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經》,就在這四個字上學,就在這四個字上用,這一輩子抓住這四個字不放,那就不會辜負此生,就不會辜負佛菩薩的苦口婆心,不會辜負我們學佛一場,聞法一場。
[補注]
咒,有兩種含義:一、指真言,二、指密咒。真言又有顯密之分。這《心經》前邊說的是顯說真言,後邊從“揭谛揭谛”到“薩婆诃”是密咒。
釋迦牟尼說了大智度法門的圓妙功德,贊歎說:“這大智度法門,是大大神奇的真言,是生發智慧大光明的真言,是第一最勝的真言,是無與倫比的真言。”世間凡夫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盛等苦,只要修持大智度,都能超度,化歸無所有,所以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釋迦牟尼在楞伽山法會上說《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世界上有個本住法界。這個本住法界,不是“法由心生”的法,而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先聖所證的大道,如實反映本住法界。象金銀之性,常住不變,法界常住。不論佛出世不出世,法界常住。誰能實事就求是地證得這個本住法界,誰就掌握了這個真如之理。這個本住法界,不是我說了算,不是你說了算,不是誰說了算。誰能認識這個本住法界的本來面目,誰就是如來佛。
《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所謂無實無虛,即是說,此法無實體,卻又真實不虛。
大智度,真神奇,最第一,無倫比。
勤誦持,得大利,超叁界,脫生死。
心大慈,行大悲,樂施舍,常隨喜。
心作佛時心是佛,時時處處如來地。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故說真如理,未悟速心回。六賊十惡滅,魔山合底摧。 神咒除叁毒,心花五葉開。果熟根盤結,步步見如來。 羯谛本宗綱,扶機建法幢。如來最尊勝,凡心莫等量。 無邊無中際,無短亦無長。般若波羅蜜,萬代古今常。 [大顛禅師] 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到空無所空。 生死永斷,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羅揭谛。 五欲塵勞染汙不得,反本還源,歸宗得旨意,故曰波羅僧揭谛。 菩提是初,薩婆诃是末。發菩提心,勇猛修行,迢出叁界,了無所了,得無所得,蕩然清淨極樂之所,故曰薩婆诃。看讀至此,廓然頓悟,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淨慧和尚] 接下來就是咒語。“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咒語秘密不翻,照此直念,不要理解它的意思是什麼。如果勉強地加以翻譯,反而會令極爲珍貴、秘密,而且內容豐富的陀羅尼局限在某些字面上,深刻的含義體現不出來。對咒語我們不要求其了解,一心一意、深信不疑地持下去,自有受用。 [補注] 這裏說的是密咒。這大智度咒,要用梵音念誦。凡是密咒,都用音譯,不用意譯。 密咒,非常講究聲韻。哈哈笑的聲音,能讓人開心;嬰兒哇哇哭的聲音,能宣泄肺中濁氣;沖啊沖啊的喊聲,能振奮士氣;搖滾樂能劇烈刺激神經;輕音樂能讓人輕安祥和。有節奏地、抑揚頓挫地念誦咒語,能製造一種美妙的環境。如果又煨燃檀香,配上樂聲,更是妙不可言。在這樣的環境下,修行人很容易進入輕安祥和的境界,系心一處,忘我忘物。在這種狀態中,往往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 虔誠勤誦心經咒,只管耕耘莫計酬, 豁然一悟圓成就,當下隨緣入聖流。 《心經白話解 經文正解(六)》全文閱讀結束。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 波羅揭谛 波羅僧揭谛 菩提薩婆诃
[少室六門]
【即說咒曰羯谛羯谛波羅羯谛波羅僧羯谛菩提薩婆诃】
揭谛
波羅揭谛
波羅僧揭谛
菩提薩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