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聲明與修行的關系——佛教音樂之道▪P3

  ..續本文上一頁曰:“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

  從密教念誦咒語的修習方法來講,它是利用一種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它發生生命的潛能,變爲超越慣有現象界中的作用,而進入神妙的領域,乃至可以啓發人體特異功能和高度智慧。所以東密密法中,如金(金剛界)、胎(胎藏界)兩部,便有各自不同的咒語,使修學者爲不同的目的而達到不同的效果。因爲密教咒語的聲音秘密,它的最大重心,就是聲音與人體氣脈的關系,現在科學還無法解釋,它是一種超越宇宙物理的奧秘作用。據佛教的說法,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方可了解,而證到八地以上的菩薩,也能自說咒語。總之,聲音的奧秘是人類未知的領域,聲音與人體的關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就修行來說,要明白聲音的念誦對人體功能的作用。

  佛法認爲密咒或者咒語,是一種清淨語,包含無量意義,無法翻譯完全,所以只譯音而不能譯義。勉強譯義,反而會弄錯了,甚至造成過失。過去顯教叢林和禅門課誦中每逢初一、十五還念《普庵咒》。普庵祖師便是南宋時得道的一位大祖師,他悟道之後,說出普庵咒,聲音非常和諧好聽,這是要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做到。佛菩薩說咒,猶如他們成立了一個專門與衆生聯絡通訊的電臺,自由收發信息。咒語就是信號密碼,發出之後,必然會收到,必然會反饋。講起來是有點神奇,佛教認爲這種能力是來自語業清淨的功德。由于衆生的業力不同、意樂不同,音聲海也就不同。要“隨諸衆生意樂音”,就要通達一切語言,要通五明——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技巧明,乃至一切科學技術,才能語言清淨、辯才無礙,“一一流佛辯才海”。要語言清淨,就要喉輪打開,語言自然清淨。反過來,語音真正清淨,喉輪自然打開。這兩件事是互爲因果,一而二、二而一的。佛學認爲,要了解“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一音可說叁藏十二部的法門,一種法門可以用種種無盡的音聲來傳達,“恒轉理趣妙*輪”,由此展現推動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導衆生進入佛法的正知正見,這就要修口業、轉口密,對佛的語言功德,要發願修學,“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聲海中,不管念誦持咒也好,日常作事也好,隨時培養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開發自性無可限量的潛力,深入佛法重重無盡、圓滿無礙的華嚴世界。

  現在科學還難解釋,爲何未來一切劫的事,一念之間都能知道?那真是不可思議。依顯教的說法,成佛須叁大阿僧祗劫;現在一念頓悟,即超叁大阿僧祗劫,這與修音聲海法門的關系極大。李長者(通玄)雲:“七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這是時間與空間融化在定慧的境界中,融化在音聲海的境界中,只此一念可以轉化時空,一念之間超越了這個地球成住壞空的曆史,自我了知過去、現在、未來的曆史,就是“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這是由音聲轉念的修法,音聲即是念,念動聲動,“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當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因爲普賢如來的根本咒通一切音聲海。普賢如來有如幻叁昧的修法,在中空的境界中,在音聲海的境界中,能起無限威力,能作無量事業。佛法認爲這種特異功能,是衆生自性本具,潛在人體而未發揮罷了。

  修密教口密,要持咒,念誦真言。念誦得法至爲重要,念誦得法可通氣脈入音聲海。一般來說,念誦方法要點有叁,即心氣合一、聲氣合一、身心合一。這叁項如能做到,音聲自然不同,尤其身體內部的氣脈——海底輪、臍輪、喉輪、心輪、頂輪等等都會震開,一下便能進入音聲海叁昧中。“唵阿吽”叁字明是普賢如來根本咒,它通括一切咒。念誦“唵阿吽”叁字也好,念誦其它密咒也好,念誦的聲音與華嚴字母及身心的氣脈都有關系。能如法念,一口氣順著下來,有助氣機暢順,貫通中脈;念誦不如法,氣就外散,乃至斷了氣,就不易震開氣脈。念誦正確得法,上下七輪的氣脈都能振動到,抑揚頓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節拍自然順暢,而重點在于聲音隨著氣機自然在體內任運轉動,該高則高,該低則低,叁部音輪回周流,聲音保持一樣,但是音調可以不同,隨氣自然而轉。如“唵”字音轉到頭部發出來,“阿”字音在喉部,氣下降到臍輪則是“吽”字音,“吽”字音震動臍輪,此音屈低,然後氣再接著自然上沖至頂輪。頂輪有時會發脹,此時要把覺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這些都要靠智慧,知時知量,善加調整。持密咒要懂華嚴字母,其中轉音的道理,與氣脈的修持大有關系。佛教梵唱確是一個修行法門,不單是供人娛樂的音樂。以前叢林住衆多,爲求方便,古德乃將佛法的音韻統一整編,配上法器,藉供大家一起熏修,後來逐漸演變成音樂性質,忽略了它實際的修行功用。華嚴字母一字轉了四個音,以“有”字爲例,拉長音時還是“有”字音,“有”字轉音可以,但不能加上花腔,轉成別的字音。因爲轉成別的字音雖好唱也好聽,但已形同一般音樂,在生理上不合氣脈原理,而心理上也失去梵唱那種恭敬贊歎的情操。心一散亂,所有唱念修行的利益都要大打折扣,這一點極爲重要。華嚴字母每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階,而平上去入中又有各之四音。練習純熟的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而唱,循以悟道,乃至方便度人,大有作爲,妙不可言。關鍵是要念誦得法,就是要作到心氣、聲氣、身心叁合的境界,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心一境性”,才能發生實效。

  念誦的方法,也是持咒的方法,一般來講,有開口念誦、蓮花念誦、金剛念誦、瑜伽念誦。這四種方法,一般來說也可以說是四個層次,但各有其獨立的特殊功用,不可執著。

  開口念誦首要調氣,調氣就是調心。調氣念誦,就要聲氣合一。從喉輪到頂輪這一部分的氣脈很難通,要一口氣一口氣、心氣合一地出聲念誦,等于在修氣修脈。一開口念誦,沒有妄念妄想,自然身氣專一,而且身心皆空,感到與法界同體。開口念誦眼宜睜開,與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爲無相光,身心俱忘。一口氣一口氣地念,爲的是使內心氣脈打開,那麼心輪、頂輪、大樂輪等整個氣脈就會逐步打開。開口念要舌頭在拌動,唇齒不動。念時要回轉來聽自己的聲音,不是聽別人的,念到速度相當快時,便自然由開口念誦轉爲金剛念誦,即心氣慢慢自然向內合一,嘴巴自然不動,唇齒微動或不動,而只由舌根彈動了。

  開口念誦中有蓮花念誦。蓮花念誦是觀自心月輪上或自己舌心上有蓮花,蓮花上有白螺貝,從螺貝中發出妙音,産生念誦。蓮花念誦一般是開口,唱贊也同樣可用蓮花觀想唱贊。深入一步,閉口念誦也可以蓮花念誦。

  金剛念誦是唇齒不動,而以舌根彈動。舌根就是心苗,心氣合一,心平如鏡,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誦了。

  唱誦也是開口念誦之一種。唱誦每句最後一個字音拉長,在這音的平上去入音節內舌頭去彈動。調子雖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異。入聲的氣是往內部下沈,吸進氣內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輪自開,而且因耳通氣海,耳根自然向內反聞自性,不往外求,心氣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觀並不難。唱誦修好了,氣息深長微細,睡時無呼吸聲,這就是龜息。佛教梵唱不僅是清淨的音樂,要懂華嚴字母,要通聲明,而且是修煉身心的法門。修煉得法,一開口就梵音清淨,人一聽妄想雜念就沒有了。能修到如此境界,這種軟修法門的唱念就功德無量了。這軟修法門的方便力,要同時與華嚴字母的咒音配合研究,再以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修法,回轉過來自己聽自己的聲音,內聞心聲,達到“入流忘河”的境界,再進而“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就會發生種種感應和種種成就。

  金剛念誦也是一口氣一口氣唇齒不動地念,音聲氣脈都在身體裏面念,猶如一身千百萬個細胞都在動、都在念,全部身心都投進去了,成爲金剛誦。因爲人身體的障礙、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氣,所謂習氣也是一口氣,習氣不能轉化就是氣質不能轉化。氣質是個真東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愛欲、業力就難克服。這所謂的“氣”,不是呼吸之氣,但要轉化它,倒先要從呼吸之氣開始。金剛誦就是心氣脈震開,完全融合在一片音聲海裏,然後轉爲光海,即由氣、聲而光。

  修定與念誦,一般都容易犯兩種毛病。一種是散亂,就是攀緣不止,由甲想到乙,由乙想到丙,由東事想到西事,由南地想到北地,念頭不易集中。一種是昏沈,就是昏昏欲睡,沈沈不起,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甚至身口意觀想的念頭都沒有,那是嚴重的昏沈。很多畜生,尤其是低等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昏沈中、在睡眠中、在冬眠狀態中。天氣冷打坐,覺得很清淨,很舒服,那是細昏沈,一種變相的冬眠狀態;氣候太熱也會昏沈,只想睡眠。一個是陰的,一個是陽的,天氣冷的昏沈是內斂的,天氣熱的昏沈是外耗的。對付昏沈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閉氣。閉氣不是寶瓶氣,做法好像差不多,實則有別。氣一閉精神就來了,然後提神沖上來,氣勢就不同了。真修持人的聲音,句句從胸襟中流出,每個聲音從丹田發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所以常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一口氣一口氣地金剛念誦,如同煉九節風(藏密修煉氣脈的一種功法)一樣,念到後來,連肚皮都癟進去了,沒有了,還在念,最後放松,自然吸氣,充滿了再開始煉,很有奇效,身體精神越來越健旺,乃至兩腿坐不住。氣脈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氣通了,自然經過會陰那裏,一路一路都會自己震開了,到了大腿、膝蓋、足底心,連十個足趾都在發樂,最後沒有身體感覺,完全在一片音聲海中。音聲海是什麼?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後法界同聲、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與我合一的心海中。這時念速等同光速,念速比光速還快,沒有進程,當下成辦,不假方便,自然感應。

  瑜伽念誦就是心念,也…

《論聲明與修行的關系——佛教音樂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