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玄门:同时具足相应门。
怎么叫同时具足相应门
比如一颗微尘,一颗灰尘,很微细的东西,这一微尘就具足了,具有了一切法,这一粒灰尘本身,具足了万事万物一切法在内,同时具足。这叫同时具足相应门。我们理解华严的法界,首先要理解这个,我们要想一下,一粒灰尘怎么能够把太阳系、宇宙都包括在内呢,同时具足存在呢
你要想想,我前面讲的,相入、相即、全体、无碍,你才可以想得一粒灰尘能够包括整个宇宙在内,同时具足相应存在。同时具足相应门,要从这个门里头理解这个法界。这一门在十玄门里是一个总门,这个门就包括下面讲的九个门,下面讲的九个门都包括在这个门里面,就是一讲法界,就是同时具足相应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赖的,万事万物都是可以互相渗透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互相摄入的,你是我,我是你,也正因为这样子,讲一法就具一切法,同时具足相应。这样为什么同山东风,落中西映呢
为什么讲有感有应呢
它不是我们现在一般讲的,简单道理而已,从法界来看,它本身就是同时具足相应的。为什么密宗修那些法门,本尊法也好,什么法也好,能够有感应呢
同时具足相应的,法界如果不是这个体性,讲密宗的那些修法都是空的。所以讲一法,它就具一切法在内,这就是同时具足相应门,这个就是圆融。大里有小,小里有大;广里有狭,狭里有广;密中有显,显中有密。凡这些东西都在一个微尘里头,它同时具足相应体现。正是同时具足相应,所以它不增,也不减;它不生,也不灭;它不垢,也不净。他这个就比那个我们讲的中观、讲的那个空性进一步,从般若空上深入讲不空,显出般若不空的一面,它起作用,起妙用,同时具足相应。这是第一个门,是总门。
可能我讲,你们还不大理解得了,不要紧,我讲以后,再慢慢消化去。
第二个门:广狭自在无碍门。
广,就是很宽,狭,就是很窄。宽的和窄的,自在无碍。宽啊,大空间;狭的,小空间。大空间和小空间都自在无碍。正因为广狭自在无碍,这样广大如须弥山那么样大,小如芥子的这么小,广狭自在无碍,所以须弥山能藏芥子,芥子能藏须弥山。一粒芥子藏须弥,广狭自在无碍了,就是在一个微尘里头,一个微尘遍满法界,法界的万有了,就在一个微尘里头。广狭自在,全体无碍。
第三个门,叫:一多相容不同门。一跟多,多跟一,能够相容,这就是四句话了,第一句话:一入一;第二句话:一入一切;第三句话:一切入一;第四句话:一切入一切。
一多相容,是数量上的无碍。广狭自在,是讲空间上的无碍。
第六个门:微细相容安立门。
我联系着说,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微——微小,微细相容安立门,就是在有极微细的当中,微细的也包含一切万法。所以佛经常常讲的,佛经看到一毛孔当中现好多佛刹,现好多佛土,都是讲的微细相容安立门。所以这三个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它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说,实际上这三个门可以并为一个门——这是我的看法——广狭自在无碍门,可以说古十玄,新十玄,他立这个门呢,为了解剖得细一点,说得方便,实际上这三个门跟其他门对比来说,它是一个分说的三个门,总说就一个门——广狭自在无碍门。这是第三。
第四个门:诸法相即自在门。讲诸法相即自在门,这个相即,就是你是我,我是你,彼是此,此是彼呀,没有彼此。没有彼此就是相摄无碍了,这个也有四句话: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这个诸法相即自在门,实际上就是相即无碍。广狭自在无碍说了四句,诸法相即自在说了四句。这四句话是交涉无碍,这是讲诸法相即自在。
第五个门:隐密显了俱成门。
这个前面已讲过了,一个事物开了,其他事物就隐了,开的、隐的同时都存在,同时都体现他的作用,隐密显了俱成门。
第七个门:因陀罗纲法界门。这句话要解释一下,“因陀罗”是一个梵语,古印度话。他的意思是帝释天,就是中国我们道家讲的玉皇大帝。帝释天的天空是用因陀罗网把宝殿庄严起来的。因陀罗网是种重重无尽的,等于一个个宝珠一样,宝珠结成的网,所有的宝珠都显现在这个宝珠里头,这个宝珠映现到所有宝珠里头,一层一层,重重无尽,这样一个网叫因陀罗网。帝释天宫殿的网叫因陀罗网。
武则天,我们不讲她政治上如何,其为人如何。但对佛教来讲,这个人还出过家,当过尼姑,对佛教还是有一定造诣和研究的。我们现在的开经偈据说是她做的,读经的时候,读经开经的时候,有一个赞子:“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常常经书上印的偈子,据说是武则天做的。武则天她造了个字“NFDA1”字,日字,月字,一个明字,底下一个空字,读作zhào。她学了华严,她讲法界,日、月、空性,集了个“NFDA1”字,现在有人写有双目,“NFDA2”。她自己写“NFDA3”。日是阳面,开显的一面,月是阴面,隐显的一面,隐显俱成,但都是空性,依靠空性,相互寄托,都成功。他懂得华严,隐密显了俱成门,这是武则天造的字。
武则天曾经请法藏——华严宗大师,请他来讲十玄门。武则天对他非常信任,非常佩服的,武则天老师不少,这是一个。武则天就问法藏大师,你给我讲讲法界十玄门,竟究是个什么事,弄不懂啊。法藏大师非常智慧,就以武则天门口一对金狮子来讲,就拿这对金狮子为例打比喻,说这十玄门。后来,把他讲的记下来了,叫《金狮子章》,说十玄门的。说了这个门,因陀罗网法界门,武则天就向他,什么叫因陀罗网法界门
你能不能够再拿点具体东西给我讲讲,使我能够理解,什么叫因陀罗网。法藏说:“好好,你等等,我给你安排一下,看看你能理解不。”第二天,法藏就做了布置,把宫殿设计了一下,宫殿四面八方,加上下,都安的镜子,镜子的边上,都点了根蜡烛,好,你一看呢,一个蜡烛,它遍于一切,一切呢又遍于一,所有的镜子都摄入一个镜子,一个镜子又遍入一切镜子,帝释天网的宝珠就是这样的,重重不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合成一体,因陀罗网。武则天看了他这个殿以后,恍然大悟,这叫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啊,一包括一切,一切又包括一在里头。这里是我们人能感受到的、粗浅的。实际上,重重无尽的世界比这大得多,深得多。因为因陀罗网法界门,就我们人体的种种关系来讲,都是重重无尽。
我原来有个想法,想把我们文化的交流现象用十玄门来讲,那就会很有意思,可惜没时间。我们文化交流现象,同时具足相应,一多相容无碍,用这个来讲文化交流的现象。其实不仅是文化交流,我们有心得的话,你可以用十玄门观一切法,比如你如果是搞医生工作的,你用十玄门看你的医生工作。比如说,你是搞经济的,你可以用十玄门看您的经济。既然十玄门是一个法,过去十玄门还主要是佛教的,重点还是在佛教的修行。作为一个法门来说,运用来说,它是偏重于讲宗教的,但实际上这个原理可以考虑,作一个观,可以考虑一切问题。这是因陀罗网法界门。
这个门注意,因陀罗网法界门,是个比喻,严格来讲,它不是一个观法,不是观察方法,它不是一个境界,它不是一个实体。不是前面同时具足相应,广狭自在,它是打比喻的一个例子,法界本身不是因陀罗网。所以我们可以做具体的华严法界观时候做为主观,质的方面,不在其列,深入讲修法时候再讲。
第八个门:托事显法生解门。
就是万事万物法界的原理,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显现出来的,就是诸法缘起,重重无尽,也重重无碍,随便就一件事情,随便讲一个道理,它都能显示诸法无碍的境界。托事来显法呀,来生解。就是讲一个事,就可以知道其他事,讲一个道理,就懂得其他的道理。例如,船在水上走,这一件事情里头,就包含了一个道理,阿基米德的原理,阿基米德讲浮力嘛,浮力的道理,船在水上走,这个事里头就包括了阿基米德的原理,阿基米德的原理在哪里
他这个理呀,就寓于这个事里头,这个理托这个事表现出来,具体的表现出来,生解门,弄清楚了。这个门实际上跟因陀罗网法界门一样的,不是具体的观门,是具体的观法上的东西,不是像前面同时具足相应门那个法界比喻的,法门里的,在观法里又把它列为另外一项。
我如果把前面三项,广狭自在、一多相容和微细相容列为一门;把因陀罗网、托事显法列为一门,这两个有区别的,结果变成六个玄门,完整的法界观是六个玄门,因为那三个是并在一起了。这是我将来讲观法的时候再讲到。
第九个门:。
这是就时间来讲的。前面讲的多半是讲数量呀,空间呀,事物啊,这个讲时间。
时间,过去有三世,过去为什么叫三世呢
过去有过去的过去,有过去的现在,有过去的未来,所以过去是三世。现在有现在的三世,就是:现在的过去,现在的现在,现在的未来,就是现在的三世。未来也有三世:有未来的过去,有未来的现在,有未来的未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都有三世,这是九世。九世这个时间,体现在我们人来说,一念,一个念头就包括了整个时间的九世,九世就在我们一念里头,九世再加一念就是十世。这个十世虽是隔法,有时间之间隔,但是彼此相即相入,就是十世在一念之间可以隔通无碍。就是过去可以可以进入现在,现在可以融入未来,把未来可以拿到现在来,不然的话,如果时间有个严格的过去、现在、未来阻碍它,不能够通,那么法界就不是圆融的。未来可以拿到现在,同时过去也可以拿到现在,现在可以拿到过去,这个时间是超时间的,可以说是圆融,这叫,这是法界的十玄门之一,其他都是讲空间的东西,这一门是讲时间的东西。
第十个门:…
《华严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