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声音,心中就说:『注意听』、『注意听』、『注意听』。假如一些思维走入你的心中,心中就说:『正在想』、『正在想』、『正在想』,用此来注意你的思维正在想什么,当你清楚杂念后,将你的注意力转回到走路练习上,不要和这个困扰对抗,因为如此会使你集中注意力于「抵抗」,而忘了经行静坐的目标。
练习三:在每日生活中身体的静坐
如果你已经完全了解经行静坐的方法及其功用(最好是:你已经体会到经行静坐的妙用)后,请将它推广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试着随时随地去了解:身体正在做什么?走路时,注意走路的动作;观察任何你尽可能观察到的细节;身体在坐着、站着或躺着时,也要和经行一样清清楚楚身体的每个动作,不论你的眼睛是在看前面或是看四周,不论你的身体是弯曲或伸展四肢,不论是穿衣、洗澡、吃饭、咀嚼或讲电话,你都要留意观察身体的每个动作;你现在正在做的每件事,都必须专心地观察这个身体的每个动作。假使身体在做一件事,而心在想其它的事,这样就不专心了。当动作和思维联合在一起,此时你就是『把心放在一个定点上』。在你工作的日子里,无论何时,只要你有片刻的余暇,你就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专心的对象。
情感当作静坐的对象
当情感升起的时候,内心要清楚观察每一瞬间情感的变化。假使要去处理很多事情时,心里会升起各种不同的情感;不论它们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你必须了解各式各样的情感;了解它们是如何升起的,它们升起后如何发展,以及它们如何离开。无论何时,当感官(眼、耳、鼻、舌﹑身)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触时,情感就会升起,这时必须清楚了解这是什么情感。
练习一:以感官为基础的专心静坐
你必须知道感官(眼、耳、鼻、舌、身)与外面世界接触后,就升起了觉受,例如:当你在静坐,耳朵与外面的声音(如小孩子的笑与叫)相接触,于是『不愉快的情感升起』;或者身体与硬的表面(你正在坐的椅子)相接触,感觉不愉快;鼻子里痒痒的,感觉不愉快,想去抓它。清楚你的情感就如一位守门者,眼睛随时保持注意人们的进和出。使用情感做为你专心的对象,然后你将了解你情感的原来面貌,如此就能练习把情感控制得更好。
练习二:每日生活中情感的静坐
借着节制饮食和避免睡得过多,慢慢地可以控制一些情感。在每日的生活过程中,试着去明白情感是如何升起来,这里有一些例子:当你在公车站牌不耐烦地等候时,观察:『内心愤恨正升起』;当你在餐厅享受食物,观察:『舌头与美食相接触,贪婪正升起』;当你遇到一位阔别很久的好朋友,就观察:『内心与友情的对象相接触,好的、快乐的情感正在升起』。
精神状态当作静坐之对象
我们无法离开这个心,借着静坐,可以训练它保持平静,让它不受内在或外来的扰乱;专心去观察内心的困惑和冲突,并观察它所有改变的情形。当心被正确地发展时,会带来快乐和极大的幸福感。假使心被疏忽了,没有被发展,它会把我们带入无止境的烦恼和困难中;当这个散乱、摇摆不定的心变得弱而无力时,这受过训练的心就会变得强而有力,用这种方式训练我们的心与驯兽师训练他们的马是完全一样的。
练习一:看守这个心
单独坐着并观察心的变化情形,这项工作只是观察它的变化情形,不要与心作战斗或驱除它,或试图控制它;客观且单纯地观看这个心,试着照原样看它。当心在贪欲的情况,你要知道它正处于贪欲的状态。当心处于仇恨状态或没有仇恨状态,你要清楚地观察它。观察这集中的心和分散的心,观察它们所有变化的情形,但是不要跟随着它们起舞:专心观察自己的心,就可以发现它所拥有的本性;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它还是可以去做的。
练习二:在每天的生活中看守住这个心
无论在任何时候,你必须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的变化情形,当你在工作的时候,感官的欲望、憎恨、嫉妒或其它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意念会升起来,并且扰乱了平衡的心,这就是你需要静坐的时刻—去检查这些伤害的源头,例如:注意到『因为我坐不到这班公车,我的心在忧虑;这个忧虑不在公车里,而是在心里』。注意到『因为我不喜欢这项食物,憎恶在心里;这憎恶不在食物里,而是在心里,我必须小心地观察这个心里的憎恶』。
将思维当作静坐的对象
在清净道论里描述开悟的专心方法,这是佛陀所开示的。我们要清楚观察这思维如何从内心升起以及如何离开。务必去认识思维的本来面貌,以及知道如何使用善的思维和防止恶的思维。假如你想内心清静,就必须时常监视你的思维。
练习一:思维的专心
单独坐着,将心专注在思维上:监视这些善的思维并同时观察它们如何影响你的心,或者监视这些恶的思维,并同时观察它们如何扰乱你的心。
单纯又冷静地观察这些思维,并且多练习,当达到某种程度,心就会得到和平、协调又快乐;就像监视别人进出你的房间一样地监视你的思维如何通过你的心,如此会慢慢地减少杂念,而增加内心的安祥与力量;假使和思维战斗,你将会有一项非常不愉快的功课。单纯地观察它们,慢慢地,你将会了解如何去控制不善的思维和激发善的思维。
练习二:心的专心目标
在工作的日子里,试着去观察思维的发生过程,如果没有办法观察此过程,就单纯地、清楚明白地观察它:『我现在的想法是错的,我正试图去欺骗这个人』;再清楚明白地观察:『现在我内心的想法是如此地负面,不论我想什么,我的想法都是负面的,为什么会这样?』
每日生活的静坐
佛法教导我们如何去维持『专心』。当了解某些主意对我们和其它人没有危险或伤害时,必须试着去发展这些想法,使自己和其它人都得到幸福;甚至当我们说话时,必须完全地专心,我们必须更要小心地斟酌与判断,我们说的话是否会伤害到他人或是其它方面。再者,当我们走路、坐着、睡眠或饮食时,也应该保持专心,如果没有专心,我们可能会犯错甚至触怒他人,并且也可能伤害到自己。不论在想法上、说话的字眼上或行为上,我们必须时常注意,随时保持一颗健康的心。
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佛像面前供花、上香、点灯时,恭敬地背诵经文,事实上他就是在做某种方式的静坐。诵经亦是供养方法之一,这方法是佛教徒二千多年传下来的传统方法,不是用来祈求或得到超自然力量,换句话说,那些诵经方法也是静坐的方法之一。恭敬礼拜佛、法、僧三宝,也是静坐的一种。例如:将花放在佛像前,虔诚地说:『我把这些花供献给佛陀,愿我因此得到解脱,我的身体将和这些花一样地雕谢枯萎』。如此地冥想身体的无常,观身体无常也是一种静坐。佛法最重要的静坐就是心的训练。
上述这些专心的状况可以发展成为正式的静坐,此专心状况必须慢慢地融入每日生活中,它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努力和耐力,但你将终其一生,因此都能够应用静坐于日常生活中。
假如你想要的话,总能在每日生活中创造机会去发展某一种类的专心。在现代的生活里,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并且有许多匆忙的行为、紧张的时刻和忧虑的境遇环绕于你,这些都会消耗很多内心的能量。
在这喧嚣的生活中,每天拿一些时间来做安静的静坐,以增强你的内心力量,这对于你每天的工作和进步是有很大的帮助。当你的思维和情绪随着日常生活而起伏时,就单纯地去观察它们,慢慢地你就会觉察到事物内在的本性。
假如你能够在每日生活中练习专心静坐,那你就是活在当下,你将完全地清楚觉察你自己与周遭之间发生的任何事,即使处在纷扰的世界,你的内心仍然安祥、平静。
静坐的进展
练习静坐没有任何快捷方式,也没有任何魔术处方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得到成就,它必须要有耐心、持久和努力。要想达到最后的进展,可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与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务必努力用功去进行静坐:它就像在水流中的游泳,不进则退。
如果期待能立即或很快地得到静坐的结果,那你很可能会失望;一位带有许多追求世俗名利、野心的忙碌人,就无法快速且自动地使心安静下来到没有杂念的点上,更无法快速地体验到一个强而持续的专心。
假使你希望在静坐上得到进展,必须为自己订一些训练的规则。适当的训练规则对于一位想得到赛跑胜利的运动家是重要的,相同地,适当的训练规则,对于静坐者想达到某一个持久性的进展也很重要。在订定你自己的修行时,要像吉他的弦一样,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不要失去感觉上的协调。
好的身心健康对你的进步是需要的,你必须维持和产生足够的身体能量和精神能量。一个虚弱和过度疲劳的身体或精神,对静坐来说,是一个大阻碍。必须让身体和精神得到休息。
要如何判断静坐有进步呢?要评估一个人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容易的,这里有一个约略的法则,供你测量真正进步与否:假使你体验到快乐、安祥与宁静的情形增加,而扰乱、沮丧、烦恼、忧虑的情形减少,这时你就真正得到进步。
[1] 语出”清净道论”,即:1﹑十遍处,指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2﹑十不净,指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3﹑十随念﹐指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念﹑寂止随念。4﹑四梵住﹐指慈﹑悲﹑喜﹑舍。5﹑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6﹑食厌想。7﹑四界差别。上述七项总共为四十业处。
《如何静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