智不离自心。无我无我所。凡圣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来成佛。不于心外。别有信佛之心。如是回向。是名唯心净土。疾得见佛。若于自心诸智。犹滞疑情。不免心外见佛。虽修众善。乘愿往生。不得见佛。以不契佛智故。所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惟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是则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
又如宝积经。佛告净饭王言。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于此一切法。无动无摇。无取无舍。是名陀罗尼门。何以故。一切诸法离自性故。大王。今可于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于他。时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法忍。世尊现微笑而说偈曰。释种决定智。是故于佛法。决定心安往。依于无所得。当得上菩提。晓知一切法。人中命终已。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无畏成菩提。故知有决定智。方能决定信。有决定信。方能决定生。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
菩萨往生第三十三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忆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忆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师子。彼有五百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尽。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上明往生菩萨不可计数。皆是如来愿力所持。光明所摄。所以智者大师临终。令门人唱无量寿佛。及观经题目。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圣行道力。实不唐捐。言讫。称三宝名。奄然而逝。
唐法照上五台。入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问修行之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照云。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时。决定往生。二大菩萨因与授记曰。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
慧日泛舶度海。达天竺。至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他如天亲无量寿论。马呜起信论。智者十疑论。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莲池诸大德。所有述作。莫不殷勤赞叹。导往西方。决无欺世误人之事。何况我等生当像季。法弱魔强。独力修行。岂无错路。若复徘徊不信。深恋尘劳。如蛾赴灯。如鱼处涸。曾不需时。大苦随后。各宜猛省。无待他求。
独留此经第三十四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四。释流通分者。自此至终。名流通分。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于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故曰闻此经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至经藏灭尽。此经独留。众生遇者。皆可得度。是知三乘十二分教。一网全收。更无余法。所以佛慈加被。殊异余经。奉劝后贤。普同信受。
闻经获益第三十五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纷纷而降。佛说经已。弥勒菩萨及十方来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靡不欢喜。
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凡有众生遇斯经者。其所获益亦当如是。如云发无上菩提之心。乃至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各在当人。非为分外。即今灵山一会。不异曩时。无量法音。炽然常说。但能深信。决定往生。化导有情。普成正觉。
五回向极乐
释经已竟。教旨粗明。普与群生。回向极乐。系以偈曰。
觉海周圆遍十虚 诸佛国土从中现
如影如响亦如电 毕竟安往常寂光
皈命西方大导师 我此身心不可得
平等清净绝思议 幻出光中一一华
一一华中一一佛 普现一切众生前
佛身无量众无边 交参宝网惟心见
愿我命终正智彰 上品莲华生彼国
七宝堂前击法鼓 闻中获尽陀罗尼
奏诸天乐散天华 供养百亿恒沙佛
于诸佛前受记已 疾满普贤大愿王
还入娑婆度众生 一弹指顷成极乐
我今念佛佛念我 我佛一体非去来
须弥可碎海可尘 我此愿王无动转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