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center"> 以是诸有情,皆当无苦楚。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戮伤,
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
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
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
既曾伤有情,理应受此损。
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嗔?
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
盲目我爱执,遭损谁当嗔?
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
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
譬如地狱卒,及诸剑叶林,
既由己业生,于谁该当嗔?
宿业所引发,令他损恼我,
因此若堕狱,岂非我害他?
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
怨敌依我者,堕狱久受苦。
若我伤害彼,敌反饶益我,
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若我有功德,必不堕地狱,
若吾自守护,则彼何所得?
若以怨报怨,则更不护敌,
吾行将退失,难行亦毁损。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
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
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
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谓谤令他疑,故我嗔谤者,
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
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
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
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
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譬如屋着火,燃及他屋时,
理当速移弃,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贪,能助嗔火蔓,
虑火烧德屋,应疾厌弃彼。
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
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
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
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
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
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
人赞敌有德,若获欢喜乐,
意汝何不赞,令汝自欢喜?
如是所生乐,唯乐无性罪,
诸佛皆称许,复是摄他法。
谓他获乐故,然汝厌彼乐,
则应不予酬,此坏现后世。
他赞吾德时,我亦欲他乐,
他赞敌功德,何故我不乐?
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
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
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
今见人获利,何故生嫉恼?
所应恩亲养,当由汝供给,
彼今已自立,不喜岂反嗔?
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
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
若已从他得,或利在施家,
二俱非汝有,施否何相干?
何故弃福善,信心与己德?
不守己得财,何不自嗔责?
于昔所为恶,犹无忧愧色,
岂还欲竞胜,曾培福德者。
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
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
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
若为嗔渔夫,利钩所钩执,
陷我入狱篓,定受狱卒煎。
受赞享荣耀,非福非长寿,
<…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