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著菩薩傳▪P3

  ..續本文上一頁寶一般虔誠頂戴。于此上師前,他還得到過苦樂道用法、不空成就罥索法、藥師佛開許灌頂及儀軌、《戒律根本律》、洛炯瑪及具光佛母陀羅尼咒、阿底峽尊者所著《發心儀軌》、則達日等上師所造的《百法論》、傑中更瓦所造法要等法門。菩薩在上師前首先學習並精通五明,中間又具有並修行空性正見及無緣大悲心,獲得殊勝成就後即開始不斷饒益有情。

   另一位無與倫比的如意寶般的上師則是與金剛持佛無二無別的仁欽西日本巴尊者,在他面前,菩薩聽聞並得到了時輪金剛灌頂、六加行引導等有關甚深密法方面的法要,尤其是叁世諸佛唯一之妙道、一切大菩薩心之精髓——兩種如意寶般的菩提心,故尊者對上師的信心與恭敬心與日俱增。他曾說過:“我相續中的大悲心乃依如意寶般的西日本巴尊者之加持方才得以生出。”因此,每提及恩師他就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並恭敬合掌。有一次,上師對尊者說:“到我跟前來。”然後就給他傳授了以耳傳耳、以心印心、能使巨大成就不斷湧現、並且其本身的加持雲霧缭繞不散、能使罪業深重者強行成就、令利根者即生成就、中根者中陰階段成就、下根者也可于七世或十六世得到究竟解脫的空行母口氣尚未消失的觀音實修法門、俱生大手印法,並將緣起法門、略灌頂以及八關齋戒修法也一並傳授予他。上師並且慈悲加持,爲他創造了日後弘法利生之事業可達于廣大無邊之境地的緣起。從此以後,菩薩即按照《俱舍論》中教示的修法次第,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一步步聞思修行。對顯密之道,他先依靠聞思斷除了一切增益;遵循前輩高僧大德之行持風範,他又前往寂靜地一心一意專心修煉。

   尊者後將渥東艾悟達道場交給大弟子堅贊桑給。在他講經說法時,蔣陽頓有堅贊及其眷屬請求他能作艾悟的住持,對此尊者回答說:“我可以給你們另請一位上師。”隨後他便前往薩迦寺,並對邦·洛近登巴譯師說:“請你務必到艾悟作住持。”譯師非常歡喜地回應說:“無著上師,你帶來的消息令我深感受用,以前,我的上師雅德桑給堅贊未能擁有此道場,(而今我卻得到了,)我看我們明天就出發吧!”在邦·洛近登巴譯師到達艾悟的當天,尊者將《瑜伽師地論》等法本供養給他,自己就想趁此機會去寂靜地苦行實修,爲此他特意吟誦道:

   “散亂如不淨物應抛棄,爲自他二利恒修禅定,心中切盼如是精進者,皆願獲得內外之寂靜。

   “嗟!嗟!忠誠友谛聽:若欲得永久安樂,應思維老病死苦,且至誠叁門行善。

   “世間瑣事無意義,做之非理應斷除,壽命猶如崖上水,刹那不住奔死處。

   “青春靓麗似花圈,挂于頸上色斑斓,一朝色盡花紛墜,今生刹那即滅盡。

   “所積資財無法用,突然孑然離人群,獨自前往陌生地,今世誘惑難擺脫。

   “汗毛上聳糞下泄,眼眶深陷眼球凸,口幹舌燥無食欲,身難挪動心迷惑。

   “受此諸般痛苦時,良醫再多亦無用,財産經忏無能力,親友深情徒唐捐。

   “眼睜睜望親友面,自己手拽自衣裳,氣息急促呼吸短,猛厲喘息近斷氣。

   “恐怖閻羅逼近時,雖住珍寶無量宮,十萬勇士持利器,嚴加防護不能敵。

   “轉輪王亦救不得,叁界財富無能贖,故當速皈依叁寶,勤積聖者之七財。

   “煩惱所積之財産,今生來世痛苦源,有漏煩惱之助緣,親友分崩之禍根。

   “財富恰似蜂釀蜜,釀成難食芝麻許,爲防他人損害之,失財喪命來守護。

   “安住世間轉輪王,離開此世空手歸,一絲不挂故當思,積累資財迷惑否?

   “永不滅盡安樂園,信戒聞施智慚愧,欲得長遠之快樂,聖者七財理應守。

   “上師善友應依止,智者還須斷煩惱,惡人如食染毒物,遠離應如棄毒蛇。

   “六十四種狡詐索,女人以之縛貪者,誰人堪能貪著彼,斷除解脫之根者。

   “富時逃跑亦緊隨,衰時求助彼遠遁,親子弑父何足道,此等親友誰信賴。

   “當面奉承暗中貶,恩將仇報饒益者,凡愚往來極密切,懷抱私心必欺汝。

   “故應力斷世貪欲,內心斬斷舊習氣,全體剝盡無剩余,一心皈命依叁寶。

   “一切有爲皆無常,有漏皆苦執樂迷,涅槃寂靜如欲得,當修離邊之無我。

   “劣海翻湧惡緣浪,苦痛江河彙其中,惡人巨鯨實遍滿,塵世濁海勿貪執。

   “自性快樂無他損,淨水花果自豐富,貪嗔之聲不得聞,寂靜森林中安住。

   “蜜蜂嗡嗡起歡歌,孔雀踏出精彩舞,樹枝隨風影婆娑,部分成熟花葉果。

   “具八功德之河流,潺潺流水傳歌聲,水泡寶鬘所裝飾,水底鮮花處處開。

   “如是寂靜歡喜地,宣講深妙法上師,師如第二佛陀尊,如子待母敬承侍。

   “師所宣說法乳汁,滋養智身愈強壯,日夜恒時不散亂,精勤修持彼妙法。

   “方便船上智慧槳,我欲憑之救度盡,輪回苦海中衆生,諸法根本菩提心。

  “不求今生來世報,諸佛贊歎此布施。

   “戒乃一切功德本,害他如毒應斷除。

   “嗔敵掠奪諸財富,汝應依止安忍軍。

   “懈怠難成自他利,斷除瑣事精行善。

   “無禅定不見法性,應修無相之等持。

   “無智永不得解脫,應通甚深二谛義。

   “自他叁世所造善,爲諸衆生得菩提,以叁輪空智回向,叁身現前菩提果。”

   尊者即如是吟誦了上述偈文。

   接著,他便來到一處具足《經觀莊嚴論》中所講的寂靜地所應具足之功德的聖地——悟啓求忠(銀水法堡),這裏曾湧現出無數個大成就者,就像風水寶地普陀山一樣,下面就簡要描述一下此聖地的境況與功德:

   悟啓求忠環境優雅、寂靜,安住此處定會令歡喜心不斷生起,等持力亦會自然增上。放眼望去,五彩缤紛的花朵遍地盛開;側耳傾聽,各種鳥兒的宛轉鳴音時時傳來。整個地區遍滿花草樹木,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其前有屬于四大河流之一的後藏河匆匆流過,河水一路喧騰流向遠方;附近則鋪滿藍寶石一般晶瑩溫潤、秀色奪人的草地,各色鮮花星星點點地鑲嵌在後藏河兩岸。此地前方還有一嘉塘草原,其景色宛如用松耳石裝飾的金質曼茶盤一樣。此地不僅風光適人耳目身心,生活所需也很容易獲取。另外,盜匪、猛獸也都不會光臨這一雪山環繞的修行寶地。

   從四十叁歲開始,尊者就在這裏閉關清修,除了侍者阿索南達的父母以及一位續木瑜伽士共叁人作爲護關者以外,他與外界斷絕了一切聯系,不再接見任何人。不管來訪者的地位有多麼尊貴或卑賤,他一概將其拒之門外。在關房的門口上,他還寫下了如下語句:

   “頂禮上師叁寶!

   諸位欲見我者明鑒:

   人生似秋日白晝一般短暫易逝,而閻羅死主卻像西山影子般步步緊隨。大限到來之時,我們只能獨自一人默默承受,那時唯一能給予有力幫助的即是佛法。

   故不應以毫無實義之閑談耽誤自他行持善法,大家都應觀修無常,並對此世間生起無僞的厭離心。不可懈怠度日,要抓住光陰盡快修行。殊勝無比之佛法與今世之世間法不可兼得,欲自在駕馭世與出世法,懷抱此種想法者必定是自欺欺人之徒。

   諸位即便見到我,我也沒有其他話可奉告,望衆人各歸自家,並精進行持身語之善法。”

   他又寫道:

   “因前世造作不善業,故我于濁世轉生邊地,往昔身語意所造的一切業,都必將成爲現在或將來遭受苦報的因。如今,既已進入寂靜地的關房中,就應像扯斷捆綁麥稈的繩子一樣,放棄身體的一切行爲造作;亦應似斷弦之琴一般,停止語言的所有功用;還應如斷了水的磨盤那般,將內心所起的分別念完全斷除。上述誓言若有違背,就請瑪哈嘎拉對我進行嚴厲製裁!”

   尊者即如是請空行、護法作證,並自此後不再與外界進行任何接觸,他將今生的一切分別念全都鏟除,專心精進修法,同時保持誓言的堅定,唯以閉關之方式日夜觀修空性正見與大悲心等持。

   在尊者如是閉關期間,某次艾悟格西前來迎請他出關廣轉*輪,尊者拒絕了這一請求。盡管未與格西見面,但他還是慈悲賜予了格西如下教言:

   “南無羅給修雅!

   在以無量的智悲事業光芒照耀一切衆生、使之皆獲暫時及究竟利樂的諸佛菩薩前,我恭敬頂禮!

   雖說心中充滿悲憫,但我瑪呢瓦卻無法利益衆人,想對他們有所饒益,卻苦于力不從心。在此,我只能滿含熱淚、以無盡的悲愍心對弟子們說說我的心裏話。

   若于暇滿難得之人身寶洲,未取受絲毫的妙法如意寶,反以此身廣行無意義之今生瑣事,這樣的話,自己將來一定會後悔不疊。因此凡具智者切勿自欺,而應清淨戒律、不懈聞思修行、如理修持妙法,如此修爲方能使暇滿人身真正獲得實義。

   對大衆而言,不管身爲老者抑或青壯年,誰都不願死,也不會想到死,但死主卻會突然出現在人們眼前。現在的我們對死亡毫無准備,看看你內心對主宰死亡有多大把握就可明了此點。故而不要再希求今生的名聞利養了,把精力用在行持能對來生帶來利益的妙法上吧!果能如是,日後迎接來世時,你一定會胸有成竹。

   誰都不想受苦,誰都願意快樂永隨,因果無欺之道理想來大家也都明白,在這些前提條件下,如果仍一意孤行、造惡不止、不行善業,這種人若能成爲智者,則世上還會有愚者存在嗎?是故甯可今世受人欺侮,或困窘餓死,也要斷惡行善,如此才稱得上是智者之舉。再看愚者,他們對餓鬼也會皈依,無慈悲心之輩皈依的對境竟然包括那些罪大惡極之人!其實這些人都非智者的皈依處,相反,他們不折不扣皆應成爲智者悲愍的對境。所以說,我們理當一心一意皈依具足智、悲、力之叁寶,一切暫時…

《無著菩薩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