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乘及皈依

  三乘及皈依

  各位同修,各位朋友,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好:

  我们今天大家探讨一下,佛经里讲的小乘,大乘,金刚密乘。乘是什么呢?乘客的乘是运载工具的意思,那么小乘是什么呢?比方说,就像独木船一样,自己过河,自己想解脱,自己得到安乐。这就是小乘的思想,小乘为自己解脱,他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这就是小乘的思想。那么大乘是什么呢?用现代的话来讲,像航空母舰一样,能装无量众生,达到彼岸,达到佛国,不仅仅是自己快乐,自己解脱,无量众生都能送到佛国安乐,这就是大乘佛教。那么金刚密乘是什么呢?金刚是稳固、坚固、金刚是不生不灭、永不退转的意思,智慧和方便不可分离,阴阳不可分离等等,这就是金刚,那么金刚乘是什么呢?就是顶峰、无上的意思,也就是说,最高级的法,法中大法,这就是金刚密乘,那么,小乘,大乘,金刚密乘,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也就是说非常重要,但小乘,大乘,金刚密乘这三个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念,行为的准则,智慧的见解,信仰的对象等等存在不同差异。但这三个法,都是必须得修,怎么修呢?宗喀巴大师讲,外修闻思戒,内修菩提道,密修金刚乘,这就是显密圆融的法,显宗就是密宗的基础,但显宗的成就非常的漫长,三大阿僧祈劫的时间积聚资粮,才可以。金刚密乘就像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样,航天飞机它的速度多快呀!当然了,危险也很大的。但是金刚密乘,小乘,大乘,修的话,都得从皈依佛门开始,首先要皈依佛门,但每个皈依佛门的人呢?根基不同,比方说,今天来皈依,有的人希望家庭幸福,我今皈依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求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生意兴旺等等,这就是下士道的根基。还有的人皈依佛门目的是什么呢?他想解脱,他想远离苦海,他不想在这轮回里头流转了,这就是说中士道的根基。那么上士道的根基是什么呢?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解脱,还希望慈母众生也能解脱,为了度化众生,承担起度化众生的责任,产生这种愿望和思想,发心,发这么大的心,这就是上士道的根基,这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的。上士道、中士和下士道不同的根基,那么最好当然是上士道,我们修大乘佛教,就得发菩提心,修菩提道,受菩提戒。这个最重要。很多人都说,密法来的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起点高,显宗从心愿上修这个庄严佛土,经过行善积德,经过三大阿僧祈劫的资粮才能成佛,这个是相当慢长的时间。那么密宗讲的是什么呢?今生成佛,明心见性,今生证悟空性。比方说无上密的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上等根基今生成佛,中等根基,临终的时候成佛。也就是四大分裂的时候,下等根基中阴的时候成就。要想修这个,也得从皈依开始,皈依是入道之门,密宗里头讲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统称四皈依,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三宝,但很多人不懂,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好处是什么?皈依的基础是什么?皈依的标准是什么?皈依了然后做些什么?首先为什么要皈依,七地菩萨要不要皈依呢?我看这些问题很多人不懂,那么就好好的学,好好的听,皈依就是依靠、依赖的意思。皈依上师,“上师”藏语来讲就是无上的意思,“喇嘛”就是无上的意思。很多人拿着皈依证,从某一个上师那里皈依的,威望很高的、名气很大的,或者就是从一个大和尚那里皈依的,拿着皈依证什么道理也不懂,炫耀自己,其实他什么都不懂。在家居士的标准是什么?也不是皈依证,就是诚心诚意的皈依三宝,恭敬三宝,供养三宝,护持三宝。五戒十善清净,这就是在家居士的标准,心里面没有皈依,拿着皈依证到处去炫耀,那不是真正佛弟子,真正的皈依是心里面皈依,在藏区没有皈依证,在家居士皈依完了之后,不可能给你发这个皈依证,出家僧人也是一样的,在藏区,过去出家受戒,没有戒碟,不管你比丘尼,沙弥尼,沙弥,比丘等等都没有出家的这个戒牒。但是在汉地,他需要这些,不过现在的藏地也需要这些,但是居士证没有的。出家人的标志也不是剃个头,穿个袈裟,出家人的标志是什么呢?是出三界,出色界,出无色界,出欲界,断除一切烦恼,那是真正的出家人,这就是出家人的标准,寺庙的标志也不是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很多地方寺院建的特别好,特别庄严,但是里面空空荡荡的,没有正法,外表上看,好看,里面就是空的,外表庄严不行,里面还得富丽堂皇,才是真正的寺院,那寺院的标志是有僧团、闻思修、讲辩著、戒定慧,这是寺院的标志,南方很多寺院,很多大老板建的寺院有的是,建寺庙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赚钱,商业化,卖门票,靠老佛爷来赚钱,拿这个钱回家去养家糊口,这就不是正法的道场,有的是这样的,还有的地方寺庙建的普普通通的,但有很多高僧大德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才是真正的寺院。寺庙在什么时候建的呢?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没有建过寺庙,他老人家从来没有建过寺庙,他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他不搞政治,他更不分族群,他是看破放下,到处讲经说法的,弘法利生,普度众生的,这就是佛陀最清晰的生活,也是最高尚,高明的生活,寺院是在佛圆寂之后,阿罗汉,很多弟子们建的寺庙,为什么要建寺庙呢?这些僧团,这些护法居士们,居住的地方,建了寺院,有了这个寺院以后呢,它目的是什么?弘法利生,然后很多出家人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诵经,忏悔,自己犯的戒律初一到十五,十五到初一,每个月就是诵这个戒律,寺院是这么建的,这就是寺院的来历,你看看很多佛菩萨,诸佛菩萨也有自己的道场,自己的佛国,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佛陀有自己的佛国,阿弥陀佛也有自己的西方极乐世界,他自己的愿力建的,创造的这个极乐世界,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刹土,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普陀山,每个诸佛菩萨有自己的道场,有这个道场,有这个良好的条件,才能够度化众生,很多事情可以做,还有很多人——许多高僧大德们,他的愿力就是乘愿再来,建的寺院为了实现愿力,建这个寺院好度化众生,弘法利生,这就是建寺院的目的。但有的人是怎么认为呢?我老了以后,要是没地方去,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吃饭的地方,去建寺院,去建道场,你这么想,那肯定失去意义,没有价值了,建寺院的目的是为了度化众生,为了十方常住。但现在寺院的外表也比较重要,很多信徒们来寺院,看看这个寺院,他的信心就上来了,如果寺院建的好,金碧辉煌,他看的话,觉得“这个寺院特别好,建的特别好”他就有信心了,包括寺院的制度,寺院的卫生,寺院的管理等等,他就觉得非常好,非常有灵气,如果这个寺院建的不好,就是一般的,这些信徒们来了一看,他对佛法没有信心,信心上不来,所以说呢,外观上也比较重要的。

  所以说大乘、小乘、金刚密乘,这三个咱们都要修,那怎么去修呢?先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统称四皈依,密宗还讲什么呢?三根本,就是说上师,本尊,空行和护法。上师是什么呢?上师是加持之源,本尊是什么呢?本尊是成就之源,护法是事业之源,这就是三根本,我们先要皈依上师,皈依的上师是引路师、指路师,佛像不可能给你皈依,他不可能给你指点,不可能讲经说法,上师就是给你讲经、说法、给你灌顶,给你传法,你怎么样解脱,怎么样远离苦海,上师传给你方法,因此说上师是恩师,恩重如山,上师的加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得到东西也不是完全靠客观的东西得到的,特别是密宗,加持最大的是自己的根本上师的加持力,而不是佛像的加持力,一切加持的根本就是自己的上师,所以说,学修密宗的人,真正要得到加持,你要对上师忠诚不二,一心一意的跟随上师,依止上师,听上师的话,藏传佛教无论显宗和密宗,非常重视上师的作用,这就是佛教良好的传统,而不是藏传佛教独创的,有无数佛经的根据,宗喀巴大师讲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头,他把自己的上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如果将上师当佛一样的看待,你得到佛一样的加持,如果凡夫一样的看待,凡夫一样的加持,你供养千万个佛的功德也不如供养自己一个上师功德大,加持的能量不在于对方,主要是在于你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如果没有虔诚的信念,佛菩萨你的眼前显现你也没有任何成就,所以说,藏传佛教讲任何事情可以做,甚至出家僧人犯四根本戒,出家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犯戒,犯了四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求得这个戒律,可以受戒,可以得道。但是违背上师的事绝对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上师做的话,他就是无法救药了,他的法脉坏了,再也没有什么修的了。

  有的上师成就相当高,有的成就不高,你看不出来。有的很多弟子认为,某一个上师的成就相当高,他的上师成就不高,没什么,就是普通的师父,普通的上师,没什么成就,这个你是看不出来。西藏曾有一个萨迦班智达,一个高僧,他从小的时候,他的叔叔带他,培养他成长,给他灌顶,经文,传承,他慢慢的逐渐的长大以后,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叔叔那里的法他已经全部得到了,萨迦班智达是萨迦派,藏传佛教有宁玛,萨迦,格鲁,噶举等派别,这是一个萨迦派的祖师。当他全部得到他叔叔的法之后,他叔叔说你再去别的上师那求法、学法。我这里已经全部教完了,你去某某法师那里,法门特别清净,你去那里学法,然后闭关、修炼、弘扬佛法,按照上师的指点萨迦班智达到处去寻找上师,拜了很多的上师得到了很多的法,显密都精通,他成就相当高,回来以后开始闭关、修炼、实修,但很长时间没有成就,没有感觉,菩提心生不出来,更不要说证悟空性,他回来问他的叔叔上师,我怎么就没有成就呢?这么长时间,你告诉我的,我都办到了,拜这个上师,拜那个上师,该得到的法全部得到了,该学的东西全部学会了,可我现在闭关什么成就都没有,是怎么回事呢?问这个叔叔上师,这个叔叔上师…

《三乘及皈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