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該得到的法你全部得到了,拜見的上師全部都拜了,但是你沒有對你的上師佛一樣的看待,你觀想的時候把我落下了所以你就沒有成就了,凡夫一樣的叔叔的看待,就得到叔叔一樣的加持,聽到這個話以後呢,薩迦班智達馬上立刻再去閉關修行,勇猛精進,把自己的叔叔上師跟別的上師都佛一樣的看待,然後菩提心生出來了,他就成就了,證悟空性了,後來他當了元朝的國師,這是薩迦派的一個祖師的故事,很多經典裏都有,你們把上師看成什麼呢?上師是播撒種子的人,如果不播種子,就長不出來菩提樹,在我們藏傳佛教,在藏地,要是真心信仰密宗的人,任何事情可以做,但違背上師的事絕不能做,上師的道根是成就資源,加持資源,盡一切努力恭敬上師,恭敬上師的意思並不是給他供養多少錢,或者是別的東西,最主要的聽上師的教言,教誨去做,就會有很大的有成就,大家都知道辦事的時候不要盲目的去做,得考慮一段時間,皈依上師也是,依止上師後要聽上師的話,這是皈依上師。
我們今天講皈依,入佛門首先要皈依叁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從今以後,決不能皈依外道;皈依法之後,從今以後決不能傷害任何一個衆生,皈依僧從今以後要遠離厄運、邪見、邪念的人,這就是皈依的戒律。佛和佛寶不一樣,法和法寶不一樣,僧和僧寶不一樣,我們皈依的是佛而不是佛像,廟裏供的這個佛像,不是佛,那麼佛像是什麼呢?佛像代表佛,就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咱們國家的國旗,升國旗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注視敬禮這個國旗,因爲這個國旗代表整個國家,所以說尊重這個國家,就要敬禮國旗,佛像和佛也同樣如此,佛像就是代表佛,我們拜佛的時候,要想著皈依佛的思想、佛的精神、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胸懷,而不是皈依的佛像。但對待佛像,要如真佛一樣的看待,才能得到佛一樣的加持,我們皈依佛以後,這個問題要搞清楚,我們皈依的就是佛。
皈依佛以後,聽老佛爺的話,按佛說的話去做,這是最重要的,佛說五戒十善,清淨,那你必須去這麼做,必須得清淨,我們信佛,修佛,學習佛,我們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習氣,改變自己的毛病、妄想、分別、執著等等,這些統統的改變,這就是真正的拜佛的人,信佛的人。我們拜佛的時候,佛的無限力量,加持,淨化自己的心靈,如果以前做的不好,造業了,反省自己,做錯的時候,馬上忏悔,如果不忏悔,這個罪業就大了,滴水能夠彙成大海,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身,口,意沒有跟佛相應,犯了很多的錯誤,造了很大的業,全部忏悔幹淨,不忏悔,等惡業積攢像大海那樣的多,將來這個果報特別的嚴重,如果做的好,以前所作所爲跟佛相應,做的非常到位,馬上就回向諸佛菩薩,這才是最主要的,這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每天都反省自己,早上起來拜拜佛,馬上就是忏悔,晚上也拜拜佛,然後忏悔一天所做的錯事,做的好的地方馬上回向給諸佛菩薩,這樣每天都會進步,真正得到佛的加持,佛的加持不在是外在的東西是內在的,我們拜佛的時候,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清淨,口裏沒有兩舌,不惡口、不打妄語、不欺語、這是語清淨,心裏沒有貪、嗔、癡、慢,這是意清淨,這樣身口意都清淨,然後再拜佛,頂禮佛,禮拜佛,這才能得到佛的加持,佛也會受這個供養,受這個禮拜,這個最重要,我們拜佛,佛是什麼呢?眼睛看不到,有的人能看到,更多的人看不到,看不到的東西不證明不存在,業障大的人,看不到,業輕的人,能看到,你沒有開智慧,那肯定看不到,這個世界上看不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人類的眼光是有局限的,比方說,在晚上看天上的星星,離我們近的星星能看到,更高更遠的星星根本就看不到,看不到的星星太多了,也就是說看不到的東西不證明不存在。佛在那裏呢?佛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我們不能因爲自己看不到佛而說佛不存在,佛是有的,並且咱們衆生的見聞所覺都是錯誤的,比方說,這一杯茶水,咱們人類喝這是茶水,水的滋味,那麼天道的衆生喝呢,是甘露,惡鬼道衆生喝,就是膿水、髒水,他喝不進去,這些是因各自的業力所感,因此不同、不一樣,要是佛菩薩喝的話,完全都是清淨的,佛菩薩的眼裏沒有髒不髒,幹淨不幹淨,好不好,怕不怕,他沒有這種感覺,他完全就是清淨的,因爲他思想上沒有雜念,沒有執著,沒有分別,而我們人類喝的話就是水,思想上有執著,我們的佛性完全沒有展現出來,因爲思想上有執著,才有分別心,這個髒不髒,那個是好,這個不好,特別可怕,不怕,有種種分別心,執著是什麼呢?我執,我執是什麼?在腦海裏形成的抽象的自我,因爲我執所以對我喜歡的都特別的貪執,緊緊抓住不放,比如愛情,就特別的痛苦,特別愛她,也是一種執著,執著引起的分別心,所以每個衆生看待的東西都不一樣,都是業力所感,而修密宗的人就是要破我相、破我執,執著完全斷了,就證悟空性了,佛性展現出來了: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在密宗裏很多佛像都是憤怒像,恐怖像,像時輪金剛、馬頭明王、大威德金剛等等,這些本尊的形象都特別憤怒,但是顯宗的佛像就特別的溫和,特別的溫柔,你看,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這些多溫和,咱們密宗的佛像爲什麼這麼恐怖呢?因爲我們思想上有執著,看到後特別怕,誰都怕,爲了打破這種執著,佛菩薩顯現憤怒相,咱們觀想,比方說“時輪金剛”,是爲了打破怕的感覺和破我相,在本尊修法中,每個本尊拿的法器不同,這是不同的代表和不同的象征,比方說钺刀,代表斬斷無明的煩惱,自己觀想後,可以打破自己凡夫執著心然後和本尊的心融爲一體,自己就是本尊,時間長了以後,佛性就慢慢展現出來了,就像太陽的光被烏雲擋住了,佛心也是一樣的,人的自性就是佛心,被無明煩惱等覆蓋住了,佛心展現不出來,通過長時間的修煉,佛心自然而然就展現出來了,自性就找到了,本性就是佛性,烏雲散開了,太陽的光就看到了,這個時候就沒有髒不髒,幹淨不幹淨,怕不怕等感覺,這就是證悟空性,空性的見解,達到這個就是佛性展現,這就是佛性,這是密宗所講的佛性展現,那麼淨土宗講什麼呢?一念清淨,一念成佛,念念清淨,念念成佛,密宗主要講打破我相,這個最主要的,最關鍵的。
我們皈依佛門以後,聽老佛爺的話,佛說你修忍辱,你就修忍辱,佛說你修慈悲心,你就修慈悲心,佛說你修智慧,你就修智慧,你在生活當中,在日常生活裏,把佛說的慈悲,智慧,忍辱都圓融到你的生活上,融入到你的工作上,你一天都比一天進步,每天都在提高自己,你是真正的學佛的人。我們在生活修忍辱,別人侮辱你、陷害你、罵你、打你、你絕對不生氣,一絲一毫都不生氣,不發脾氣,而且沒有報複的心,你修的多好呀, 你成功了,你的忍辱圓滿了,這就是功夫呀!下功夫才能有德,不下功夫哪有德,功德是什麼呢?來到廟上往功德箱裏放一點錢,或者捐給慈善機構一些,這不是功德,只是福德而已,真正的功德是什麼?是磨練你自己的心態,這是最主要的,貢唐大師講的,聖人念念都是自己的錯,自己做的不好,別人對,自己不對,自己身上找毛病,改變自己、要求自己、自己修清淨心,凡夫是什麼呢?凡夫念念都是別人不對,自己對。你的家庭不和睦,金剛道友之間不和睦,相互挑撥,造多大的業!你一點進步都沒有,你學佛這麼長時間,沒有一點進步,跟凡人一樣,和世間的人一模一樣,你脾氣越來越來暴躁,煩惱越來越多,習氣越來越嚴重,煩惱不但沒有減少還不斷的增長,你根本就修不了金剛密乘法,哪裏有清淨心呀?你哪裏有清淨心?你多可怕呀!多可憐呀!做佛事就是佛,做魔事就是魔,佛和魔有什麼區別呢?修行,行善積德到了極點就是佛。做了惡業,到了極點,那是魔,你心裏沒有魔,外面不可能有魔。心裏貪、嗔、癡都是魔,比方說,以前有個高僧叫米拉日巴,在雪山上的山洞裏修行的時候,有一天,有叁個魔,就出現在他的眼前,來了以後對米拉日巴尊者說,“你在修什麼法?你不要修了,跟我們叁個人一起回去過日子吧,世間的生活多美呀!你在這個山洞裏修什麼法呢?”米拉日巴尊者說:“你們都是魔,我馬上就成就了,成就了以後呢,度化你們,回向給你們,請你們遠離,不要幹擾我。”然後這叁個魔說:“那你心裏的魔還沒有趕走呀,我們不可能離開你,你心裏有貪、嗔、癡,還沒有消滅,這些就是魔。”米拉日巴馬上就反省自己。
魔是外魔和內魔的結合,心裏沒有魔,外面的魔時不會幹擾的,這叁個人就是你心裏的魔,心裏有內魔,才能有外魔幹擾你,心魔和外魔混合在一起,就會産生很多可怕的事情,這個公案有很多記載,很多經典裏面都有,你們大家可以詳細的看看,所以,我們每天都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有善的念頭就是佛心,如果有惡的念頭,那就是魔心,以前在藏區有一個高僧,他按照菩提道次第廣論去修,他對自己的要求特別嚴,特別高,每天就是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有善的念頭,他馬上放一個白色的石子在這邊,如果出現惡的念頭,馬上放黑色的石子在那邊,每天都鍛煉,觀察自己的心,剛開始呢,黑色的石子特別多,一大堆,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的,白色的石子多了,最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個高僧的方法就是每天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最後成就,所以說學佛以後,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管不了別人,管那麼多幹什麼,就是管好自己的心,閉上自己的嘴,修好自己的法。人多的時候,管好自己的嘴巴,沒人的時候,管好自己的心,時時刻刻保證自己的清淨心,這是最主要的,咱們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學佛很多年了,一點進步都沒有,上師叁寶的話不聽,越來越退遲,你在修什麼法呢?真正的修行人不會把衆生的汙染放在自己心裏,你得修清淨心。
大乘佛…
《叁乘及皈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