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說通卷叁(劉道開)▪P9

  ..續本文上一頁若汝識性。生于相中者。便應不假見根。不消見明。不消見暗。而相自生識矣。然而除根無塵。既不矚明暗。亦不睹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是則單境不生矣。若謂此識是從空生。非相非見者。若非見。則色空莫辨。同上去根無塵。若非相。則根無從立。同上除塵無根。處此非相非見之間。識體若空。則同龜毛。識體若有。非同物象。既無自體。安能有用。縱發汝識。欲何分別。是則離根塵而言識從空生。尤不可也。若謂此識爲無所因。突然而出者。則目中無月。忽起分別明月之識。真突然矣。而識豈若是。是則言無因生者。尤不可也。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托汝睛。相推前境。根塵曆然。可狀成有。不相成無。色空宛然。四者各不相混。而如是識緣。因何所出乎。必單執從見出者。則識有分別名動。見無分別名澄。識動見澄體非和合。彼聞聽覺知。皆澄屬也。皆非和合則皆非識所從生。展轉推窮。不應識緣。爲無從而自出耶。

  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粗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爲同爲異。爲空爲有。爲非同異。爲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和。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甯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若此識心。本不從根塵諸緣所出者。當知此了別之識。與見聞覺知之根。圓滿湛然。非局方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會相歸見。會相見歸識。而何相何見何識。總是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者而已。阿難。汝心粗浮。惑于著相之淺談。而乏于精切之深慧。不悟見聞等六根所發了知之識。本如來藏。汝應觀察六處識心。是同是異。是空是有。非同非異。非空非有。若是同。不應用中相皆。若是異。不應性中相知。若是空。不應現有分別。若是有。不應了無朕迹。俱非亦然。是非雙泯。自然一真獨湛。矣且世人皆知識爲識也。覺爲覺也。汝亦同此。我雖重重開示。至今元舊不知如來藏中性真之識。即妙明之知。本覺之明。即性真之識。相融相即。然則何必謂之識哉。雖直稱妙覺可也。此妙覺性體。湛然常明。遍周法界。顯爲大用。含吐十方虛空。彌綸無間。甯有方所。(此無隨心應量者。心即識心。量即識量。不複自隨如眼不見眼也)而乍現爲識者。只爲循業發現。蓋諸識各由種子方起。種子須由宿業。故須循業。雖然發現。不離真體。此義不明。世間無知。惑爲因緣自然。都爲認此識心。起遍計執。至有轉識成覺。種種議論。皆屬權談。豈有實義哉。此彌勒所證圓通門也。

  ○鍾雲。萬法生成。不離四大。而依空建立。因根有覺。因識有知。所以有七也。無處不有曰大。七大該陰入處界。疊疊顯發。前方談其一一皆是真性。後乃談其一一皆周法界。前顯法法當體真常。後顯法法圓融周遍。由淺入深也。

  ○前雲地水火風空本如來藏圓融周遍。至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但言其本如來藏。而未及其圓融周遍也。故此處拈出見識二大。以補前義。見。根也。地水火風空。塵也。識。識也。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出根塵識叁。故曰拈出見識以補前義也。似複非複。似略非略。此亦文字錯綜磊落處。解經者。固不以文字爲重。然不知作文之法。則于經義脈理。未免觸處成礙也。

  ○四科之文。段段結雲。無有處所。七大之文。段段皆雲。甯有方所。皆是心目所在一句根本。發出許多枝葉。以阿難頭頭認有方所。故世尊法法破除。向後世尊說出因明立所。方知所立之處。入流亡所。方知除所之法。所之一字。真迷悟之大關也。

  ○問。此經首先正破識心。七處曲搜。畢竟無體。乃至顯見文中。又複旁兼而破。未嘗少假寬容。何後于十八界。即已許爲如來藏心。妙真如性。至此。愈稱其周遍法界。含吐十虛。即是性之全體。是何前乃妄之至。而後則真之極乎。答。前約初心悟修。須從方便。決擇真妄。舍生死根本。取涅槃妙心。則識須破盡。決定不用。後約圓解普融。無法不真。無法不如。乃至刹塵念劫。無非一真法界。何況識心。不融法界乎。

  ○舊說以上可當法界觀中空色無礙觀。不知此上皆對阿難之妄執而一一會妄以歸真。正惟攝事歸理。融相入性而已。尚未及于從性起相。從理成事。是則叁藏之中正屬空如來藏。而強以叁觀叁谛判之者。欠研審也。

  爾時阿難。及諸大衆。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挂礙。是諸大衆。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褁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禮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來前。說偈贊佛。

  此敘悟也。爾時阿難。及諸大衆。蒙佛如來。微妙開示。如破妄心有叁。一七破以密示無處。二重征以顯诃非心。叁縱奪以決其無體。是所以破妄心者。可謂極微細而盡精妙矣。顯真心亦叁。一示見等。而克就根性。以指其實體。二示陰等。廣融諸相。以明其一體。叁示地等而極顯圓融。以彰其全體。是所以顯真心者。亦極微細而盡精妙矣。既蒙如此開示。于是向之身心泰然者。轉爲蕩然。得大自在。得大受用。不複系挂隔礙矣。且不獨阿難。是諸大衆。各各自知此心遍十方界。其量無邊。蓋向來只是藉佛語而知。不是自知。今方自肯自信。不隨人口吻轉矣。向也。見量極于初禅。今則見十方空。如觀掌中貝葉等物矣。向也。爲物所轉。或觀物非心。或謂物爲妄。今則見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矣。向也。昏擾擾相。以爲心性。決定惑爲色身之內。今則已知心精遍圓。含褁十方。蓋世人尋常皆謂空褁界。界褁身。身褁心。重重拘縛。曾無超越。今心褁十方。身包空外。內外轉換。大小變更。真所謂妙能轉物。而反觀父母所生肉身。若空中一塵。存亡莫定。海中一漚。起滅無從。不複棄海認漚。認漚爲海矣。向也。不知真際所詣。不知寂常心性。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不知見性是心。不知陰入處界是如來藏。不知七大遍周法界。今則了然自知。毫無疑惑矣。向也。世尊發明寶明妙性。元所圓滿。常住心地。無奈徒獲此心。而未敢認。今則獲本妙心。常住不滅。不待認矣。此正阿難[囗@力]地一聲時。懸崖撒手處。所謂秤錘移到徹稍頭。忽然拶落翻筋鬥也。于是禮佛合掌。得未曾有。而阿難即以所見所悟處。于如來前。說偈贊佛焉。

  ○賀雲。破妄中。並見精亦破。是破到微妙處。顯真中。並萬象皆真。是顯到微妙處。故曰微妙開示也。

  ○鍾雲。自知心遍句。是大頭腦。向下由大及小。層層照破。皆承知字來。又以了然自知二句總結之。初卷世尊首言不知常住真心。可見知之一字。衆妙之門。當不知時。只道虛空中有萬物。萬物中有身。身中有心。是則至大無如虛空。至小無如心矣。今也。眼目頓開。忽見心量。遍周法界。始知空生大覺中。不過手中一葉耳。空且如此。何況空中所有之物。又何況父母所生之身。此時遍觀萬物。全一真心。不複爲物所轉矣。此時唯有心精含包十方。反觀肉身。渺小虛妄。不複惑心爲在色身之內矣。向來世尊責我不知常住真心。今日到此。方始了然自知。如乞食窮兒。頓獲寶珠。安得不歡喜贊歎。發願報恩耶。兩自知字。上下相應。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

  首句。贊佛也。妙湛。贊真谛。般若德也。總持。贊俗谛。解脫德也。不動。贊中谛。法身德也。尊者。十號之一也。首楞嚴王四字。贊法也。世希有叁字。雙歎佛法皆難遭也。顛倒想者。謂我法二執分別也。如執緣塵分別以爲心相。計五蘊四大以爲身相。迷心在色身之內。認物爲己。迷己爲物。身心萬法。謂各有體性。四大悉疑因緣和合等。皆是億劫之所惑者。今並銷之矣。僧祇者。唯識謂地前曆一僧祇。初地至八地。曆一僧祇。九地至佛地。曆一僧祇。然後獲究竟法身。今不勞經曆叁阿僧祇。即獲法身者。彼約漸修。此約頓悟。以漸修言之。則從微至著。自信住行向以至等覺。方證極果。以頓悟言之。則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即名爲佛。尚不涉地位階差。豈曆僧祇哉。昔廣額屠兒。至佛座下。無明頓息。乃置刀。謂佛曰。世尊。我是千佛一數。佛即印可。夫以放下屠刀。便預佛數。今阿難法眼清明。其言獲也宜矣。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衆。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

  此悟後發願也。當我未見法身時。自謂唯佛一人。獨得覺性。一切衆生。悉皆無分。故我上不求佛道。下不度衆生。今日乃知佛與衆生。平等無二。故我願求佛果。亦願度生。世尊既以種種方便。委曲詳示。令我得見此平等法。如此深恩。實難酬報。今我辨此二種深心。上則承事塵劫諸佛。下則度脫塵刹衆生。是則堪報難報之深恩。所謂真龍得水。便脫興波作浪矣。

  伏請世尊爲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衆生未成佛。不終于此取泥洹。

  此申明度生之願也。我昔在法華會上。畏此娑婆五濁惡世。諸惡熾盛。剛強難化。故發願異國持經。今見平等法身。重興大願。故于五濁惡世。誓願先入。度盡衆生方入滅度。如一衆生未成佛。我亦不取泥洹也。地藏所謂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即此廣大心也。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于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然我願如此。安能保其必遂哉。蓋我粗惑雖除。根中積生無始虛習。與諸無名分劑頭數。猶未能盡。故冀世尊大雄大力。及大慈悲。暗中加被。審除細惑。令我四住頓盡。二死永亡。早成正覺。遍作道場。方得了當耳。至若我上求下化之誓。其堅何如。彼空性無體。不可銷亡者也。然而或可銷亡。而我此金剛堅固之心。終無退轉。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者也。世尊其鑒之哉。

  ○舜若多。空也。爍迦羅。堅固也。一蒙開示。頓獲本心。行布不礙圓融。故雖未及斷惑。不妨全獲法身。後經理則頓悟。乘悟並消是也。更願得果。登無上覺。圓融不礙行布。故雖全獲法身。不妨更去細惑。更曆諸果。後經事須漸除。因次第盡是也。能破衆生惑之堅體。曰大雄。能拔衆生惑之深根。曰大力。能與衆生二嚴之樂。曰大慈。能拔衆生二死之苦。曰大悲。四住。欲愛住地。色愛住地。無色愛住地。見一切處住地也。二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也。

  ○從入正宗至此說法一周名破妄顯真周說空如來藏一大科竟。

  

《楞嚴說通卷叁(劉道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