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所證真如。如外無智。能發妙智。智外無如。雙照雙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
六度萬行齊修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波羅蜜也。若念佛人專修叁昧。學出世間。須達乎至善。要知六度萬行不出一心。于一心中。一切法俱備。如浴大海已用諸河水也。如萬種香爲丸。若燒一丸。具足衆味。如人取寶獲如意珠王。一切衆寶出生無盡也。何以知其然。執持一句阿彌陀佛。故得叁昧。一念之中。與理相應。諸法現前。六度萬行皆悉具足。布施則心無染著。持戒則不起妄緣。忍辱則能所俱忘。精進則心無所間斷。禅定則動靜俱寂。智慧則不立絲毫。乃一度之中出無量度。度度之內。如帝網羅。但知一心本空自然。萬行具足。是故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智慧。八萬四千功德。皆從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華嚴經賢首菩薩言。佛子。于一切時中。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可謂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合一切法。
按念佛叁昧真言叁昧。持誦不同。其爲萬行圓修一也。
決生淨土
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此有叁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婦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骘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殺害生命。不淩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面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叁者口雖念佛。心中只願來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料得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卻自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西方。休得疑惑。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你是凡夫。西方無分。則聖賢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衆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真信修行之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叁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可謂行船盡在把梢人達者同遊涅槃路。
普賢願王得生極樂
華嚴經行願品普賢菩薩。于逝多林末會。發十大願王。其一一願皆雲虛空界盡衆生界盡。我此大願無有窮盡。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散失。輔相大臣。宮殿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離舍。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無數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乃至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貞元疏雲。問不求生華藏期生極樂何耶。答有四意。一者有緣故。二欲使衆生歸憑情一故。叁不離華藏故。四即本師故。行願鈔曰。有緣者彌陀願重。偏接娑婆人也。歸憑情一者。若聞十方皆妙。彼此融通。則初心茫茫。無所依托。故方便引之。不離華藏者。極樂去此。但十萬億佛土。華藏中所有佛刹。皆微塵數。故不離也。即本師者如。經第叁十九雲。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共圍繞。疏判雲。贊本尊遮那之德也。疏又雲。華藏刹海皆遮那境。無量壽佛去十萬億。並未出于刹種之中。豈非本師隨名異化也。道純法師曰。問普賢行願是華嚴流通。何故于世界海中。偏指極樂。既信解圓宗。十方佛刹皆可往生。結歸西方。必有深旨。答普賢爲善財海衆。說願王已。結歸西方者。蓋爲信解圓宗人。入文殊智。修普賢行。福慧事理皆稱法界。此大心人。雖妙悟本明頓同諸聖。然猶力用未充未及。如來出現普利衆生。所以暫依淨土。親近彌陀海衆。直至成佛。故經曰。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准提發願回向淨土即此意也。
按准提淨業觀門。與華嚴法界觀門。正等無異。皆即毗盧遮那清淨法身。但明正因。必獲正果。無疑矣。今有不達法界之理。而必欲于相外覓無相者。此非撥無以爲達。則必滯寂而沈空。楞嚴經雲。即離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爲法塵分別影事。若誦真言持名號。即無此過。蓋觀行相應必得入于毗盧法界。如顯密圓通所稱者。亦已備矣。若龍樹菩薩弘揚准提贊雲。准提功德聚寂靜心常誦。又雲。遇此如意珠。定獲無等等。夫無等等者。菩提正果也。而寂靜心。則菩提正因也。謂寂靜心常誦又未聞以持誦而礙禅寂者也。第亦有專希福利。不求慧因者。此則世情太重。未免買椟還珠之诮。夫如意珠而第世福之成就已耶。余故以淨業續之。願諸仁者發菩提心。毋掩衣中珠而辜此良遇可也。
供佛利生儀
夫祈道者。若非上供叁寶。下拯四生。福慧無因增長。今于密藏之內。錄出要妙之門。冀諸四衆依而行之。若欲供養佛法僧叁寶者。應先于叁寶像前。五體投地。普禮遍法界無盡佛法僧叁寶。口誦普禮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縛曰啰(二合)勿
由真言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無盡叁寶前。皆有自身。盡皆禮拜奉事也(每至晨昏。或入寺禮佛等時。宜誦此真言)。方始以飲食香花等。隨力所辦之物。並盛飲食器物等。皆以普通吉祥印印之(右手大拇指與無名指相撚。余叁指皆舒散)。誦淨法界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嚂◇
由誦嚂字。真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飲食器物等。自然清淨。遍法界也。次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變食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那谟薩嚩怛他蘖多嚩盧枳帝唵參婆啰參婆啰吽
由加持力。其飲食等。即變成諸天種種肴膳上味。奉獻供養。滿十方佛法僧叁寶。亦爲贊歎勸請。隨喜功德。後結出生供養印(二手當心合掌。以上節指頭右壓左頭相交。複安在頂上)。誦出生供養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由誦唵字。真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有無盡。香花燈燭。幢幡傘蓋。衣服臥具。樓閣宮殿。音樂歌舞等。種種諸供養具。盡供養遍法界無量佛法僧叁寶諸天等(若無飲食香花。但佛像前。手結此印。口誦此真言。亦自然有無盡供養。遍供養法界無盡諸叁寶也)。
若施諸仙。以盡飲食。盛滿一器。誦前變食咒二七遍。投于淨流水中。即變成天仙美妙之食。供養百千俱胝恒河沙數諸仙。彼諸仙等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此密言。加持于食。施彼諸仙。能令現世壽命延長。福德安樂。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成就。梵天威德一切冤仇。不能侵害)。
若濟餓鬼。每于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取一淨器。盛少淨水。置少飯及諸餅食。以左手執器。右手作寶手印(以大拇指壓頭指中指小指。舒無名指。用攪食上施仙食。亦作此印)。誦前變食咒七遍。加持已。然後稱四如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能除餓鬼悭吝業。得福德圓滿)。南無妙色身如來(能破餓鬼醜陋形。得色相具足)。南無廣博身如來(能令餓鬼喉咽寬大所施之食。悉皆充足)。南無離怖畏如來。(能除餓鬼一切怖畏。得離鬼趣)稱四如來名號已。彈指七遍。取于食器。于淨地上。展臂瀉之(或淨石上。生食臺上淨器中皆得)。作此施已。于四方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前。各有摩伽陀國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飽滿。盡舍鬼趣。生于天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于食。施諸餓鬼便能具足無量功德。短命之者壽命延長。薄福之者福德增榮。又得顔色鮮潔。威德強盛。速能滿足。檀波羅蜜一切非人夜義羅刹諸惡鬼神。皆畏是人。不敢侵害)。若欲施水。取水一掬。用甘露咒。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滴。即皆變成十斛甘露。一切餓鬼並得飲之。無有乏少。皆得滿足。甘露咒曰。
南無素噜皤耶怛他谒多耶怛侄他唵素噜素噜皤啰素噜皤啰素噜娑婆诃
(曼荼羅疏雲。夫爲道者祈運爲宗。上若不供諸佛菩薩。何處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濟諸神餓鬼。何處行悲。以成薩若。有信之流。無遺斯業)。
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時。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誦勝觀自在菩薩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其雨滴所沾。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業重罪。皆獲利樂。又若誦此陀羅尼者。所有過現作四重五過。謗方等經。一闡提罪。悉皆消滅。無有遺余。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衆生。若有衆生。廣造一切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明人影。暫映其身。忽得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皆消滅。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野曩谟阿哩也(二合)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啰野冒比薩怛啰(二合)野摩賀薩怛嚩(二合)野摩诃迦噜抳迦野怛你也(二合)他唵度[寧*頁]度[寧*頁]迦度[寧*頁]娑嚩(二合)賀
(樂略者。只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皈敬辭。唵字等是正咒也。若書此陀羅尼于鍾鼓鈴铎等一切出聲物上。或有擊吹振出聲。一切衆生聞此聲者。悉皆清淨。命終得生西方淨土。咒中迦噜抳迦野已上即大悲咒。前八句也。首句或落一喝字。又翻譯之不同耳)。
上來供佛利生諸真言等。若不能都各誦持書寫。皆用准提真言亦得。故持明藏儀軌經雲。此准提咒似如意珠。若有行人。處處用之。皆得成就是也。
《准提淨業卷之叁(謝于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