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
文殊所說般若經。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叁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叁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如是入一行叁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又如般舟經。佛言。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叁昧。其有四衆。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去是十億萬佛刹。其國名須摩提。在衆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彼佛。譬如夢中見七寶親屬。相與娛樂。覺已說之。若人念彼佛一日晝夜。若過七日七夜。阿彌陀佛于覺不見。夢中見之。心作念時。諸佛國土大山須彌幽冥之處。悉爲開辟。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便于是閑。坐見彼佛。聞所說經。如上叁經。具明念力不可思議。是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隨衆生心。念念出現。衆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淨。一心清淨。即一身清淨。一身清淨。即多身清淨。多身清淨。即一世界清淨。一世界清淨。即多世界清淨。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恒河沙數世界清淨。臨命終時。隨其念力。見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四。行門者。即經雲。法藏比丘及諸菩薩積集無量功德。乃至叁輩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維摩經。長者子寶積白佛言。惟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佛言。衆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于淨國。皆爲饒益諸衆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于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爲成就衆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于空也。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寶積經。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爲十。一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慈無損害心。二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悲。無逼惱心。叁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于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于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于諸衆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于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于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是故行者既發願已。惟應一切所行。不離念佛。當獨居時。不離念佛。處眷屬間。不離念佛。聞悅意聲。不悅意聲。不離念佛。見悅意色。不悅意色。不離念佛。乃至班朝莅官。治軍行法。不離念佛。遇刀兵劫。入羅刹群。不離念佛。如是念佛。則能漸淨我人衆生壽者四相根本。隨順具足十波羅蜜。既能心佛之心。何難履佛之土。何以故。一淨一切淨故。
叁明歸趣
欲明歸趣。當知因緣不離法性。如此經言。法藏初心。先聞正覺。往生叁輩。盡發菩提。若不發菩提者。如上四門。不成安立。何謂發菩提心。菩提訓覺。舉要言之。當明五義。一了知一切諸佛不離自心。自心常有一切諸佛成正覺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莊嚴佛土故。一了知衆生一念念佛。決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衆生發願求生淨土。決生淨土。一切土願力所持故。一了知自心既爾。他心亦然。有一衆生不生淨土不成佛者。是則我土不淨。我佛不成。我佛衆生。叁無差別故。由此起信。是無信信。由此起願。是無願願。由此起念。是無念念。由此起行。是無行行。
雲何爲無信信。華嚴經雲。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诃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衆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于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遠不近。無知無舍。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隨順聖人。生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诃薩信藏。是故當知無量壽佛願力功德智慧神通。于衆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舍。本來是佛。更無可信。首楞嚴經。文殊言。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有是者。則二文殊。心佛亦爾。我真無量。無是無量。如是之信。方爲淨信。故此經言。知一切法。悉皆寂滅。聞甚深法。心不疑懼。是則名爲無信信。
雲何爲無願願。大般若經。佛言。諸菩薩摩诃薩具最勝覺。雖能受行如是深法。而于其中不求果報。何以故。于自性無動故。善現言。能于何等自性無動。佛言。能于一切法無性自性無動。何以故。諸法自性即是無性。無性不能現證無性。思益經。網明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性。即是一切衆生性。一切衆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中。我不見有利。不見無利。若有菩薩希望功德利而發菩提心者。不名發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無功德利。以無有對處故。問。一切法既無功德利者。無量願王從何建立。答。從一切衆生心而建立。一切衆生性本清淨。本清淨故。壽本無量。本清淨故。光亦無量。乃至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苦。清淨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衆生常住極樂。特于夢中幻有娑婆。幻夢醒時。娑婆安在。本無可厭。亦何所忻。但以清淨心而回向佛故。故此經言。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是則名爲無願願。
雲何爲無念念。華嚴經。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所謂見于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佛。叁千世界微塵數佛。佛刹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又解脫長者告善財言。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明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于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如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念。更無別念。無量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無量之用。體用一如。心心寂滅。佛佛全彰。圓覺經雲。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于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衆生本來成佛。是則不離當處。步步華臺。何待他生。塵塵淨刹。故此經言。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是則名爲無念念。
雲何名無行行。華嚴經雲。菩薩于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有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金剛般若經亦雲。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問。既一切法不可得者。何用莊嚴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莊嚴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則佛與衆生各住自性。同異熾然。成敵兩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可得。圓滿覺場。緣起無朕。本際非動。佛事繁興。是知諸佛示現。實本無現。衆生求生。實本無生。無現而現。佛即衆生。無生而生。衆生即佛。故此經言。譬如幻師。現衆異像。爲男爲女。無所不變。木學明了。在意所爲。是則名爲無行行。
如是之法。實萬善之總門。一乘之了義。菩薩以之嚴淨國土。諸佛以之圓證菩提。法性如然。群經共贊。但能信入。已投種于寶池。永截疑根。定往生于金地。是固本來具足。更須方便加功。都攝六根。全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釋經文。用資廣勸。
《無量壽經起信論卷上(彭際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