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必断杀盗淫 切戒大妄语
内容提要:
不断淫心,必入魔道。不断杀心,必入神道。不断偷心,必落邪道。犯大妄语,断如来种。
原文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白话解
听了文殊师利法王子的长偈,阿难及会中大众身心忽然开悟,见菩提路,识涅槃门。犹如远游忘归之人,寻着了归家之路。
会中大众,包括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和一切新发心菩萨,共十恒河沙数,各各见自本心,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会中性比丘尼听了这偈,都成了阿罗汉。无量众生都发无等等无菩提心。
原文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提。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白话解
阿难整理衣衫,在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喜交集。为造福未来众生,稽首对佛说:“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依此修行已无疑惑。我常听如来说:“自己未得度而先度他人,这是菩萨发心;自己觉悟圆明而能觉悟他人,这是如来应世。”
我虽未得度,但我发心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这世界末劫众生,离佛渐远,邪师妄法,如恒河沙。想引众生摄心入三摩地,怎样才能令他们安立道场,远离魔事,一心一意向菩提路,永不退转?”
原文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毘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温陵曰:三藏之中,毘奈耶,律藏也。此大小乘戒通称也。小乘中禀法为戒,粗治其末。大乘摄心为戒,细绝其本。法戒则无犯而已,心戒则无思犯也。夫能摄心,则定由是生,慧由是发,三者圆明,则诸漏永尽。故名三无漏学。)
白话解
这时,世尊当众称赞阿难:“善哉,善哉!你问如何安立道场,救护末劫众生,免遭沦溺。你好好听着,我为你说。”
阿难及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诉阿难:“你应当听过我经常宣说的修行三种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又称为三无漏学。
一 不断淫心 必入魔道
原文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为什么我说摄心为戒?
如果三世十方界的六道众生,心不淫荡,便不会随妄想流转,不再有生死相续。
你修习三昧,本来是为了出离尘劳,如果淫心不除,则无法出离尘劳。
纵使你多闻多智,当在禅定中显现如幻境界之时,如果不断淫心,必然落入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这种种魔,他们都招徒纳众,各各自称已经修成了无上道。
原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提,先断心中的淫念,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
白话解
我灭度之后,在正法末世之中,必有许多魔民,在世间宣扬邪法,因而邪说盛行,说广行淫欲者是善知识,使众生沦落爱见的火炕,迷失菩提路。
你教世人修三摩提,先要断除心淫,这是如来先佛世尊清净明诲的第一决定戒。
因此,阿难,如果不断除淫念修习禅定,等于蒸煮砂石,想煮成饭,任你蒸煮千万年,煮出来的只能叫做热砂。
原文
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1,必不能出。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2说。
【注】
1 三途 指三恶道
2波旬 魔王名
白话解
为什么?砂石始终不是煮饭的料。
你以淫欲之身求佛的妙果,纵然得到一些妙悟,都是淫根,必成淫果,在三恶道中轮转,不能出离。
如来涅槃,从什么路修证?必须断除淫身淫心,亦无断淫之念,才有希望得佛菩提。
像我这样说,便是佛说;不这样说,便是波旬说。”
二 不断杀心 必入神道
原文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白话解
阿难,三世十方界的六道众生,如果没有杀害之心,便不会随妄想流转,便不再在生死中相续。
你修习三昧,本来是为了脱离尘劳烦恼,如果杀心不除,则不能出脱尘劳。
纵使你多闻多智,当在禅定中显现如幻境界之时,如果不断杀心,必然落入神道。
上品的修成大力鬼。中品的是飞行夜叉等等鬼帅。下品的成为地行罗刹鬼。
这些鬼神,他们都招徒纳众,各各自称修成无上道。我灭度后,在正法末世之中,有许多鬼神,邪说盛行,他们宣称从食肉得菩提路。
原文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1。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提,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提,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注】
1 五净肉 不见杀、不闻杀、不疑杀、自死、鸟残,这五种肉,称五净肉,对老弱病残的僧人网开一面,可食这五种肉。
白话解
阿难,我让比丘可食五净肉,五净肉是我以神力化生的,本来已无命根。当修行人处于草菜不生的砂石地之时,我以大悲神力化生的食物,假名为肉,你们可以食。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的人,却自称是释子。
(孤山曰:问:诸法律并明鱼肉为时食,唯楞伽、涅槃及今经悉唱断肉,何耶?答:说法被机,事有顿渐,定慧既尔,戒律亦然。故梵网顿制,对别圆机,久断食肉。)
你们应当知道,贪好食肉之人,即使心中有点开悟,似乎修入了三摩提,那必定是大罗刹报,沉溺生死苦海,不是佛弟子。
这种人,相杀、相吞、相食不已,这些人怎能出离三界?
你教世人修三摩提,其次要断除杀心,这是如来先佛世尊清净明诲的第二决定戒。
原文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白话解
因此,阿难,如果不断杀生修习禅定的人,等于有人两手掩耳,高声大叫,以为人不知,遮掩秽行,欲盖弥彰。
心地清净的比丘及菩萨,走路也不踏生草,何况拔草。大悲心之人怎会取众生肉饱自己口腹呢?
原文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白话解
如果比丘不穿东方丝绸绢帛,不着本土靴履裘毳,不食乳酪醍醐,这样的比丘,真的算得上是超脱世间、偿了宿债、不游三界。
为什么?人类都依缘变。到人类食百谷之后,不能双足离地,众生身心再不能同为一用,而是身心分为二路。如果不穿名贵,不食高味,我说这人是真解脱了。
像我这样说,便是佛说;不这样说,便是波旬说。
三 不断偷心 必落邪道
原文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
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三世十方界的六道众生,若其心不偷,便不会随妄想流转,便不再在生死中相续了。
你修习三昧,本来是为了脱离尘劳烦恼,偷心不除,则不能出脱尘劳。
纵使你多闻多智,在禅定中显现如幻境界之时,若不断偷心,必落邪道。
上品修成精灵,中品的是妖魅,下品的是邪人。都著了魅鬼。
这些邪怪,亦有徒众,各各自称已…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二 第三十五章 必断杀盗淫 切戒大妄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