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居官常護法。(十條,初總歸,次佛寶,次法寶,次僧寶,末總結)
發宏誓願第二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條,初悲心,次智心,末圓滿心)
忏除業障第叁 忏悔無始已來,邪淫六親尊長之罪。忏悔邪淫出家四衆之罪。忏悔邪淫朋友妻妾之罪。忏悔邪淫奴仆婢媵之罪。忏悔邪淫歌童妓女之罪。忏悔邪淫神女仙姑之罪。忏悔邪淫天龍八部之罪。忏悔邪淫鬼魅妖狐之罪。忏悔邪淫餓鬼畜生之罪。如是一切罪垢願乞消滅。∥又代宿世今生父母六親忏悔。又代國王師長忏悔。又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忏悔。又代朋友知識忏悔。又代無量劫來債主怨家忏悔。又代地獄餓鬼畜生忏悔。又代刀兵饑馑疾疫衆生忏悔。又代諸天諸仙忏悔。又代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苦惱有情忏悔。如是一切罪垢,願乞消滅。(二十條,初自忏,次代忏)
修福利人第四 施戒淫書。取人淫書付火。∥保全婦女節。∥助赀嫁女。代贖良家女。收養兒。施胎産良方。(七條,初布施智慧,次布施聲名,末布施財帛)
現在覺悟第五 見妻妾産育,受諸苦惱,當作累他想,默念佛號,願其世世不受女身,往生佛國。見子女疾苦,及諸産育,亦當作累他想,度脫想。見婢媵懷抱兒女,亦當作累他想,度脫想。∥遙想數世後子孫,代代娶妻,代代嫁女,代代産育,代代生死,亦當作累他想,度脫想。(四條,初因見生覺,次因想生覺)
隨喜功德第六 見貞節事。見貧女長女得嫁。見人夫婦複合。見善書。∥見人離欲出家,皆當贊成,助之歡喜。(五條,初世間功德,次出世間功德)
罪滅之相第七 忽然不想欲事。忽然覺女身汙穢。忽然厭惡娼優。忽然欲毀淫詞小說。∥忽然發慈悲心。忽然信因果。忽然肯布施。忽然尊信叁寶。忽然自知將來必死。忽然厭惡此身,發出世之想。(十條,初專以淫見,次不專以淫見)
經要門(經分四科,二十四條,多屬格物致知之事)
[發明]我聞在昔,鸠摩羅什,臨滅度時,矢天誓曰:“余譯經典,字字誠實。苟有虛言,舌當腐出。”及至茶毗,萬人目擊,舌獨不壞,如蓮之赤。叁藏真言,有此威力。天宮龍宮,寶而弗失。供以香花,浮屠萬級(*浮屠:佛塔)。痛彼凡夫,有目不識。觌面錯過,尤堪歎惜。我今盥手,敬錄數筆。拜登梨棗(*梨棗:舊時刻書多用梨木或棗木,因以“梨棗”指代書版),流通萬邑。共斬淫魔,遺世獨立。
菩薩诃欲分第一
《大寶積經》雲:“菩薩觀諸衆生,愚癡顛倒,耽嗜淫欲,于母姊妹,尚生陵逼,況複其余?觀是事已,作是念言:苦哉世間,此等衆生,曾處母胎,臥息停止。生由産門,如何無恥。共行斯事,極可憐憫。墮于地獄畜生閻羅鬼趣,無暫停息。譬如生盲,群狗逼逐,臨大坑澗。彼諸衆生,亦複如是。譬如圂豬,行處糞穢,兼又食啖,初無厭惡。彼諸衆生,亦複如是。我當爲彼宣說妙法,令其永斷諸欲煩惱。”
《月上女經》雲:“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與汝昔爲母,互作父母及兄弟,雲何于此生欲心?我或往昔殺汝等,汝等或複殺我來,各作怨仇互相殺,雲何于此生欲想?”
《智度論》雲:“菩薩觀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雳、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穢、鬥诤、貪嫉,不可親近。”
《增一阿含經》雲:“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有能遠離者,則離于八難(*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八難處,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喑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
《長阿含經》雲:“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諸女人輩,來受誨者,當如之何?佛言:莫與相見。阿難又白:設相見時,當如之何?佛言:莫與共語。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佛言:當自檢心。”
《密嚴經》雲:“男女相耽愛,精血共和合,如蟲生臭泥,此中生亦爾。”
(上共六章。首二,悲憫一切。叁四五,斷絕淫根。末,斥其不淨以結之)。
邪淫罪報分第二
《法苑珠林》雲:“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慮彼夫所殺;二者夫婦不睦;叁者惡增善減;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財産日耗;六者惡事常被人疑;七者親友誹謗;八者廣結怨家;九者死入地獄;十者報盡爲男,妻不貞潔,報盡爲女,多人共一夫。”
《八師經》雲:“邪淫犯人婦女,或爲夫主所獲,臨時得殃,禍及門族。或爲王法收捕,酷毒掠治;地獄畜生,次第而受;縱得爲人,閨門淫亂。吾見是故,不敢複淫。”
《薩遮尼幹子經》雲:“自妻不知足,好淫他人婦,是人無慚愧,受苦常無樂。”
《優婆塞戒經》雲:“若于非時、非處、非女、處女,若屬自身,是名邪淫。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涅槃經》雲:“菩薩雖不與女人和合,然見男女隨逐,便生貪著,即名毀破淨戒。”
《造像功德經》雲:“佛告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黃門身:一者殘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門,嗔笑毀謗;叁者情多貪欲,故心犯戒;四者親近犯戒人,複勸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後起信心,造佛形像,不受斯報。複有四種業,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于男子身,非處染著;叁者即于自身而行欲事;四者炫賣女色(*炫:炫耀),而與他人。若有衆生,曾行此事,深自悔責,造佛形像,不受此身。”
(上共六章。首二叁,以惡人言;四,以善人言;五,以出家人言;末,勸其忏悔)。
戒淫功德分第叁
《七佛滅罪經》雲:“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衛:一名貞潔,二名無欲,叁名淨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
《佛般泥洹經》雲:“佛告柰女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稱譽,二不畏縣官,叁身得安隱,四死生天上,五從立清淨,得泥洹道。”
《戒德香經》雲:“不淫佚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蓮花之中。”
《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提謂經》雲:“年叁長齋月,月六齋日,叁光之下,及八王日,並須忌之。”
《禅要诃欲經》雲:“行者求道,持戒修定,應除六欲:所謂色欲、形容欲、威儀欲、言聲欲、細滑欲、人相欲,著上諸欲,令觀可惡不淨之相。”
(上共六章。首二,言衆福歸集。叁四,言出離生死。五六,示以戒之之法)。
警悟在俗分第四
《菩薩诃色欲法》雲:“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複顧念,是爲從獄得出,還複思入;從狂得正,而複樂之。”
又雲:“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譬如淵停澄鏡,而蛟龍居之;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室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衆魚投之,刳腸俎幾。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爲此物之所惑也。”
《大寶積經》雲:“當知婦人,是衆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當知婦人,是熱鐵花,散布于地,足蹈其上。”又雲:“何因緣故,名爲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能令衆生,負于重擔,遍周行故。”
又雲:“我觀一切千世界中,衆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于女色等,所纏縛故,于諸善法,多生障礙。”
《四十二章經》雲:“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
《道行般若經》雲:“在家者,與婦人相見,心不喜樂,常懷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澤中,心畏盜賊。”
(上共六章。首二叁,統論女色之害。四五,言衆生被其所縛。末,動其畏懼之心。以後皆入觀想法門,工夫尤爲深細,必須澄心默照,至于純熟,方能永斷淫根。)
胎獄觀(音貫,後同。此觀成時,了悟胞胎種種慘狀,是爲原始息淫方便門)
[發明]父母未生前,面目將何在?只爲投胎時,見欲生貪愛。淫心才一起,忽被精血蓋。從此十月中,次第還宿債。母啖熱食時,如受镬湯溉。母飲冷水時,若臥寒冰塊。腹中當飽滿,頂上懸鐵袋。五內若饑虛,空洞無依賴。當其臨産育,母危父驚駭。眷屬繞床前,叩首呼天拜。身在兩山中,遙遙難出外。蓐母牽其頭,握之如引帶。細皮觸著手,刀劍無能賽。放聲忽大哭,痛苦不可耐。旁人不識此,鼓掌皆稱快。豈知稱快人,當年亦此態。清夜一思量,咄咄真堪怪。此言非臆說,《五王經》所載。凡夫貪愛欲,生生常困憊。無量無邊劫,曾見何人代。欲破煩惱軍,智者擒其帥。主帥是淫魔,魔死余兵敗。更將胎形慘,屈指陳其概。珍重世間人,可一不可再。
《修行道地經》雲:“胎成七日,初不增減。二七日如薄酪;叁七日如生酪;四七日如熟酪;五七日如生酥;六七日如瘜肉(*瘜肉:隱于身內的寄肉、瘤腫);七七日如段肉;八七日其堅如坯;九七日變五泡、兩肘、兩髀及項;十七日續生五泡、兩手腕、兩足腕及頭;十一七日,複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十二七日泡相成就;十叁七日,現腹相;十四七日生五藏;十五七日生大腸;十六七日生小腸;十七七日有胃處;十八七日生二藏;十九七日生手掌足趺臂節;二十七日,生陰臍頤乳;二十一七日有叁百柔軟骨,如初生瓠;二十二七日如未熟瓠;二十叁七日堅如胡桃;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脈,尚未具成;二十六七日,成如藕…
《欲海回狂集卷二—受持篇(周安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