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之四 無相頌(一)

  

  1. 般若品第二之四 無相

  

  [經文]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我有一首無相頌,你們每個人都必須要記誦,無論在家出家,只要依照這首無相頌去修行就好了。如果不能自己修行,只是記誦我的話,也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淨慧和尚解說]

    

  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只要能按六祖大師的無相頌去修行,都能起智慧觀照,都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無相誦,你們下去以後,要把它好好地讀熟。很多根本法門都在這首無相誦裏邊。你把這首無相誦讀熟了,在你的日用生活中加以運用,你就會進一步體會到,淨慧某人提出的生活禅跟六祖大師是同一個鼻孔出氣。

  

  爲什麼叫無相誦呢?意思是說,誦文所包含的道理是無相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可以體驗的。所謂的無相,實際上就是指我們每個人所具有的佛性,不是指別的東西。所謂無相頌,就是講如何發現自己的真心、體驗自己的真心,並且將自己的體驗宣示給別人。

  

    [

  

  說通即心通 如日處虛空 爲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叁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刹那間

  

  

  

   叁障 叁障指煩惱障、業障、報障。報障是宿習引起的對正確知見的障礙。

  

  [星雲大師譯文]

  

  聽我說偈:

  

  說法通及自心通,猶如大日處虛空。唯有傳授見性法,出世度衆破邪宗。

  

  法本不分頓與漸,迷悟時間有快慢。只有此見性法門,庸愚的人不能知。

  

  說法即使萬般異,合則理體仍歸一。煩惱黑暗住宅中,時常須要慧日照。

  

  邪念來時煩惱到,正念來時煩惱除。邪正二相都不用,清淨極至無余境。

  

  菩提本是自性覺,若起心念就是妄。淨心處在妄心中,但正心念無叁障。

  

  世人若要修佛道,一切法門都不妨。常見己過勤反省,就能與道相應和。

  

  衆生各自有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自離其道別求道,終身無法得見道。

  

  風塵波波度一生,到頭還是自懊惱。想要得見真實道,行爲正直就是道。

  

  自己如果無道心,暗行不能得見道。若是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的過非。

  

  如果只見他人過,自己有過就是錯。他人有過我無過,我責怪人自有過。

  

  只要自止責人心,就能破除煩惱障。憎怒喜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自在臥。

  

  想要教導感化人,自己須有方便法。不使他人生疑惑,就是自性的顯現。

  

  佛法本就在世間,覺悟不離開世間;離開世間尋菩提,正如費心求兔角。

  

  正見名爲出世智,邪見名爲世間惑;邪正二見盡掃淨,菩提自性分明現。 

  

  這首頌是頓教法,也稱做是大法船。迷人聞法曆多劫,頓悟只在剎那間。

  

  [淨慧和尚解說]

  

  下面我們來一句句領會這個偈的意思。

  

  說通及心通,如日在虛空。說,就是言說;心,就是說的內容。通,就是通達,體證。這句話是從《楞伽經》中引借過來的。就是說,我們學佛的人,不但要通達佛的言教,還要對我們的自性有所了解和體證。說通是什麼呢?就是開悟,就是要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心通是什麼捏?就是要證得自己本心的實相,能夠做到說也通,心也通,就算是有了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像一輪光明顯赫的太陽懸挂在虛空中。

  

  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這兩句話是《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也是禅宗的根本出發點,也可說是整個佛教的根本出發點。佛教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令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就是要見性。進入佛之知見就能出離這個世間。怎麼出離這個世間呢?不是真正離開這個世間,而是要即世而出世。出離和離開是兩回事。出離就是在世間而不被世間所染汙,離開世間就是不再管這個世間了。佛教是要我們來淨化這個世間,來莊嚴這個世間,來覺悟這個世間。邪宗是指心外求法的外道。一切心外求法的的外道都屬于邪宗,這不僅包括佛經所說的九十六種外道,也包括六祖那個時代所有在心外求法的外道。就今天而言,這個邪宗也包括現行的一切在心外求…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之四 無相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