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講要▪P2

  ..續本文上一頁象,哲學家所描述的因果現象,都包括在內,它是全體的。這杯水並不因爲你是常人,你是化學家,你是物理學家,它會給你來分別,它是個全體的東西,但是我們說出來不是全體的,我們或者看它是飲料,或者看它是化合物。所以,你看,我說這是一杯水,我只說了這個事物的一個方面,我並沒說出事物的全面,這是一杯水嗎,豈只是一杯水,它確實是化合物H2O,它確實是物理現象,確實又是因果現象,確實是文學家借以描繪的一個素材。所以可見得我們說話的時候,語言是有限的。語言的局限性,反映了我們思想的局限性。所以同一個事物,因立場觀點不同,我們現在的語言,很難反映事物全面。

  華嚴講法界,講境界,他一講,就講全體的,全面的,講這杯水,包括這杯水是飲料、這杯水是化合物、這杯水是物理現象、這杯水是因果現象、這杯水是文學家描述的對象,重重無盡的意思都在內,這樣的描述是全體的。我們的語言,沒有這個辦法完成這個任務,電腦打都打不贏一個詞彙,其實這一杯水的含意,把它研究出來是很大的一個數字。所以看事物互入互攝的關系,我們看事物的時候,用我們常識的思惟是表達不了的,也理解不到的,因爲這個東西,是全體,包括這杯水是飲料、是化學式、是物理現象、是哲學原理,等等在內,全體的。正是全體的,所以才無礙。所以華嚴宗他講法界的時候,他是互入互攝,又是全體,又是無礙。

  世界上所有矛盾的東西,它都可以相容,通過相反相成的作用它相融,所以講法界之前把這互入,互攝,全體,無礙四個東西的道理講一講。

  事物法界是無限的。無限大,無限小,學數學的比較清楚,無限大是一個∞,無限小也是個∞,都有空性。那麼無限大,我們能夠想象的無限大,那怕數學家所想象的,我們對天體上想象的無限大,無窮大,或者無限小,無窮小,但是我們能夠想象的都總還是有個極限,還有個程度。但想象的東西無限大、無窮大,都是線性的,不是圓的。華嚴宗講的無限是圓融無限,是圓通的無限,圓滿的無限。你最聰明的畫家,最聰明的數學家,畫一個圓,你用各種方法,你可以用經緯線,精確度可以把這個圓畫得極准確,但是你畫出來的圓,再怎麼圓,也是個有限的圓,我要你畫個無限的圓,這圓怎麼畫

  你沒辦法畫,你著筆就是有限了,你這個圓怎麼畫,圓都有個中心,有個半徑,我要你畫個無限的圓,你這個圓心在哪裏,半徑好長

  你講找到圓心,找到半徑,你這個圓本身就是有限的了。華嚴講的無限,就是這樣的無限。我所能講的,是我們還能想象到的,實際上我們講的,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所以思路更擴大。

  再一個東西,我們看得到的一面和看不到的一面。常講密宗是秘密,那是看不到的一面。秘密,實際上要懂得,什麼叫密,什麼叫顯,什麼叫隱,什麼叫現

  比如說,這是什麼東西呀

  你說,這是一杯水。好,你說是一杯水,這杯水是飲料,但是這杯水的化學式H2O、這杯水的物理現象、這杯水的因果關系,這些東西隱了。所以我們本身說這話的時候,就突出了一門,顯了一個,必然其他的就被你隱了。隱了,並不是不存在,比如,你說是水,沒說它是H2O了,但它還是H2O,不過你只顯了它是飲料的這一面,它的其它的面都隱了,這是語言的局限,只能說出它的一面。人們能不能夠說出它全面的東西呢

  現在沒有這種語言能夠把所有的東西全面地顯露出來。我們說一個東西的時候,必然是顯一門隱一門,正是因爲這樣,我們所說的話,顯的肯定的話,隱的否定的話,任何語言,既是肯定句,又是否是句,就是這個道理。他顯了一面,他必然隱了一面,開顯是肯定,隱了是否定。我說隱的並不是不存在,它不明顯。同樣的,密教講的密,他就是通過法界,實實在在很明顯的東西,他能顯出來,並不是什麼別的密,是現成的,並不神秘的。密教並不神秘的。不懂這些東西,隱密具顯啊,密教的東西就很難懂。

  六祖慧能講,“密在汝邊”,密就在你的身邊,密就在你旁邊。密怎麼在你旁邊呢

  你看呢,顯的一門顯了,不顯的一門隱了,不顯的一門並不是不存在,但你只是用顯的一門,沒用不顯的一門,而隱顯的關系俱存,是同時存在的。當然,有這種情況,一隱俱隱,一顯俱顯,隱顯俱存,相互交著的情況。一般來說,隱的時候,顯了一面;顯的時候,隱了一面,初八的月亮照出來,半邊明,半邊暗,所以我們的語言都是隱一面,顯一面的。我們語言本身是局限的,思路是局限的,因爲我們搞慣了,總是X等于Y,某某就是某某,不曉得這裏頭還隱藏很多,所以我們總是片面的,不是全體的。因爲是片面的,不是全體的,所以到處是阻礙;如果是全體的,他就無礙呀,說什麼都有,你只說一面,那一面不說,他就有礙。所以全體和無礙是相聯的,事事無礙,一定從全體上來講才事事無礙。

  只抓住一個,不可能事事無礙,只有全體才能事事無礙,這個全體很要緊。華嚴宗講的全體,更高層次的全體。我們常識講在一個層次裏頭,第一層的東西不適用于第二層,但第二層的東西能夠包括第一層;第二層的東西不適用于第叁層,但第叁層的東西能夠包括第二層……這是很多學科都證明了的,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如果只就一個層次來講,不是全體,所有層次都包括了,這個才叫全體。華嚴宗講的法界就是包括所有的層次的。

  佛的境界如果是全體的話,那麼佛的境界不光是佛,而是全體都有的境界,佛的境界裏頭就包括菩薩的境界、聲聞緣覺的境界,也包括地獄的境界、餓鬼的境界、畜生的境界、人的境界、天的境界在內,他才全體啊!不然的話,就一個佛的境界而沒有其他,那他只有一個層次,只有一個層次他跟衆生怎麼感應啊!所以佛,講圓滿啊,他是全體的,沒有一樣東西不包括的。沒有東西不包括的,就是我們常識所想象的東西,在不在那裏頭

  在那裏頭。不然,他不圓滿了。

  不曉得說清楚了沒有。互入,互攝,全體,無礙,要把這些想寬點,因爲這幾個東西常常是我們自以爲有,自以爲是,常常障礙的東西,不大容易想得通的,所以我這裏講了,你們回去要消化,想一下,不然的話,不那麼容易理解。所以這樣子,因爲他是互入、互攝、全體、無礙,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曉得,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不然的話,什麼叫一

  就是一切啊,一切就是一呀。我通過攝一切入一,舉一全收,我舉一,把他全部包括了,收了。

  華嚴的境界,舉一全收,怎麼能夠舉一全收呀,他互入、互攝、全體、無礙,他才能夠舉一全收,能夠一入一切,一切入一,這樣大能入小,小能夠入大,大進到小裏頭,小進到大裏頭。此與彼,彼與此,前與後,後與前,空間無礙,時間無礙,過去進入現在,現在進入過去,未來進入現在,現在又進入未來,他這才能融通,空間融通,時間融通。你把這法界道理弄清楚了,你在看佛經時候,才明白爲什麼一下子來了那麼多人,《維摩诘經》講維摩诘給諸菩薩讓座時,一方丈的房間,那麼多菩薩怎麼裝的,如果用常識的思惟,那個想不通,你要用華嚴的法界觀來看,融通無礙、全體,那個房間確實大得不得了,再裝,還可以裝,它融通無礙呀。小與大,大與小;此與彼,彼與此;前與後,後與前;今與古,古與今;中與外,外與中,我們說中西交流,用法界觀不得了。到這個程度了。所以這個佛的境界、華嚴的境界,就是法界的境界,可以無限大無限小,這個無限是全體的無限,無礙的無限。全體的無限,無礙的無限,也就是全體的空性的無限。這個無限啊,它才能起不可思議的種種神通作用,才可能“須彌一芥子”,華嚴的話,須彌山可以在一個芥子裏頭藏著,芥子可以藏須彌啊!芥萊的籽是很小的,像一枚芥子可以藏須彌山。這個我們講到人,人對于宇宙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哎呀!宇宙太大了,我們人呀,拿人體來比宇宙確實太涉渺小了。但是,對我們自己本身的一個細胞來講,人是龐然大物,細胞自己會感到,唉呀!我是很渺小。就像我們對宇宙的感想一樣。你看,相對的,我們對大的來講,我們很小;我們對小的來講,我們又無限大,可見得我們是個無限大與無限小的統一,人就是在這個無限大、無限小的統一中間,這個一般的人觀察到了,是不是就這樣子了呢

  不是。但一般常識,也就是觀察到此爲止了。佛教他進一步,你這個人,如果你是無明的話,老是介于前不知頭、後不知尾。就無限大來講,你不曉得你的頭前是什麼;就你自己的無限小來講,你不曉得你後頭是什麼。你不明白這些,這是人類似乎永遠解不開的謎。這個就是輪回,一但弄清楚了,法界,圓融的、無礙的、全體的、互入的、互攝的,我就徹因皆果,徹始徹終。無限大跟無限小,無限小與無限大,這樣子就窮理盡性,你無始無終,可以知道他原始要終,生死之故呀,知鬼神之形狀啊。

  所以華嚴的境界啊,我再進一步說明一下。華嚴呢,他一定講全體、講圓融,所謂圓融呢,就是全體無礙。我們華嚴講,大小乘要圓融;顯密要圓融,世法出世法圓融——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圓融。怎麼樣圓融呢

  在從全體來看,無礙如果有礙了,就不能圓融,那麼華嚴講萬事萬物,事事無礙,萬事萬物都是互相攝入的,互相融通的,就應該無礙了。那麼這樣是不是萬事萬物就絕對地存在呢

  華嚴宗講,萬事萬物互相融通,互相攝入,互相無礙,我們不要忘記前面講的空性,正是這樣一切最後歸根結底,還是畢竟空的,也是無自性的,這一定要弄清楚,不然我講這麼半天,華嚴講“有”了,華嚴講法界,好像實實在在在那裏,就變成萬法實在論,那不是華嚴的所講的法界。要看到華嚴是在更高的一層來講般若,在更高一層來講空性。我們前面破了好多“有”啊,破了好多“空”啊,破了好多無明,不但破了凡夫的、破了小乘的,從華嚴…

《華嚴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唐密法脈傳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