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並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此釋救護世間得大無畏也。何謂其能救護世間乎。若我滅後。末世衆生。有能自誦此咒。或教他人誦此咒者。當知如是持咒之人。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小毒皆不能害。是惡緣不能成害矣。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是惡生不能加害矣。即有強欲加毒者。無奈此人咒力持成叁昧。而心得正受。舉一切咒詛。厭蠱毒藥。以至萬物毒氣。入此人口。不但不能傷。抑且化成甘露上味。所謂攪長河爲酥酪。變大地作黃金是也。且不惟惡不得加。並起惡亦不可得。凡一切惡星鬼神。及碜毒之人。當此人前。惡自不起。所謂睹德容而意銷。望慈風而心化是也。且不唯不能起惡。而惡變爲恩。禍轉爲祥。自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以誦咒利彼。皆領其深恩。而常加守護焉。可見吉凶禍福。轉移在己。而咒力之救護世間者。亦雲至矣。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晝夜隨侍。設有衆生。于散亂心。非叁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暗也)速。(催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自此以下至悟無生忍皆釋成就衆生出世間智也。何謂其能成就出世間乎。阿難。護世間災。鬼神可以與力。助出世道。非深位菩薩不可。當知是咒。即是金剛寶覺。故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常有無數金剛藏王菩薩。並其眷屬。而晝夜隨侍焉。設若衆生。悠悠修行。其心散亂。未決定常住叁摩地者。但心憶此咒。口持此咒。是金剛王。亦常隨彼。以其非放逸穢惡之輩。亦咒心之所在故也。而況乎決定發菩提心者。而又持咒。其隨侍當何如乎。且不特隨侍而已。菩薩心精。與行人心精。元自通吻一體。況兼以咒力。吾知此金剛藏王。必以精心暗催行人。而發其神識。使是人應時心開。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之事。決洞叁世。了知無疑。而宿命先通焉。若不先發通明。則隔陰多昏。豈能長劫脫惡生勝。以至證果乎。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刹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鸠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此明不墮惡趣也。是人以咒力故。既得宿命通已。從第一劫初發菩提心時。乃至後身因滿。降生成佛之日。中間修行。永無諸委曲相。生生不生藥叉羅刹。以至有想無想如是惡處。以此咒心。是白淨法。是最上善。故諸趣不能染也。
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此明不生下賤也。是善男子。于此咒心。或對本而讀。或背本而誦。或圖印而若書若寫。或密佩而若帶若藏。以此諸色供養。則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以此咒心。是至尊至貴之法。如太子處胎。貴壓群臣也。
此諸衆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薰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此明現獲功德也。此諸持咒衆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由此咒心。具足萬行。一切如來密圓淨妙。悉現其中也。由前佛錫功德。又感未來劫中常與諸佛同生一處。蓋與諸佛氣分交接。心精通吻。佛不離心。心不離佛也。既常隨佛。凡佛功德。一一有分。行人之所修。即諸佛之所證。打成一片。如惡叉聚。親炙薰染。長劫而不離也。不特此也。又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以咒心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未得戒者。令其得戒。咒心具戒根也。未精進者。令得精進。咒心具進根也。無智慧者。令得智慧。咒心具慧根也。不清淨者。速得清淨。咒心具淨根也。乃至人有宿障。屢欲齋戒。不得成就。咒能成之。或業礙地礙。及無師無壇。不得齋戒。許但持咒。同于齋戒也。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受即持也未受即未持咒時也)持咒之後。衆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啖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爲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四棄即殺盜淫妄四根本重罪。犯此者。永棄佛法之外。梵語所謂波羅夷罪也。比丘尼複如四棄。謂觸八覆隨也)誦此咒已。如是重罪。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發。
此明現滅罪業也。阿難。是善男子。但能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持之先者。既持之後。無論破戒輕重。一時銷滅。但罪既銷滅。不可更造矣。又未持之前。縱經飲酒啖辛。種種不淨者。一持此咒。則諸佛菩薩等。亦不以爲過。或真慈開許。不能具齋戒者。亦聽持之。雖然。須是真能拳拳服膺。永無忘失。方說得酒肉不礙菩提路也。不特此也。設行人清貧不備。雖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人清淨處所持功德。若富饒者。又不在此例矣。又前之壇法。極難全備。縱不作壇。不入道場行道。而一持此咒。即是常住大定。真寂滅場地。猶愈于徒有壇相而不具定心者。故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又在家人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出家比丘比丘尼。所犯四棄八棄。皆罪業之不可忏者。然誦此咒已。如是重業。如猛風吹沙。滅除殆盡。更無毫發少留。然未持以前所犯。可仗咒力滅除。非謂持咒無畏。可以肆犯此惡也。
阿難。若有衆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忏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消雪。
此滅過去業也。阿難。若有衆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造一切輕重罪障。前世未及忏悔。若能或讀或誦。或書寫此咒。身上帶持。或安置身所住處莊宅園館之間。如是曆生積業。如湯銷雪。豈難滅耶。所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也。
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此結前成就衆生出世間智也。持咒之力。既能爲人生善。又能對治破惡。故行人不久皆得悟無生忍。得此忍後。罪福皆空。聖凡情盡。可以魔佛一如。遍涉苦惡諸趣。而無礙無擇。斯爲助道之成功矣。
○詳前發通。乃是定心成就所發。今悟無生。乃是慧心成就所發。應知後位深于前位也。若准圓教。初住便證此忍。若准別教。當在十地以上也。
○按六科。前四即爲人生善悉檀也。第五。對治破惡悉檀也。今此科。第一義入理悉檀也。而前之救難。後之應求。乃世界歡喜悉檀也。
複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此應是福利果報也)身命色力。亦複如是。(此是長命中複兼總明不衰百體康健也)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此明所求如意也。複次阿難。(雲雲)何況雜形。夫海寶千般。先求如意。以此咒心。是如意珠。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故生時隨心自在。而命終時。亦得隨願往生也。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疠。或複刀兵賊難鬥诤。兼余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即招提此雲何供養處)或脫阇(幢也)上。令其國土所有衆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置也)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此顯國界安甯也阿難。若諸國土(雲雲)悉皆銷滅。以此咒心。是鎮國寶。非和氏之璧。照乘之珠。所能並也。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衆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谷豐殷。兆庶安樂。
此顯民和歲豐也。阿難(雲雲)安樂。以此咒心。是四時宗。萬象主。故雨晹時若。如莊生所雲其神凝。使民不疵疠而年谷熟也。然亦須舉國敬信。方獲靈通。譬持咒者。多久方靈。暫時豈能速效。若也咒雖遍有。而束之高閣。曾無敬禮。或更置于猥亵之地。塵穢不收。而責其無驗者。亦惑之甚也。
亦複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即二十八宿也)而爲上首。複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八星即五行及羅計孛也)作種種形。出現世間。能生衆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消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此顯轉凶爲吉也。亦複能鎮(雲雲)永不能入。以變怪災障等。皆是同分妄業所感。咒力葉乎百順。故惡變悉滅于天。災祥不入其境也。此方世主。出一善言。而熒惑退舍。況無上佛頂咒心乎。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于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叁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穩。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衆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此結勸當持也。夫咒力之大如此。是故如來。宣示此咒。凡以于未來世。保護初學修行人如得護身之符。使之安安穩穩。入叁摩地。而更無一切魔害鬼害。及冤業舊債之惱害焉。然則汝及衆中有學。及末世行人。若依我壇場。不犯四過。一壇不差。二戒不缺。叁師不穢。四無疑悔者。我知其現身即證。所謂不曆僧祇獲法身矣。若謂是善男子。如是修行。而于父母所生現在之身。不得明心見性。豁然心通者。則十方如來。便是說謊欺人。爲大妄語矣。而如來豈有妄語者…
《楞嚴說通卷七(劉道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