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P5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法皆无所发。而发菩提心。所证真如。如外无智。能发妙智。智外无如。双照双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

  六度万行齐修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也。若念佛人专修三昧。学出世间。须达乎至善。要知六度万行不出一心。于一心中。一切法俱备。如浴大海已用诸河水也。如万种香为丸。若烧一丸。具足众味。如人取宝获如意珠王。一切众宝出生无尽也。何以知其然。执持一句阿弥陀佛。故得三昧。一念之中。与理相应。诸法现前。六度万行皆悉具足。布施则心无染著。持戒则不起妄缘。忍辱则能所俱忘。精进则心无所间断。禅定则动静俱寂。智慧则不立丝毫。乃一度之中出无量度。度度之内。如帝网罗。但知一心本空自然。万行具足。是故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智慧。八万四千功德。皆从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华严经贤首菩萨言。佛子。于一切时中。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可谓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合一切法。

  按念佛三昧真言三昧。持诵不同。其为万行圆修一也。

  决生净土

  或问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此有三故。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说。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妇相敬。要至诚信实。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骘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这不好心。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念佛之时。按定心猿意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弥陀。不敢散乱。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来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料得西方。无有我分。止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自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西方。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分。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真信修行之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专意一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可谓行船尽在把梢人达者同游涅槃路。

  普贤愿王得生极乐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于逝多林末会。发十大愿王。其一一愿皆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散失。辅相大臣。宫殿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离舍。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无数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极乐世界。贞元疏云。问不求生华藏期生极乐何耶。答有四意。一者有缘故。二欲使众生归凭情一故。三不离华藏故。四即本师故。行愿钞曰。有缘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也。归凭情一者。若闻十方皆妙。彼此融通。则初心茫茫。无所依托。故方便引之。不离华藏者。极乐去此。但十万亿佛土。华藏中所有佛刹。皆微尘数。故不离也。即本师者如。经第三十九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围绕。疏判云。赞本尊遮那之德也。疏又云。华藏刹海皆遮那境。无量寿佛去十万亿。并未出于刹种之中。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道纯法师曰。问普贤行愿是华严流通。何故于世界海中。偏指极乐。既信解圆宗。十方佛刹皆可往生。结归西方。必有深旨。答普贤为善财海众。说愿王已。结归西方者。盖为信解圆宗人。入文殊智。修普贤行。福慧事理皆称法界。此大心人。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现普利众生。所以暂依净土。亲近弥陀海众。直至成佛。故经曰。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准提发愿回向净土即此意也。

  按准提净业观门。与华严法界观门。正等无异。皆即毗卢遮那清净法身。但明正因。必获正果。无疑矣。今有不达法界之理。而必欲于相外觅无相者。此非拨无以为达。则必滞寂而沉空。楞严经云。即离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若诵真言持名号。即无此过。盖观行相应必得入于毗卢法界。如显密圆通所称者。亦已备矣。若龙树菩萨弘扬准提赞云。准提功德聚寂静心常诵。又云。遇此如意珠。定获无等等。夫无等等者。菩提正果也。而寂静心。则菩提正因也。谓寂静心常诵又未闻以持诵而碍禅寂者也。第亦有专希福利。不求慧因者。此则世情太重。未免买椟还珠之诮。夫如意珠而第世福之成就已耶。余故以净业续之。愿诸仁者发菩提心。毋掩衣中珠而辜此良遇可也。

  供佛利生仪

  夫祈道者。若非上供三宝。下拯四生。福慧无因增长。今于密藏之内。录出要妙之门。冀诸四众依而行之。若欲供养佛法僧三宝者。应先于三宝像前。五体投地。普礼遍法界无尽佛法僧三宝。口诵普礼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缚曰啰(二合)勿

  由真言不思议力。自然遍法界无尽三宝前。皆有自身。尽皆礼拜奉事也(每至晨昏。或入寺礼佛等时。宜诵此真言)。方始以饮食香花等。随力所办之物。并盛饮食器物等。皆以普通吉祥印印之(右手大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余三指皆舒散)。诵净法界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嚂◇

  由诵嚂字。真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饮食器物等。自然清净。遍法界也。次诵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变食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那谟萨嚩怛他蘖多嚩卢枳帝唵参婆啰参婆啰吽

  由加持力。其饮食等。即变成诸天种种肴膳上味。奉献供养。满十方佛法僧三宝。亦为赞叹劝请。随喜功德。后结出生供养印(二手当心合掌。以上节指头右压左头相交。复安在顶上)。诵出生供养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由诵唵字。真言及印。不思议力。自然遍法界。有无尽。香花灯烛。幢幡伞盖。衣服卧具。楼阁宫殿。音乐歌舞等。种种诸供养具。尽供养遍法界无量佛法僧三宝诸天等(若无饮食香花。但佛像前。手结此印。口诵此真言。亦自然有无尽供养。遍供养法界无尽诸三宝也)。

  若施诸仙。以尽饮食。盛满一器。诵前变食咒二七遍。投于净流水中。即变成天仙美妙之食。供养百千俱胝恒河沙数诸仙。彼诸仙等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本所愿诸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此密言。加持于食。施彼诸仙。能令现世寿命延长。福德安乐。心所见闻。正解清净。具足成就。梵天威德一切冤仇。不能侵害)。

  若济饿鬼。每于晨朝。及一切时。悉无障碍。取一净器。盛少净水。置少饭及诸饼食。以左手执器。右手作宝手印(以大拇指压头指中指小指。舒无名指。用搅食上施仙食。亦作此印)。诵前变食咒七遍。加持已。然后称四如来名号。南无多宝如来(能除饿鬼悭吝业。得福德圆满)。南无妙色身如来(能破饿鬼丑陋形。得色相具足)。南无广博身如来(能令饿鬼喉咽宽大所施之食。悉皆充足)。南无离怖畏如来。(能除饿鬼一切怖畏。得离鬼趣)称四如来名号已。弹指七遍。取于食器。于净地上。展臂泻之(或净石上。生食台上净器中皆得)。作此施已。于四方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前。各有摩伽陀国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饱满。尽舍鬼趣。生于天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于食。施诸饿鬼便能具足无量功德。短命之者寿命延长。薄福之者福德增荣。又得颜色鲜洁。威德强盛。速能满足。檀波罗蜜一切非人夜义罗刹诸恶鬼神。皆畏是人。不敢侵害)。若欲施水。取水一掬。用甘露咒。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滴。即皆变成十斛甘露。一切饿鬼并得饮之。无有乏少。皆得满足。甘露咒曰。

  南无素噜皤耶怛他谒多耶怛侄他唵素噜素噜皤啰素噜皤啰素噜娑婆诃

  (曼荼罗疏云。夫为道者祈运为宗。上若不供诸佛菩萨。何处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济诸神饿鬼。何处行悲。以成萨若。有信之流。无遗斯业)。

  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时。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诵胜观自在菩萨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其雨滴所沾。一切有情尽灭一切恶业重罪。皆获利乐。又若诵此陀罗尼者。所有过现作四重五过。谤方等经。一阐提罪。悉皆消灭。无有遗余。身心轻利。智慧明达。若身若语。悉能利乐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广造一切无间等罪。若得遇此持明人影。暂映其身。忽得共语。或闻语声。彼人罪障悉皆消灭。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野曩谟阿哩也(二合)嚩路枳帝湿嚩(二合)啰野冒比萨怛啰(二合)野摩贺萨怛嚩(二合)野摩诃迦噜抳迦野怛你也(二合)他唵度[寧*頁]度[寧*頁]迦度[寧*頁]娑嚩(二合)贺

  (乐略者。只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皈敬辞。唵字等是正咒也。若书此陀罗尼于钟鼓铃铎等一切出声物上。或有击吹振出声。一切众生闻此声者。悉皆清净。命终得生西方净土。咒中迦噜抳迦野已上即大悲咒。前八句也。首句或落一喝字。又翻译之不同耳)。

  上来供佛利生诸真言等。若不能都各诵持书写。皆用准提真言亦得。故持明藏仪轨经云。此准提咒似如意珠。若有行人。处处用之。皆得成就是也。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