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二 第叁十五章 必斷殺盜淫 切戒大妄語

  

第叁十五章 必斷殺盜淫 切戒大妄語

  內容提要:

  不斷淫心,必入魔道。不斷殺心,必入神道。不斷偷心,必落邪道。犯大妄語,斷如來種。

  原文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

  普會大衆,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白話

  聽了文殊師利法王子的長偈,阿難及會中大衆身心忽然開悟,見菩提路,識涅槃門。猶如遠遊忘歸之人,尋著了歸家之路。

  會中大衆,包括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和一切新發心菩薩,共十恒河沙數,各各見自本心,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會中性比丘尼聽了這偈,都成了阿羅漢。無量衆生都發無等等無菩提心。

  原文

  阿難整衣服,于大衆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衆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衆生。世尊。此諸衆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叁摩提。雲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白話

  阿難整理衣衫,在大衆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喜交集。爲造福未來衆生,稽首對佛說:“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依此修行已無疑惑。我常聽如來說:“自己未得度而先度他人,這是菩薩發心;自己覺悟圓明而能覺悟他人,這是如來應世。”

  我雖未得度,但我發心願度末劫一切衆生。世尊!這世界末劫衆生,離佛漸遠,邪師妄法,如恒河沙。想引衆生攝心入叁摩地,怎樣才能令他們安立道場,遠離魔事,一心一意向菩提路,永不退轉?”

  原文

  爾時,世尊于大衆中,稱贊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衆生末劫沈溺。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阿難大衆唯然奉教。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毘奈耶中,宣說修行叁決定義。所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

  (溫陵曰:叁藏之中,毘奈耶,律藏也。此大小乘戒通稱也。小乘中禀法爲戒,粗治其末。大乘攝心爲戒,細絕其本。法戒則無犯而已,心戒則無思犯也。夫能攝心,則定由是生,慧由是發,叁者圓明,則諸漏永盡。故名叁無漏學。)

  白話

  這時,世尊當衆稱贊阿難:“善哉,善哉!你問如何安立道場,救護末劫衆生,免遭淪溺。你好好聽著,我爲你說。”

  阿難及大衆唯然奉教。

  佛告訴阿難:“你應當聽過我經常宣說的修行叁種決定義:所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又稱爲叁無漏學。

  

一 不斷淫心 必入魔道

  原文

  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爲戒?

  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白話

  阿難,爲什麼我說攝心爲戒?

  如果叁世十方界的六道衆生,心不淫蕩,便不會隨妄想流轉,不再有生死相續。

  你修習叁昧,本來是爲了出離塵勞,如果淫心不除,則無法出離塵勞。

  縱使你多聞多智,當在禅定中顯現如幻境界之時,如果不斷淫心,必然落入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這種種魔,他們都招徒納衆,各各自稱已經修成了無上道。

  原文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爲善知識,令諸衆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叁摩提,先斷心中的淫念,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

  白話

  我滅度之後,在正法末世之中,必有許多魔民,在世間宣揚邪法,因而邪說盛行,說廣行淫欲者是善知識,使衆生淪落愛見的火炕,迷失菩提路。

  你教世人修叁摩提,先要斷除心淫,這是如來先佛世尊清淨明誨的第一決定戒。

  因此,阿難,如果不斷除淫念修習禅定,等于蒸煮砂石,想煮成飯,任你蒸煮千萬年,煮出來的只能叫做熱砂。

  原文

  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叁塗1,必不能出。

  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2說。

  

  1 叁途 指叁惡道

  2波旬 魔王名

  白話

  爲什麼?砂石始終不是煮飯的料。

  你以淫欲之身求佛的妙果,縱然得到一些妙悟,都是淫根,必成淫果,在叁惡道中輪轉,不能出離。

  如來涅槃,從什麼路修證?必須斷除淫身淫心,亦無斷淫之念,才有希望得佛菩提。

  像我這樣說,便是佛說;不這樣說,便是波旬說。”

  

二 不斷殺心 必入神道

  原文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爲大力鬼。中品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爲地行羅刹。

  彼諸鬼神,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白話

  阿難,叁世十方界的六道衆生,如果沒有殺害之心,便不會隨妄想流轉,便不再在生死中相續。

  你修習叁昧,本來是爲了脫離塵勞煩惱,如果殺心不除,則不能出脫塵勞。

  縱使你多聞多智,當在禅定中顯現如幻境界之時,如果不斷殺心,必然落入神道。

  上品的修成大力鬼。中品的是飛行夜叉等等鬼帥。下品的成爲地行羅刹鬼。

  這些鬼神,他們都招徒納衆,各各自稱修成無上道。我滅度後,在正法末世之中,有許多鬼神,邪說盛行,他們宣稱從食肉得菩提路。

  原文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1。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爲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衆生肉,名爲釋子。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叁摩提,皆大羅刹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雲何是人得出叁界。

  汝教世人修叁摩提,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1 五淨肉 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自死、鳥殘,這五種肉,稱五淨肉,對老弱病殘的僧人網開一面,可食這五種肉。

  白話

  阿難,我讓比丘可食五淨肉,五淨肉是我以神力化生的,本來已無命根。當修行人處于草菜不生的砂石地之時,我以大悲神力化生的食物,假名爲肉,你們可以食。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衆生肉的人,卻自稱是釋子。

  (孤山曰:問:諸法律並明魚肉爲時食,唯楞伽、涅槃及今經悉唱斷肉,何耶?答:說法被機,事有頓漸,定慧既爾,戒律亦然。故梵網頓製,對別圓機,久斷食肉。)

  你們應當知道,貪好食肉之人,即使心中有點開悟,似乎修入了叁摩提,那必定是大羅刹報,沈溺生死苦海,不是佛弟子。

  這種人,相殺、相吞、相食不已,這些人怎能出離叁界?

  你教世人修叁摩提,其次要斷除殺心,這是如來先佛世尊清淨明誨的第二決定戒。

  原文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爲欲隱彌露。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于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雲何大悲,取諸衆生血肉充食。

  白話

  因此,阿難,如果不斷殺生修習禅定的人,等于有人兩手掩耳,高聲大叫,以爲人不知,遮掩穢行,欲蓋彌彰。

  心地清淨的比丘及菩薩,走路也不踏生草,何況拔草。大悲心之人怎會取衆生肉飽自己口腹呢?

  原文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叁界。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爲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于諸衆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如我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白話

  如果比丘不穿東方絲綢絹帛,不著本土靴履裘毳,不食乳酪醍醐,這樣的比丘,真的算得上是超脫世間、償了宿債、不遊叁界。

  爲什麼?人類都依緣變。到人類食百谷之後,不能雙足離地,衆生身心再不能同爲一用,而是身心分爲二路。如果不穿名貴,不食高味,我說這人是真解脫了。

  像我這樣說,便是佛說;不這樣說,便是波旬說。

  

叁 不斷偷心 必落邪道

  原文

  阿難。又複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

  彼等群邪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白話

  阿難,叁世十方界的六道衆生,若其心不偷,便不會隨妄想流轉,便不再在生死中相續了。

  你修習叁昧,本來是爲了脫離塵勞煩惱,偷心不除,則不能出脫塵勞。

  縱使你多聞多智,在禅定中顯現如幻境界之時,若不斷偷心,必落邪道。

  上品修成精靈,中品的是妖魅,下品的是邪人。都著了魅鬼。

  這些邪怪,亦有徒衆,各各自稱已…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二 第叁十五章 必斷殺盜淫 切戒大妄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