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玄門:同時具足相應門。
怎麼叫同時具足相應門
比如一顆微塵,一顆灰塵,很微細的東西,這一微塵就具足了,具有了一切法,這一粒灰塵本身,具足了萬事萬物一切法在內,同時具足。這叫同時具足相應門。我們理解華嚴的法界,首先要理解這個,我們要想一下,一粒灰塵怎麼能夠把太陽系、宇宙都包括在內呢,同時具足存在呢
你要想想,我前面講的,相入、相即、全體、無礙,你才可以想得一粒灰塵能夠包括整個宇宙在內,同時具足相應存在。同時具足相應門,要從這個門裏頭理解這個法界。這一門在十玄門裏是一個總門,這個門就包括下面講的九個門,下面講的九個門都包括在這個門裏面,就是一講法界,就是同時具足相應的。因爲萬事萬物都是互相依賴的,萬事萬物都是可以互相滲透的,萬事萬物都可以互相攝入的,你是我,我是你,也正因爲這樣子,講一法就具一切法,同時具足相應。這樣爲什麼同山東風,落中西映呢
爲什麼講有感有應呢
它不是我們現在一般講的,簡單道理而已,從法界來看,它本身就是同時具足相應的。爲什麼密宗修那些法門,本尊法也好,什麼法也好,能夠有感應呢
同時具足相應的,法界如果不是這個體性,講密宗的那些修法都是空的。所以講一法,它就具一切法在內,這就是同時具足相應門,這個就是圓融。大裏有小,小裏有大;廣裏有狹,狹裏有廣;密中有顯,顯中有密。凡這些東西都在一個微塵裏頭,它同時具足相應體現。正是同時具足相應,所以它不增,也不減;它不生,也不滅;它不垢,也不淨。他這個就比那個我們講的中觀、講的那個空性進一步,從般若空上深入講不空,顯出般若不空的一面,它起作用,起妙用,同時具足相應。這是第一個門,是總門。
可能我講,你們還不大理解得了,不要緊,我講以後,再慢慢消化去。
第二個門:廣狹自在無礙門。
廣,就是很寬,狹,就是很窄。寬的和窄的,自在無礙。寬啊,大空間;狹的,小空間。大空間和小空間都自在無礙。正因爲廣狹自在無礙,這樣廣大如須彌山那麼樣大,小如芥子的這麼小,廣狹自在無礙,所以須彌山能藏芥子,芥子能藏須彌山。一粒芥子藏須彌,廣狹自在無礙了,就是在一個微塵裏頭,一個微塵遍滿法界,法界的萬有了,就在一個微塵裏頭。廣狹自在,全體無礙。
第叁個門,叫:一多相容不同門。一跟多,多跟一,能夠相容,這就是四句話了,第一句話:一入一;第二句話:一入一切;第叁句話:一切入一;第四句話:一切入一切。
一多相容,是數量上的無礙。廣狹自在,是講空間上的無礙。
第六個門:微細相容安立門。
我聯系著說,微細相容安立門的微——微小,微細相容安立門,就是在有極微細的當中,微細的也包含一切萬法。所以佛經常常講的,佛經看到一毛孔當中現好多佛刹,現好多佛土,都是講的微細相容安立門。所以這叁個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多相容不同門、微細相容安立門,它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說,實際上這叁個門可以並爲一個門——這是我的看法——廣狹自在無礙門,可以說古十玄,新十玄,他立這個門呢,爲了解剖得細一點,說得方便,實際上這叁個門跟其他門對比來說,它是一個分說的叁個門,總說就一個門——廣狹自在無礙門。這是第叁。
第四個門:諸法相即自在門。講諸法相即自在門,這個相即,就是你是我,我是你,彼是此,此是彼呀,沒有彼此。沒有彼此就是相攝無礙了,這個也有四句話:攝一入一,攝一切入一,攝一入一切,攝一切入一切。這個諸法相即自在門,實際上就是相即無礙。廣狹自在無礙說了四句,諸法相即自在說了四句。這四句話是交涉無礙,這是講諸法相即自在。
第五個門:隱密顯了俱成門。
這個前面已講過了,一個事物開了,其他事物就隱了,開的、隱的同時都存在,同時都體現他的作用,隱密顯了俱成門。
第七個門:因陀羅綱法界門。這句話要解釋一下,“因陀羅”是一個梵語,古印度話。他的意思是帝釋天,就是中國我們道家講的玉皇大帝。帝釋天的天空是用因陀羅網把寶殿莊嚴起來的。因陀羅網是種重重無盡的,等于一個個寶珠一樣,寶珠結成的網,所有的寶珠都顯現在這個寶珠裏頭,這個寶珠映現到所有寶珠裏頭,一層一層,重重無盡,這樣一個網叫因陀羅網。帝釋天宮殿的網叫因陀羅網。
武則天,我們不講她政治上如何,其爲人如何。但對佛教來講,這個人還出過家,當過尼姑,對佛教還是有一定造詣和研究的。我們現在的開經偈據說是她做的,讀經的時候,讀經開經的時候,有一個贊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常常經書上印的偈子,據說是武則天做的。武則天她造了個字“NFDA1”字,日字,月字,一個明字,底下一個空字,讀作zhào。她學了華嚴,她講法界,日、月、空性,集了個“NFDA1”字,現在有人寫有雙目,“NFDA2”。她自己寫“NFDA3”。日是陽面,開顯的一面,月是陰面,隱顯的一面,隱顯俱成,但都是空性,依靠空性,相互寄托,都成功。他懂得華嚴,隱密顯了俱成門,這是武則天造的字。
武則天曾經請法藏——華嚴宗大師,請他來講十玄門。武則天對他非常信任,非常佩服的,武則天老師不少,這是一個。武則天就問法藏大師,你給我講講法界十玄門,竟究是個什麼事,弄不懂啊。法藏大師非常智慧,就以武則天門口一對金獅子來講,就拿這對金獅子爲例打比喻,說這十玄門。後來,把他講的記下來了,叫《金獅子章》,說十玄門的。說了這個門,因陀羅網法界門,武則天就向他,什麼叫因陀羅網法界門
你能不能夠再拿點具體東西給我講講,使我能夠理解,什麼叫因陀羅網。法藏說:“好好,你等等,我給你安排一下,看看你能理解不。”第二天,法藏就做了布置,把宮殿設計了一下,宮殿四面八方,加上下,都安的鏡子,鏡子的邊上,都點了根蠟燭,好,你一看呢,一個蠟燭,它遍于一切,一切呢又遍于一,所有的鏡子都攝入一個鏡子,一個鏡子又遍入一切鏡子,帝釋天網的寶珠就是這樣的,重重不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合成一體,因陀羅網。武則天看了他這個殿以後,恍然大悟,這叫因陀羅網,重重無盡啊,一包括一切,一切又包括一在裏頭。這裏是我們人能感受到的、粗淺的。實際上,重重無盡的世界比這大得多,深得多。因爲因陀羅網法界門,就我們人體的種種關系來講,都是重重無盡。
我原來有個想法,想把我們文化的交流現象用十玄門來講,那就會很有意思,可惜沒時間。我們文化交流現象,同時具足相應,一多相容無礙,用這個來講文化交流的現象。其實不僅是文化交流,我們有心得的話,你可以用十玄門觀一切法,比如你如果是搞醫生工作的,你用十玄門看你的醫生工作。比如說,你是搞經濟的,你可以用十玄門看您的經濟。既然十玄門是一個法,過去十玄門還主要是佛教的,重點還是在佛教的修行。作爲一個法門來說,運用來說,它是偏重于講宗教的,但實際上這個原理可以考慮,作一個觀,可以考慮一切問題。這是因陀羅網法界門。
這個門注意,因陀羅網法界門,是個比喻,嚴格來講,它不是一個觀法,不是觀察方法,它不是一個境界,它不是一個實體。不是前面同時具足相應,廣狹自在,它是打比喻的一個例子,法界本身不是因陀羅網。所以我們可以做具體的華嚴法界觀時候做爲主觀,質的方面,不在其列,深入講修法時候再講。
第八個門:托事顯法生解門。
就是萬事萬物法界的原理,都通過具體的事情來顯現出來的,就是諸法緣起,重重無盡,也重重無礙,隨便就一件事情,隨便講一個道理,它都能顯示諸法無礙的境界。托事來顯法呀,來生解。就是講一個事,就可以知道其他事,講一個道理,就懂得其他的道理。例如,船在水上走,這一件事情裏頭,就包含了一個道理,阿基米德的原理,阿基米德講浮力嘛,浮力的道理,船在水上走,這個事裏頭就包括了阿基米德的原理,阿基米德的原理在哪裏
他這個理呀,就寓于這個事裏頭,這個理托這個事表現出來,具體的表現出來,生解門,弄清楚了。這個門實際上跟因陀羅網法界門一樣的,不是具體的觀門,是具體的觀法上的東西,不是像前面同時具足相應門那個法界比喻的,法門裏的,在觀法裏又把它列爲另外一項。
我如果把前面叁項,廣狹自在、一多相容和微細相容列爲一門;把因陀羅網、托事顯法列爲一門,這兩個有區別的,結果變成六個玄門,完整的法界觀是六個玄門,因爲那叁個是並在一起了。這是我將來講觀法的時候再講到。
第九個門:。
這是就時間來講的。前面講的多半是講數量呀,空間呀,事物啊,這個講時間。
時間,過去有叁世,過去爲什麼叫叁世呢
過去有過去的過去,有過去的現在,有過去的未來,所以過去是叁世。現在有現在的叁世,就是:現在的過去,現在的現在,現在的未來,就是現在的叁世。未來也有叁世:有未來的過去,有未來的現在,有未來的未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又都有叁世,這是九世。九世這個時間,體現在我們人來說,一念,一個念頭就包括了整個時間的九世,九世就在我們一念裏頭,九世再加一念就是十世。這個十世雖是隔法,有時間之間隔,但是彼此相即相入,就是十世在一念之間可以隔通無礙。就是過去可以可以進入現在,現在可以融入未來,把未來可以拿到現在來,不然的話,如果時間有個嚴格的過去、現在、未來阻礙它,不能夠通,那麼法界就不是圓融的。未來可以拿到現在,同時過去也可以拿到現在,現在可以拿到過去,這個時間是超時間的,可以說是圓融,這叫,這是法界的十玄門之一,其他都是講空間的東西,這一門是講時間的東西。
第十個門:…
《華嚴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