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P6

  ..续本文上一页center">   今生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

  

   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

  

   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为自或为他,何时修何行,

  

   佛说诸学处,皆当勤修习。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

  

   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

  

   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

  

   经中学处广,故应阅经藏。

  

   首当先阅览,虚空藏经部,

  

   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

  

   佛子恒修行,学集广说故。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

  

   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第六品 安忍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

  

   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

  

   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

  

   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

  

   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不欲我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相反。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

  

   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

  

   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

  

   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

  

   心虽不思嗔,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嗔恼犹自生。

  

   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

  

   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彼等众缘聚,不思将生嗔,

  

   所生诸嗔恼,亦无已生想。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

  

   不生故无果。常我欲享果,

  

   于境则恒散,彼执亦不息。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由谁除何嗔,除嗔不如理,

  

   嗔除诸苦灭,故非不应理。

  

   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厌苦,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寂天菩萨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