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苦乐境况都应了知为三宝加持所致,这样,我们就一定会获得短暂及长远之利益。业、烦恼所生之轮回三大痛苦,若执为快乐且希求不已,这无异于飞蛾投向木薪所生之火,(其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故当了知轮回本性为苦的事实,并力断轮回之因——业与烦恼,且为得解脱而不断行持善法。
我们都知道离苦得乐是每个众生的心愿,故而为着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的众生,这种行为与人形旁生又有何区别?这些被伤害的众生在长劫轮回中多次以慈悲心饱受痛苦煎熬利益我们,如果伤害众生依然可以被称为修行人的话,则普天之下又有哪一个人不能被叫做修行人呢?他们曾无数次舍弃自己的快乐,为我们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现在,若大家把他们统统舍弃,那听闻大乘佛法还有何用?所以,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我们都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断除自利之心行,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利益一切有情,这才可谓是殊胜的士夫。那种对他众不会带来利益的无贪之快乐,应观若地狱之火般迅疾灭除;如果对他人有所助益,那么即便是无间地狱之火也应看作花园一般坦然承受且修持。所有显现皆如幻化,显现的当下,其本体即是空性,显空非一亦非异。若能如是详加观察,则万有显现均经不起勘验。它们的实相了不可得,无论如何执著,都不过是自心尚处于迷乱状态的证明而已。因此,修行人理应远离四边执著,一心安住于殊胜中观道中。假如因自私自利心而不断生起痛苦,且无法消除执实之病的话,那么依止与良医无别的上师又有什么用?整天享用妙法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故应遵循上师的教言,通过理证及智慧观察,享用妙法之妙药,断除执实病垢,精勤行持能带来自他二利之善法。
虽已受持三戒,但又染污破戒,通过闻思也未能最终通达四聚戒之含义;虽欲利益众生,但自利之心却似烈火一般炽燃;虽住于寂静地,但却懈怠懒散……像我这样的人又哪里有资格教导别人!不过,言为心声,我写的全都是自己的心里话,只想对你们有所饶益,除此之外,绝没有夹杂任何别的个人目的在其中,望诸位见到后都能好好秉持。就算我们真的见了面,我也没有其他话可说;即便我死了,除了上述话语也不可能再有别的遗嘱。”
尊者即将此教言赐予了请求接见者。
几年当中,他除了通过一个小窗口接受供养的食物外,未与外界进行任何接触,甚至连关房的门都封死了,供养他的信财也一概拒不收受。有一次,在云登达作上师侍者期间,曾收留了信众供养的一整扇肉,以及一桶酸奶还有一瓶酒,未曾想上师见到后马上对云登达说:“你要享用就自己享用吧!”他自己则压根儿也不想接受这些东西。侍者无奈,只得将酸奶、酒倒掉,那整扇肉则送给了提水者。无著菩萨某次曾这样说过:
“在寂静地不会对名闻利养抱有希望,对美食珍馐也自然断除了贪执。为了挣脱轮回牢笼的束缚,于此日日都在精进修行。”
他就以这种方式坚持闭关了二十多年。
当时,一位全知法王也曾来到悟启并请求能与尊者见面,他还有一些佛法上的问题要请教大菩萨。对此尊者回答说:“我已发过誓言,要严格闭关,因而无法与你畅谈,以后再会晤吧。”至于法王所提的问题,则以书面形式作了答复,他本人并未迈出闭关房一步。
另一位法王索南坚赞莅临渥东时也请求能与尊者会晤,大菩萨则劝阻道:“这次希望你不要前来。”对于当时很多高僧大德、显赫人物的这类请求,他全部予以拒绝,从未为此而出过关。他的身体远离了散乱,语言远离了绮语,内心远离了分别念,如是刻苦磨砺,使他相续中的证悟境界日夜增上。他曾说过如下话语:
“在寂静处当心正清净无念时,忽然听到此人彼人相继死去的消息,每当这个时刻我就会想,我们的身体与水泡、风中灯火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皆是连安住一刹那的力量都不具备!这种念头在这种情境下总会情不自禁地生起。”
侍者有时会请求将所住关房略加修缮,尊者此时就会告诫他说:“我们不一定会在此处居留很长时间,更何况修整房屋时免不了要杀害很多众生。”因此他一直未开许对自己的居所进行翻修。出关后他前往任耶瓦上师处,趁此机会,侍者偷偷将房屋作了修整。尊者回来后非常不高兴地说:“在你修盖房子的过程中,肯定会死许多虫子,我们一定要念经回向给它们,好好给它们作超度,这些有情实在是太可怜了!”当时,尊者还对自己写下了如下教言以自我劝勉:
“南无罗给修雅!
“殊胜智悲力众生怙主,恭敬顶礼观世音菩萨,懒惰乞丐鄙人玛呢瓦,写下劝诫自己之教言。
“一入恐怖轮回狱,即遭老病镣铐缚,住于持兵死卒前,此生恒久心有否?
“广大无际轮回海,业与烦恼狂风吹,恐怖恶趣漩涡上,名利之心想及否?
“岁月山挡青春日,衰影障覆身群山,临死黑暗旋将至,安逸空闲汝有否?
“头刺白发之铁钩,身体皱纹如绳缠,拘于无情死卒爪,放逸安睡汝能否?
“光阴大军后紧追,死亡深渊前横陈,四维上下无处避,是否仍不舍闲谈?
“脆弱水泡般身躯,种种恶缘风吹动,刹那安住无把握,邪念岂有空闲生?
“今日不死难确定,死后不知去何处,无义琐事仍造作,岂非自欺欺人欤?
“富人空手裸体去,高贵瞬间不能留,眷属群中孑然离,除去佛法何有益?
“往昔贪求今生乐,虚度此生散乱过,若仍不断懈怠行,死时悔恨何太迟!
“他众无能做损害,心清忆念窍诀时,未曾精进灭贪嗔,中阴迷乱无奈何。
“降敌护亲皆无有,高官贱仆亦阙如,不调自心于静处,玛呢瓦你欲何为?
“故断利养贪散心,恒依正知与正念,依凭悲智双运道,净除二取之习气。”
此自我教言尚有下述内容:
“老幼青壮无次第,不欲死时死忽至,诊治诵经皆徒劳,思此当断今生贪。
“富人空手裸体去,高贵瞬间不能留,眷属群中孑然离,思此当断今生贪。”
他经常都会教导众人说:“观无常实乃甚深殊胜法门,若能生起无常观,则可成为初入佛门之因;无常观亦是求解脱者中间修行之鞭策;同时,它也是最终获取光明法身之正因。因此说,观修无常确为非常重要之修持内容。”因大菩萨自己已在内心深处确立起坚固无常观的缘故,所以他将贪欲等执著全部放下,也舍弃了一切对未来之筹谋策划,至于今生的那些凡情琐事更是弃如敝屣。正如噶当大德在古籍中所言,“独行了自事,无著乃行境。(独自一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修行之道,家人家事全部弃置一边;遇事对境不起任何执著,坦然安住方为修行人本色。)”对这句话,尊者确实可谓做到了身体力行。他已无丝毫贪著今世的念头,一直坚持行持圆满甚深正道。对那些有缘弟子他常传以正法,并反复强调说修行中的最大违缘即是不能看破今世;真修行人应走如来欢喜之道,应思维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并全力以赴力争达到不贪恋今生的境地。对此,他还有如下教诫:
“顶礼上师三宝尊!
“增上功德妙光芒,遣除过患之黑暗,礼敬诸佛菩萨已,宣说如理修行法。
“入于解脱正道者,若仍希求世间法,较此更无大违缘,故应力断希求心。
“无论闻思修何法,若杂世间法念头,不净毒物混馐中,尽皆败坏无剩余。
“若于师友起诤论,不顾痛苦发恶语,廉耻丧尽积财富,希求今世所导致。
“为侵他人之财产,身心精于勤算计,毁坏自他今来世,希求今世所导致。
“手中虽持经论灯,然为亲眷频争斗,直如迈向险深渊,希求今世所导致。
“虽对亲属大布施,然以私心顾眷属,如此不得广大果,希求今世所导致。
“虽严护戒如眼目,为名利缚不得脱,轮回监狱镣铐系,希求今世所导致。
“虽曾长期修禅定,然以贪嗔毁他众,寂止反成不寂行,希求今世所导致。
“病盗怨敌人说为,修行违缘实不然,心性调柔为顺缘,希求今世真障碍。
“今欲如理修行者,应知希求今世念,实为障道大违缘,一切时断极为要。
“即生利益难成办,即便实现难享受,唯有死亡自亲领,到时眷财有何用。
“弃之深感极痛苦,思后断除今生慢,必死不知何时死,唯一佛法有利益。
“转生不知生何处,佛法利益遍生处,秋积春日未必享,不积人又笑其愚。
“死时唯佛法有利,现不修习极愚痴,求名利心尽断除,恒时无乱修正法。”
大菩萨就这样圆满了三士道的修持,他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地践履了上述教言中所阐述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道理,至于修成皈依的具体情况,则可从下面这则公案中一见端倪。
无著菩萨传(下)
尊者在前往拉萨的途中,某日正沿着从贡唐到拉萨的一条河边行进,当时有七八个人骑着马正准备过河。当他们骑行到河中央时,突然全部沉入水底并迅即被河水淹没。大菩萨见状立即焦急万分地呼叫道:“哎呀呀!哎呀呀!”随即便双手合十、紧闭双眼祈祷道:“度母呀!度母!圣者度母!”
随着尊者的虔诚呼救,不大工夫,除一人一马外,其余人众与其坐骑不相分离、全都迅速升至岸上,而那人则被水流席卷而去。恰在此刻,尊者背后忽然冒出一个身着陈旧白色氆氇、身形长大之人,他腰间还系着一条毛兰草绳做的腰带。那人踊跃说道:“我去!我去!”言罢即毫无顾虑地跃入激流中。他拽着落水者的手,终将其毫发无损地拖拉上岸。一到岸上,白衣人迅疾消失,在场众人个个深觉稀有。无著菩萨疑惑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身边有人答话道:“会不会是祈祷度母感招的?他可能是…
《无著菩萨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