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

  

四 五祖命人作偈

  

  [經文]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爲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⑴ 付汝衣法 佛經中的“法”字,含義很多,略舉如下:一、與第六根意根對應的第六塵“法塵”,簡稱爲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觀事物在心中的反映,法塵包括人們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包括現識和業識。一種理論,一個觀點,一個念頭,都是法。二、方法。分析事物的方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法。叁、佛經把所有的法分爲善法、惡法、不善不惡的無記法叁類。四、法界本住的法,這是古已有之的法,不是哪個佛說的法,不論佛出世、佛不出世,這個法界常住。五、唯識學百法明門把修行的方法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起心動念的有爲法,一類是離心離想的無爲法。這裏說傳付衣法的法,專指釋迦牟尼傳下的正法眼藏的正法。傳付衣法,是由上一代祖師把曆代祖師傳下的衣缽作爲信物傳給下一代繼承人,並向下一代繼承人密傳佛法微心妙旨。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門下弟子,我向你們說:世間的衆生在生死苦海裏沈淪,如何解脫生死,這是亟待解決的一件大事。你們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離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覺,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們各自回去觀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後各作一首偈頌來給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傳付衣法給你,作爲第六代祖師。大家趕快去!不得延遲停滯!佛法一經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覺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見。這樣的人,即使在揮刀作戰的緊急關頭,也能于言下立見自性。

  

  [補注]

  

  可能五祖覺得要找個能夠承傳正法的徒弟了。怎麼找呢?不能直接找惠能呀!得找個事由。他就讓廟裏的弟子寫個偈子,把各人對佛性的認識寫寫,誰對佛性有所認識了,就給傳個法,成爲六祖。實際上,說這句話,是想把惠能引出來,和他談談,看到底是什麼樣子。

  

  [經文]

  

  衆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衆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爲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設作偈頌,枉用心力。

  

  諸人聞語,總皆息心,鹹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星雲大師譯文]

  

  

  大衆聽了五祖的吩咐後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說:其實我們大家也不必去澄靜思慮,費盡心力地作偈子。因爲即使呈了偈子給和尚看,又有什麼用呢?神秀上座現在是我門的教授師,不用說,一定是他中選。如果我們輕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費心力罷了。

  

  衆人聽到這些話以後,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頭,大家都說:我們以後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舉去作偈子呢?

  

  [經文]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爲我與他爲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星雲大師譯文]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們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爲我是他們的教授師,所以我必須作偈呈送給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曉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爲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爲了覓求祖位,那就是一種惡行,這和一般處心積慮地貪圖聖位的凡夫心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請和尚印證,終究不能得法。這件事實在是教人爲難!教人爲難啊!

  

  [補注]

  

  神秀想:求法即善,覓祖不善。

  

  我寫這個偈子,如果是爲了求法,是好的。如果爲得那個祖位,就是凡心奪聖位,就不對了。

  

  這可見惠能對神秀的描述,都是得法的人互相尊重,不是說神秀怎麼怎麼不好,而是從正面去描述的。神秀如果不寫偈子呢,就得不到法了,所以他要寫偈子。

  

  

  

  

五 神秀叁更廊壁

  

  [經文]

  

  五祖堂前,有步廊叁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變相,及五祖血圖,流傳供養。

  

  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叁度呈偈不得。

  

  [星雲大師譯文]

  

  

  在五祖法堂前,有叁間走廊,原本准備延請供奉盧珍居士來繪《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以便後世有所流傳,有所供養。

  

  神秀作好了偈頌以後,曾經數度想呈送給五祖,但走到法堂前,總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卻又猶豫不決。就這樣前後經過了四天,共有十叁次,未得呈偈。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