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p align="center"> 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他乐故我乐,于众应如是,
他喜而赞敌,何故我不乐?
故我受赞时,心若生欢喜,
此喜亦非当,唯是愚童行。
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
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
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
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谓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
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
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非说智德等,由用故云等,
有情助成佛,故说生佛等。
怀慈供有情,因彼尊贵故,
敬佛福德广,亦因佛尊贵。
助修成佛故,许众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无边功德海。
唯佛功德齐,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有情具功德,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即应供有情。
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
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
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
故我虽受害,亦当行众善。
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
愚痴我何故,骄慢不侍众?
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
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
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譬如大王臣,虽伤众多人,
谋深虑远者,力堪不报复,
因敌力非单,王势即彼援,
故敌力虽弱,不应轻忽彼。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第七品 精进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
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进即喜于善。下说其违品:
同恶散劣事,自轻凌懒惰。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渐次杀吾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死时所怀惧,犹如待宰鱼,
何况昔罪引,难忍地狱苦。
…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