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嬰觸沸水,灼傷極刺痛,
已造獄業者,雲何複逍遙?
不勤而冀得,嬌弱頻造罪,
臨死猶天人,嗚呼定受苦。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此筏難複得,愚者勿貪眠。
棄舍勝法喜,無邊歡樂因,
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
勿怯聚助緣,策勵令自主,
自他平等觀,勤修自他換。
不應自退怯,謂我不能覺,
如來實語者,說此真實言:
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
若發精進力,鹹證無上覺。
況我生爲人,明辨利與害,
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
若言我怖畏,須舍手足等。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爲除腹疾,暫受療割苦。
醫皆以小苦,療治令病除,
爲滅衆苦故,當忍修行苦。
凡常此療法,良醫皆不用,
巧施緩藥方,療治衆疴疾。
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
習此微施已,漸能施己肉。
一旦覺自身,卑微如蔬菜,
爾時舍身肉,于彼有何難?
身心受苦害,邪見罪爲因,
惡斷則無苦,智巧故無憂。
福德引身適,智巧令心安,
爲衆處生死,菩薩豈疲厭?
以此菩提心,能盡宿惡業,
能聚福德海,故勝諸聲聞。
故應除疲厭,駕馭覺心駒,
從樂趨勝樂,智者誰退怯?
勤利生助緣,信解堅喜舍,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實行控製力,取舍增精進。
發願欲淨除,自他諸過失,
然盡一一過,須修一劫海。
若我未曾有,除過精進分,
定受無量苦,吾心豈無懼?
發願欲促成,自他衆功德,
成此一一德,須修一劫海。
然我終未生,應修功德分,
無義耗此生,莫名太稀奇!
吾昔未供佛,未施喜宴樂,
未曾依教行,未滿貧者願,
未除怖者懼,未與苦者樂,
吾令母胎苦,唯起痛苦已。
從昔至于今,于法未信解,
故遭此困乏,誰複舍信解?
佛說一切善,根本爲信解。
信解本則爲,恒思業因果。
痛苦不悅意,種種諸畏懼,
所求不順遂,皆從昔罪生。
由行所思善,無論至何處,
福報皆現前,供以善果德。
惡徒雖求樂,然至一切處,
罪報皆現前,劇苦猛摧殘。
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
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
心潤光澤生,光照白蓮啓,
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前子。
因昔衆惡業,閻魔諸獄卒,
剝皮令受苦,熱火熔鋼液,
淋灌無膚體,炙燃劍矛刺,
身肉盡碎裂,紛墮燒鐵地。
故心應信解,恭敬修善法。
軌以金剛幢,行善修自信。
首當量己力,自忖應爲否,
不宜暫莫爲,爲已勿稍退。
退則于來生,串習增罪苦,
他業及彼果,卑劣複不成。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
吾應獨自爲,此是業自信。
世人隨惑轉,不能辦自利,
衆生不如我,故我當盡力。
他尚勤俗務,我怎悠閑住?
亦莫因慢修,無慢最爲宜。
烏鴉遇死蛇,勇行如大鵬,
信心若怯懦,反遭小過損。
怯懦舍精進,豈能除福貧?
自信複力行,障大也無礙。
故心應堅定,奮滅諸罪墮,
我若負罪墮,何能超叁界?
吾當勝一切,不使惑勝我,
吾乃佛獅子,應持此自信。
以慢而墮落,此惑非勝慢,
自信不隨惑,此信製惑慢。
因慢生傲者,將赴惡趣道,
人間歡宴失,爲仆食人殘,
蠢醜體虛弱,輕蔑處處逢。
傲慢苦行者,尚屬煩惱慢,
堪憐甯過此?
爲勝我慢敵,堅持自信心,
此乃勝利者,英豪自信士。
若複真實滅,暗延我慢敵,
定能成佛果,圓滿衆生願。
設處衆煩惱,千般須忍耐,
如獅處狐群,不遭煩惱害。
人逢大危難,先護其眼目,
如是雖臨危,護心不隨惑。
吾甯被燒殺,甚或斷頭顱,
然終不稍讓,屈就煩惱賊。
一切時與處,不行無義事。
如童逐戲樂,所爲衆善業,
心應極耽著,樂彼無餍足。…
《入菩薩行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