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著菩萨传▪P3

  ..续本文上一页宝一般虔诚顶戴。于此上师前,他还得到过苦乐道用法、不空成就罥索法、药师佛开许灌顶及仪轨、《戒律根本律》、洛炯玛及具光佛母陀罗尼咒、阿底峡尊者所著《发心仪轨》、则达日等上师所造的《百法论》、杰中更瓦所造法要等法门。菩萨在上师前首先学习并精通五明,中间又具有并修行空性正见及无缘大悲心,获得殊胜成就后即开始不断饶益有情。

   另一位无与伦比的如意宝般的上师则是与金刚持佛无二无别的仁钦西日本巴尊者,在他面前,菩萨听闻并得到了时轮金刚灌顶、六加行引导等有关甚深密法方面的法要,尤其是三世诸佛唯一之妙道、一切大菩萨心之精髓——两种如意宝般的菩提心,故尊者对上师的信心与恭敬心与日俱增。他曾说过:“我相续中的大悲心乃依如意宝般的西日本巴尊者之加持方才得以生出。”因此,每提及恩师他就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并恭敬合掌。有一次,上师对尊者说:“到我跟前来。”然后就给他传授了以耳传耳、以心印心、能使巨大成就不断涌现、并且其本身的加持云雾缭绕不散、能使罪业深重者强行成就、令利根者即生成就、中根者中阴阶段成就、下根者也可于七世或十六世得到究竟解脱的空行母口气尚未消失的观音实修法门、俱生大手印法,并将缘起法门、略灌顶以及八关斋戒修法也一并传授予他。上师并且慈悲加持,为他创造了日后弘法利生之事业可达于广大无边之境地的缘起。从此以后,菩萨即按照《俱舍论》中教示的修法次第,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一步步闻思修行。对显密之道,他先依靠闻思断除了一切增益;遵循前辈高僧大德之行持风范,他又前往寂静地一心一意专心修炼。

   尊者后将渥东艾悟达道场交给大弟子坚赞桑给。在他讲经说法时,蒋阳顿有坚赞及其眷属请求他能作艾悟的住持,对此尊者回答说:“我可以给你们另请一位上师。”随后他便前往萨迦寺,并对邦·洛近登巴译师说:“请你务必到艾悟作住持。”译师非常欢喜地回应说:“无著上师,你带来的消息令我深感受用,以前,我的上师雅德桑给坚赞未能拥有此道场,(而今我却得到了,)我看我们明天就出发吧!”在邦·洛近登巴译师到达艾悟的当天,尊者将《瑜伽师地论》等法本供养给他,自己就想趁此机会去寂静地苦行实修,为此他特意吟诵道:

   “散乱如不净物应抛弃,为自他二利恒修禅定,心中切盼如是精进者,皆愿获得内外之寂静。

   “嗟!嗟!忠诚友谛听:若欲得永久安乐,应思维老病死苦,且至诚三门行善。

   “世间琐事无意义,做之非理应断除,寿命犹如崖上水,刹那不住奔死处。

   “青春靓丽似花圈,挂于颈上色斑斓,一朝色尽花纷坠,今生刹那即灭尽。

   “所积资财无法用,突然孑然离人群,独自前往陌生地,今世诱惑难摆脱。

   “汗毛上耸粪下泄,眼眶深陷眼球凸,口干舌燥无食欲,身难挪动心迷惑。

   “受此诸般痛苦时,良医再多亦无用,财产经忏无能力,亲友深情徒唐捐。

   “眼睁睁望亲友面,自己手拽自衣裳,气息急促呼吸短,猛厉喘息近断气。

   “恐怖阎罗逼近时,虽住珍宝无量宫,十万勇士持利器,严加防护不能敌。

   “转轮王亦救不得,三界财富无能赎,故当速皈依三宝,勤积圣者之七财。

   “烦恼所积之财产,今生来世痛苦源,有漏烦恼之助缘,亲友分崩之祸根。

   “财富恰似蜂酿蜜,酿成难食芝麻许,为防他人损害之,失财丧命来守护。

   “安住世间转轮王,离开此世空手归,一丝不挂故当思,积累资财迷惑否?

   “永不灭尽安乐园,信戒闻施智惭愧,欲得长远之快乐,圣者七财理应守。

   “上师善友应依止,智者还须断烦恼,恶人如食染毒物,远离应如弃毒蛇。

   “六十四种狡诈索,女人以之缚贪者,谁人堪能贪著彼,断除解脱之根者。

   “富时逃跑亦紧随,衰时求助彼远遁,亲子弑父何足道,此等亲友谁信赖。

   “当面奉承暗中贬,恩将仇报饶益者,凡愚往来极密切,怀抱私心必欺汝。

   “故应力断世贪欲,内心斩断旧习气,全体剥尽无剩余,一心皈命依三宝。

   “一切有为皆无常,有漏皆苦执乐迷,涅槃寂静如欲得,当修离边之无我。

   “劣海翻涌恶缘浪,苦痛江河汇其中,恶人巨鲸实遍满,尘世浊海勿贪执。

   “自性快乐无他损,净水花果自丰富,贪嗔之声不得闻,寂静森林中安住。

   “蜜蜂嗡嗡起欢歌,孔雀踏出精彩舞,树枝随风影婆娑,部分成熟花叶果。

   “具八功德之河流,潺潺流水传歌声,水泡宝鬘所装饰,水底鲜花处处开。

   “如是寂静欢喜地,宣讲深妙法上师,师如第二佛陀尊,如子待母敬承侍。

   “师所宣说法乳汁,滋养智身愈强壮,日夜恒时不散乱,精勤修持彼妙法。

   “方便船上智慧桨,我欲凭之救度尽,轮回苦海中众生,诸法根本菩提心。

  “不求今生来世报,诸佛赞叹此布施。

   “戒乃一切功德本,害他如毒应断除。

   “嗔敌掠夺诸财富,汝应依止安忍军。

   “懈怠难成自他利,断除琐事精行善。

   “无禅定不见法性,应修无相之等持。

   “无智永不得解脱,应通甚深二谛义。

   “自他三世所造善,为诸众生得菩提,以三轮空智回向,三身现前菩提果。”

   尊者即如是吟诵了上述偈文。

   接着,他便来到一处具足《经观庄严论》中所讲的寂静地所应具足之功德的圣地——悟启求忠(银水法堡),这里曾涌现出无数个大成就者,就像风水宝地普陀山一样,下面就简要描述一下此圣地的境况与功德:

   悟启求忠环境优雅、寂静,安住此处定会令欢喜心不断生起,等持力亦会自然增上。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朵遍地盛开;侧耳倾听,各种鸟儿的宛转鸣音时时传来。整个地区遍满花草树木,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前有属于四大河流之一的后藏河匆匆流过,河水一路喧腾流向远方;附近则铺满蓝宝石一般晶莹温润、秀色夺人的草地,各色鲜花星星点点地镶嵌在后藏河两岸。此地前方还有一嘉塘草原,其景色宛如用松耳石装饰的金质曼茶盘一样。此地不仅风光适人耳目身心,生活所需也很容易获取。另外,盗匪、猛兽也都不会光临这一雪山环绕的修行宝地。

   从四十三岁开始,尊者就在这里闭关清修,除了侍者阿索南达的父母以及一位续木瑜伽士共三人作为护关者以外,他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不再接见任何人。不管来访者的地位有多么尊贵或卑贱,他一概将其拒之门外。在关房的门口上,他还写下了如下语句:

   “顶礼上师三宝!

   诸位欲见我者明鉴:

   人生似秋日白昼一般短暂易逝,而阎罗死主却像西山影子般步步紧随。大限到来之时,我们只能独自一人默默承受,那时唯一能给予有力帮助的即是佛法。

   故不应以毫无实义之闲谈耽误自他行持善法,大家都应观修无常,并对此世间生起无伪的厌离心。不可懈怠度日,要抓住光阴尽快修行。殊胜无比之佛法与今世之世间法不可兼得,欲自在驾驭世与出世法,怀抱此种想法者必定是自欺欺人之徒。

   诸位即便见到我,我也没有其他话可奉告,望众人各归自家,并精进行持身语之善法。”

   他又写道:

   “因前世造作不善业,故我于浊世转生边地,往昔身语意所造的一切业,都必将成为现在或将来遭受苦报的因。如今,既已进入寂静地的关房中,就应像扯断捆绑麦秆的绳子一样,放弃身体的一切行为造作;亦应似断弦之琴一般,停止语言的所有功用;还应如断了水的磨盘那般,将内心所起的分别念完全断除。上述誓言若有违背,就请玛哈嘎拉对我进行严厉制裁!”

   尊者即如是请空行、护法作证,并自此后不再与外界进行任何接触,他将今生的一切分别念全都铲除,专心精进修法,同时保持誓言的坚定,唯以闭关之方式日夜观修空性正见与大悲心等持。

   在尊者如是闭关期间,某次艾悟格西前来迎请他出关广转*轮,尊者拒绝了这一请求。尽管未与格西见面,但他还是慈悲赐予了格西如下教言:

   “南无罗给修雅!

   在以无量的智悲事业光芒照耀一切众生、使之皆获暂时及究竟利乐的诸佛菩萨前,我恭敬顶礼!

   虽说心中充满悲悯,但我玛呢瓦却无法利益众人,想对他们有所饶益,却苦于力不从心。在此,我只能满含热泪、以无尽的悲愍心对弟子们说说我的心里话。

   若于暇满难得之人身宝洲,未取受丝毫的妙法如意宝,反以此身广行无意义之今生琐事,这样的话,自己将来一定会后悔不迭。因此凡具智者切勿自欺,而应清净戒律、不懈闻思修行、如理修持妙法,如此修为方能使暇满人身真正获得实义。

   对大众而言,不管身为老者抑或青壮年,谁都不愿死,也不会想到死,但死主却会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现在的我们对死亡毫无准备,看看你内心对主宰死亡有多大把握就可明了此点。故而不要再希求今生的名闻利养了,把精力用在行持能对来生带来利益的妙法上吧!果能如是,日后迎接来世时,你一定会胸有成竹。

   谁都不想受苦,谁都愿意快乐永随,因果无欺之道理想来大家也都明白,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如果仍一意孤行、造恶不止、不行善业,这种人若能成为智者,则世上还会有愚者存在吗?是故宁可今世受人欺侮,或困窘饿死,也要断恶行善,如此才称得上是智者之举。再看愚者,他们对饿鬼也会皈依,无慈悲心之辈皈依的对境竟然包括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其实这些人都非智者的皈依处,相反,他们不折不扣皆应成为智者悲愍的对境。所以说,我们理当一心一意皈依具足智、悲、力之三宝,一切暂时…

《无著菩萨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