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聲音,心中就說:『注意聽』、『注意聽』、『注意聽』。假如一些思維走入你的心中,心中就說:『正在想』、『正在想』、『正在想』,用此來注意你的思維正在想什麼,當你清楚雜念後,將你的注意力轉回到走路練習上,不要和這個困擾對抗,因爲如此會使你集中注意力于「抵抗」,而忘了經行靜坐的目標。
練習叁:在每日生活中身體的靜坐
如果你已經完全了解經行靜坐的方法及其功用(最好是:你已經體會到經行靜坐的妙用)後,請將它推廣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試著隨時隨地去了解:身體正在做什麼?走路時,注意走路的動作;觀察任何你盡可能觀察到的細節;身體在坐著、站著或躺著時,也要和經行一樣清清楚楚身體的每個動作,不論你的眼睛是在看前面或是看四周,不論你的身體是彎曲或伸展四肢,不論是穿衣、洗澡、吃飯、咀嚼或講電話,你都要留意觀察身體的每個動作;你現在正在做的每件事,都必須專心地觀察這個身體的每個動作。假使身體在做一件事,而心在想其它的事,這樣就不專心了。當動作和思維聯合在一起,此時你就是『把心放在一個定點上』。在你工作的日子裏,無論何時,只要你有片刻的余暇,你就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爲專心的對象。
情感當作靜坐的對象
當情感升起的時候,內心要清楚觀察每一瞬間情感的變化。假使要去處理很多事情時,心裏會升起各種不同的情感;不論它們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你必須了解各式各樣的情感;了解它們是如何升起的,它們升起後如何發展,以及它們如何離開。無論何時,當感官(眼、耳、鼻、舌﹑身)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觸時,情感就會升起,這時必須清楚了解這是什麼情感。
練習一:以感官爲基礎的專心靜坐
你必須知道感官(眼、耳、鼻、舌、身)與外面世界接觸後,就升起了覺受,例如:當你在靜坐,耳朵與外面的聲音(如小孩子的笑與叫)相接觸,于是『不愉快的情感升起』;或者身體與硬的表面(你正在坐的椅子)相接觸,感覺不愉快;鼻子裏癢癢的,感覺不愉快,想去抓它。清楚你的情感就如一位守門者,眼睛隨時保持注意人們的進和出。使用情感做爲你專心的對象,然後你將了解你情感的原來面貌,如此就能練習把情感控製得更好。
練習二:每日生活中情感的靜坐
借著節製飲食和避免睡得過多,慢慢地可以控製一些情感。在每日的生活過程中,試著去明白情感是如何升起來,這裏有一些例子:當你在公車站牌不耐煩地等候時,觀察:『內心憤恨正升起』;當你在餐廳享受食物,觀察:『舌頭與美食相接觸,貪婪正升起』;當你遇到一位闊別很久的好朋友,就觀察:『內心與友情的對象相接觸,好的、快樂的情感正在升起』。
精神狀態當作靜坐之對象
我們無法離開這個心,借著靜坐,可以訓練它保持平靜,讓它不受內在或外來的擾亂;專心去觀察內心的困惑和沖突,並觀察它所有改變的情形。當心被正確地發展時,會帶來快樂和極大的幸福感。假使心被疏忽了,沒有被發展,它會把我們帶入無止境的煩惱和困難中;當這個散亂、搖擺不定的心變得弱而無力時,這受過訓練的心就會變得強而有力,用這種方式訓練我們的心與馴獸師訓練他們的馬是完全一樣的。
練習一:看守這個心
單獨坐著並觀察心的變化情形,這項工作只是觀察它的變化情形,不要與心作戰鬥或驅除它,或試圖控製它;客觀且單純地觀看這個心,試著照原樣看它。當心在貪欲的情況,你要知道它正處于貪欲的狀態。當心處于仇恨狀態或沒有仇恨狀態,你要清楚地觀察它。觀察這集中的心和分散的心,觀察它們所有變化的情形,但是不要跟隨著它們起舞:專心觀察自己的心,就可以發現它所擁有的本性;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它還是可以去做的。
練習二:在每天的生活中看守住這個心
無論在任何時候,你必須單純地觀察自己內心的變化情形,當你在工作的時候,感官的欲望、憎恨、嫉妒或其它有害于身體健康的意念會升起來,並且擾亂了平衡的心,這就是你需要靜坐的時刻—去檢查這些傷害的源頭,例如:注意到『因爲我坐不到這班公車,我的心在憂慮;這個憂慮不在公車裏,而是在心裏』。注意到『因爲我不喜歡這項食物,憎惡在心裏;這憎惡不在食物裏,而是在心裏,我必須小心地觀察這個心裏的憎惡』。
將思維當作靜坐的對象
在清淨道論裏描述開悟的專心方法,這是佛陀所開示的。我們要清楚觀察這思維如何從內心升起以及如何離開。務必去認識思維的本來面貌,以及知道如何使用善的思維和防止惡的思維。假如你想內心清靜,就必須時常監視你的思維。
練習一:思維的專心
單獨坐著,將心專注在思維上:監視這些善的思維並同時觀察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心,或者監視這些惡的思維,並同時觀察它們如何擾亂你的心。
單純又冷靜地觀察這些思維,並且多練習,當達到某種程度,心就會得到和平、協調又快樂;就像監視別人進出你的房間一樣地監視你的思維如何通過你的心,如此會慢慢地減少雜念,而增加內心的安祥與力量;假使和思維戰鬥,你將會有一項非常不愉快的功課。單純地觀察它們,慢慢地,你將會了解如何去控製不善的思維和激發善的思維。
練習二:心的專心目標
在工作的日子裏,試著去觀察思維的發生過程,如果沒有辦法觀察此過程,就單純地、清楚明白地觀察它:『我現在的想法是錯的,我正試圖去欺騙這個人』;再清楚明白地觀察:『現在我內心的想法是如此地負面,不論我想什麼,我的想法都是負面的,爲什麼會這樣?』
每日生活的靜坐
佛法教導我們如何去維持『專心』。當了解某些主意對我們和其它人沒有危險或傷害時,必須試著去發展這些想法,使自己和其它人都得到幸福;甚至當我們說話時,必須完全地專心,我們必須更要小心地斟酌與判斷,我們說的話是否會傷害到他人或是其它方面。再者,當我們走路、坐著、睡眠或飲食時,也應該保持專心,如果沒有專心,我們可能會犯錯甚至觸怒他人,並且也可能傷害到自己。不論在想法上、說話的字眼上或行爲上,我們必須時常注意,隨時保持一顆健康的心。
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佛像面前供花、上香、點燈時,恭敬地背誦經文,事實上他就是在做某種方式的靜坐。誦經亦是供養方法之一,這方法是佛教徒二千多年傳下來的傳統方法,不是用來祈求或得到超自然力量,換句話說,那些誦經方法也是靜坐的方法之一。恭敬禮拜佛、法、僧叁寶,也是靜坐的一種。例如:將花放在佛像前,虔誠地說:『我把這些花供獻給佛陀,願我因此得到解脫,我的身體將和這些花一樣地雕謝枯萎』。如此地冥想身體的無常,觀身體無常也是一種靜坐。佛法最重要的靜坐就是心的訓練。
上述這些專心的狀況可以發展成爲正式的靜坐,此專心狀況必須慢慢地融入每日生活中,它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努力和耐力,但你將終其一生,因此都能夠應用靜坐于日常生活中。
假如你想要的話,總能在每日生活中創造機會去發展某一種類的專心。在現代的生活裏,有許多任務要完成,並且有許多匆忙的行爲、緊張的時刻和憂慮的境遇環繞于你,這些都會消耗很多內心的能量。
在這喧囂的生活中,每天拿一些時間來做安靜的靜坐,以增強你的內心力量,這對于你每天的工作和進步是有很大的幫助。當你的思維和情緒隨著日常生活而起伏時,就單純地去觀察它們,慢慢地你就會覺察到事物內在的本性。
假如你能夠在每日生活中練習專心靜坐,那你就是活在當下,你將完全地清楚覺察你自己與周遭之間發生的任何事,即使處在紛擾的世界,你的內心仍然安祥、平靜。
靜坐的進展
練習靜坐沒有任何快捷方式,也沒有任何魔術處方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得到成就,它必須要有耐心、持久和努力。要想達到最後的進展,可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與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務必努力用功去進行靜坐:它就像在水流中的遊泳,不進則退。
如果期待能立即或很快地得到靜坐的結果,那你很可能會失望;一位帶有許多追求世俗名利、野心的忙碌人,就無法快速且自動地使心安靜下來到沒有雜念的點上,更無法快速地體驗到一個強而持續的專心。
假使你希望在靜坐上得到進展,必須爲自己訂一些訓練的規則。適當的訓練規則對于一位想得到賽跑勝利的運動家是重要的,相同地,適當的訓練規則,對于靜坐者想達到某一個持久性的進展也很重要。在訂定你自己的修行時,要像吉他的弦一樣,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不要失去感覺上的協調。
好的身心健康對你的進步是需要的,你必須維持和産生足夠的身體能量和精神能量。一個虛弱和過度疲勞的身體或精神,對靜坐來說,是一個大阻礙。必須讓身體和精神得到休息。
要如何判斷靜坐有進步呢?要評估一個人精神上的進步是不容易的,這裏有一個約略的法則,供你測量真正進步與否:假使你體驗到快樂、安祥與甯靜的情形增加,而擾亂、沮喪、煩惱、憂慮的情形減少,這時你就真正得到進步。
[1] 語出”清淨道論”,即:1﹑十遍處,指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2﹑十不淨,指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3﹑十隨念﹐指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舍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至念﹑安般念﹑寂止隨念。4﹑四梵住﹐指慈﹑悲﹑喜﹑舍。5﹑四無色﹐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6﹑食厭想。7﹑四界差別。上述七項總共爲四十業處。
《如何靜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