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講要▪P5

  ..續本文上一頁主伴圓明具德門。

  這是當萬事萬物形成的時候,萬事萬物互攝互入,這個萬事萬物相交的時候,表現作用的時候,總是表現有個爲主的,一法爲主,其余法爲伴,這個主跟伴都是功德互相圓滿,功德圓明具德門。這一個法爲主,那麼一法圓滿功德,伴法同時都圓滿功德。這個實際也很明顯了,比如在一個家庭裏頭,家庭成員是平等的,但是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比如小孩子生日的時候,父母爲了慶賀,在慶賀時候,小孩子是主人,這個父母和兄弟姐妹是陪伴,這個生日成功了,主體功德圓滿了,那就是陪伴也圓滿成功了。就在表演的時候,如梅蘭芳唱戲,就是梅蘭芳爲主啊,其他的都是伴,對不對。就是一法爲主,其余法爲伴。而且互爲主伴且足一切德。現在不是多元論嗎,是不是可以有多層角色呢

  多層角色也是多不礙一,一不礙多,你要想到這個門,一樣的,他還是主伴圓明俱德門。

  華嚴宗,我剛才講,因爲時間有限啊,我就概括的講了。華嚴宗就拿這十個方面的門來解釋法界。佛的境界就是法界的境界,這是全體、圓融、無礙這麼一個法界。正是因爲這個法界,密乘就是在這個法界的基礎上來起他的作用的。所以我爲什麼在講密乘之前要講講華嚴,就是這個道理。因爲我們講密乘,第一句話叫“六大無礙常瑜伽”,不講清華嚴的道理,怎麼叫六大無礙常瑜伽,這句話不理解了的話,密宗的好多東西就弄不清。這個下面講密乘時再講。

  我們懂得了華嚴宗的法界的原理,就懂得了密宗的這句話,六大無礙常瑜伽。六大就是講我們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地、水、火、風、空、識,叫六大。六大無礙,互相無礙。無礙就是可以同攝、同融、同入,我們前面講的互入、互攝、全體、無礙。我們每個人是六大所成,杯子也是六大所成,宇宙也是六大所成,都是六大。既然都是六大,所以法界十玄門的原理,圓融無礙,六大無礙。正因爲六大無礙,它是瑜伽,它是相應的;爲什麼能夠相應呀,它無礙,它才能相應,有礙了,怎麼相應呢。無線電通訊,它必定沒有阻礙,它信息才靈通,不然的話有礙,它不可能感應,不可能通。所以懂得華嚴的道理,才能懂得密教,就是這個意思。

  華嚴講十玄門,一下不容易懂,他後來又把它歸結一下,把十玄門歸納爲六相,又講六相圓融。一是總相,二是別相,叁是同相,四是異相,五是成相,六是壞相。總、別、同、異、成、壞。

  總相,就是萬事萬物每一個事物都具足多德,它包含了一切萬法,這就是總相。一含多就是總相。華嚴宗有個比方。比方我們的房子,房子就是總相,因爲我們房子包括豎的柱子,橫的梁,上頭蓋的是瓦,周圍牆是磚,這個磚、瓦、梁、柱,這是別相。怎麼異呢,你比如,這個房子的建築材料,磚、石、瓦、梁、柱,各不相同,這個是異相。但是這些各不相同的東西都是爲了建成了這個房子的建築材料,這是個同相。各種建築材料組成這個房子就是成相。所謂壞相,不要理解成好壞的壞,也不是東西消滅了的壞,這個成、壞的意思相當于完整性跟個別性。各種建築材料是零散物,不是固定不移的,是可以自由組合的,這叫壞相。有同異、有成壞、有總別,這個法界才成。這個就進一步來說明,總相、同相、成相都是講同一性,講平等,叫圓融門;別相,異相,壞相都是講差別的,講個別的叫行布門。所以華嚴宗又把整個法界歸納成十玄門,十玄門用六相來講,六相又歸納成兩個門。

  總相——同相——成相——圓融門

  別相——異相——壞相——行布門

  行布門就包括差別的意思在裏頭,但是它比差別的意思更廣。圓融門包括平等意思在裏面,圓融比平等意思更廣。把六相歸納爲兩個門,圓融門跟行布門。如果說十個玄門是互相無礙的,那麼六相也是圓融無礙的。凡是講圓融都有無礙的意思在裏頭,六相圓融就是六相無礙。華嚴宗最高概括他的教義的兩句話: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平等不礙差別,差別不礙平等;佛不礙衆生,衆生不礙佛;生死不礙涅NB231,涅NB231不礙生死;輪回不礙菩提,菩提不礙輪回。這個法界觀他就看開了。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這樣就把世界萬事萬物都歸納爲兩個門了。平等門、差別門,圓融門、形部門,本體門、現象門,都可以這麼說,前後都是無礙的,無礙的才能成爲法界,無礙的在法界才起作用,無礙的才能從空性中顯出不空來。空它不是空無,它無礙,正是因爲它空性無礙,起大作用,這個起大作用是般若的不空,空性的不空。不空它是無自性的,它也還是空。這樣,華嚴在中觀、唯識的基礎上更前進一步,更高一層的中觀,也更高一層的唯識。所以唯識講唯識所變,華嚴講唯心所造,即然心即一切,那麼心可以造一切。你現在爲什麼不能造呢

  你有礙,你說我心造,你造個法界給我看看,造個佛國世界看看,你造不了,你有礙。告訴你,你消除了障礙,你可以造極樂世界,你的心可以造一個曼陀羅出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密宗他的修行、起修,什麼叫“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相即各不離”,他才懂,就是這個道理。

  

《華嚴講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唐密法脈傳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