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孔雀經音義上卷▪P8

  ..續本文上一頁也。蛇也。玉篇為蛇。毛詩帷虺惟蛇。野王案周易龍。蛇之蟄。左氏傳有蛇自泉宮出是。說文它字後乃從蟲。□余□反。毛詩蛇蛇碩言。傳曰。蛇蛇淺音也。一切經類音雲。蛇蛇二俗它。正皆陀音。又羊支反。蛇也。方言雲。又為蛇字。凡倍美曾。

  從朽。從音字龍反。隨也遂也重也服也順也。七龍從容足容叁反。舉動也。長從橫也。從用子用二反。從侍也。楚江反。協韻音也。宗楚反。小人進朝庭也。朽韻詮許尤反。上聲木枯。

  木孔。木莫蔔反。樹總名也。孔苦紅反。上聲螫。施石支。蟲行毒。關西音釋。山東音。□又音哲。

  右足。右音尤久反。對左也。又尤救反。助也。足音即玉反。□也充也得也。借音子喻反。添也成也。又蹤俗反。胵也。依此音。

  拇指。拇音謹部反。大指也。指音脂雉反。手足指也。

  毒氣。毒音從篤反。藥害也。又苦痛也。氣音去既反。浮息也。

  遍身。遍音博見反。身音失憐反。形也。

  悶絕。悶音莫頓反。煩也。又莫困反。愁也。絕音全雪反。斷也。

  於地。於音雨俱反。往也。地音題利反。周禮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圖。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動物宜毛。植物宜卑。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動物宜鱗。植物宜膏。其民黑而津。叁曰丘陵。動物宜羽。植物宜竅。其民專而□四曰□廣。動物宜分。植物宜莢。其民□而瘠。五曰原隰。動物宜羸。植物宜叢。其民豐而痹。爾雅地易也。太玄經九地。一為沙泥。二為澤泥。叁為崖厔。四為下田。五為中田。六為上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說文雲。無氣初分。清明為天。重濁為地。萬物之所陳列也。釋名地底也。其體義下戴萬物也。

  口中。口音莫厚反。又苦後反。尚書。惟口出口好與戒。野王案說文口所以言也。口者脾之門戶也。口者猶以口語相發動也。中音致隆反。中猶忠也。裡也。均也。半也。宜也。堪也。得和也。別內外也。

  吐沫。吐音他古反。棄也。寫也。湯故反。歐也。沫音滿曷反。水上之浮沫也。又亡蓋反。一音妹。說文沫。水出濁西。又□悔□沫洗面也。又莫割反。可□始音。

  兩目。兩音良蛘反。二十四□也。良伏反。車尼兩也。目音亡福莫六二反。視也孔目也。

  翻上。翻音孚表反。覆也飛也。又為翻。上音時掌反。登也。進也。升也。

  阿難陀。此雲慶喜也。世尊成道。內外皆慶喜。當喜之時生故名慶喜。智度論雲。如來將欲成道。魔王始忿。與十八億兵共來惱菩薩心。正魔皆退散。使至淨飯王所言。汝子昨夜將欲成道。為魔所壞。今已死沒王與眷屬。皆悉苦不能自勝。有淨居天。即報王言。不須煩惱。汝子已成正覺。不須憂苦。王猶疑惑。即遣使訪。使還啟王。太子已成正覺。王及眷屬。國內臣民。皆大歡喜。須臾之頃。解飯王復遣使報。淨飯王夫人生男。王重歡喜。世間忻慶。豈過我等生時既值。歡喜地生。因為立名。名歡喜也。西域第七雲。佛去世後繼大迦葉。住持正法。導進學人。在摩揭陀國。於林中經行。見一沙彌諷誦佛經。章句錯謬。文字紛亂。阿難聞已感慕增懷。徐詣其所。提撕指授。沙彌笑曰。大德耄矣。所言謬矣。我師高明。春秋=盛。親承示誨誠無所誤。阿難默然。退而嘆曰。我年雖邁。為諸眾生欲久住世。住持正法。然眾生垢重。難以誨語。久留無利。可速滅度。施是去摩揭陀國。趣吠舍離城。度殑伽河泛舟中流。時摩揭陀王。聞阿難去。情深變德。即嚴戎駕疾驅追請數百千眾營車。南吠舍釐王聞阿難來。悲喜盈心。京治軍旅奔馳迎候數百千眾屯集。北岸兩軍相對。旌旗翳目。阿難恐□其兵更相殺害。從舟中起上升虛空。示現神變即入寂滅。化火梵骸。骸又中折一墮南岸。一墮北岸。於是二王各得一分舉軍號慟。俱還本國。起窣堵婆。而修供養。

  所中。中者珍仲反。應也。當也。

  已。余旨反。退也甚也棄畢也。說也愈也成也。又詞以反。四月建也。基起反。身也起也。徐理反。尚書越叁百丁。

  世尊。世音式製反。子繼文為一世也。尊祖毗反。敬也高也。重也。十號之中。其一號也。是嘆德之總稱也。

  作。則落反。起也造也。又則個反。為也感故也。可依後音。

  告。古到反。語也□報也。又古反。請假休謁也。

  陀羅尼。秘藏記雲。陀羅尼名總持者。一字中含藏一切法文。譬如大地。含持一切諸法。以此陀羅尼含藏義。喻彼大地。依持生長義故曰總持。真言以何為體。以念慧為體。以總持力。憶持一切法門。經無量時不忘之。故是顯之意也。諸經中說陀羅尼。又陀羅尼。或明。或□。或密語。或真言。如是五其義如何。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咒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禁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令今持此陀羅尼。能發神通除災患。與□禁相似。是故曰 □。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真言者。如來言真實無虛妄故曰真言。又陀羅尼叁字。名十方叁世佛也。又當叁世佛者。陀者為過去佛。羅者為現在佛。尼者為未來佛。又當眾生。陀者過去父母。羅者現在父母。尼者未來父母。又陀為地。羅者空。尼者為天。悉曇母釋雲。所謂陀羅尼者。梵語也。唐翻雲總持。總者攝。持者任。言於一字中總攝無量教文。於一法中任持一切法。於一義中攝持一切義。於一聲中攝藏無量功德故名無盡藏。此總持略有四種。一法陀羅尼‧二義陀羅尼‧叁□陀羅尼‧四菩薩忍陀羅尼。第一法陀羅尼者。謂諸菩薩獲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聞未曾聞言未濕習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攝錄。無量經典。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法陀羅尼。雲何義陀羅尼。謂如前說。此差別者。即於彼法無量義趣心未濕習。未善通利。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義陀羅尼。雲何 □陀羅尼。謂菩薩獲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災患。諸真言句令彼章句。悉皆第一神驗無所唐指。能除種種災患。名菩薩□陀羅尼。雲何菩薩忍陀羅尼。謂菩薩成就自然堅固因行。具足妙慧。乃至諸真言章句。審諦思惟。籌量觀察。不從他聞。自能通達一切法義。是菩薩能得忍陀羅尼。已上四種者。瑜伽佛地等論。且約人釋。若據密藏義。更有約法四種之釋。一者此一字法。能與諸法自作軌持。於一字中任持一切諸法。是名法陀羅尼。二者於此一字義中。攝持一切教中義趣。是名義陀羅尼。叁者誦此一字之時。能除內外諸災患。乃至得究竟安樂菩提之果。是名□陀羅尼。四者若出家在家。若男若女。於日夜分中。一時二時。乃至四時。觀唸誦習此字時。能滅一切煩惱業障等。頓證得本有菩提之智。是名能得忍陀羅尼。如一字者。自余一余一切字義。皆合如是義理。譬如易一爻中。具含萬象。龜十字上。悉知叁世。又有五種總持。謂一者聞持‧二者法持‧叁者義持‧四者根持‧五者藏持。一聞持者。謂耳聞此一字聲。具識五乘之法教乃顯教密教之差別。不漏不失。即不忘聽也。二法持者。不住不妄流於蘊中。叁義持者。謂假實二法因緣性空。四根持者。謂六緣念。更無餘境。五藏持者。謂第九阿磨羅識。即性淨識是也。如是五種。亦約人釋。若約法釋。更有五種。恐繁不述。是五種陀羅尼。即有明如來四智五智之德。佛地經等顯教。則但說四智故。佛地瑜伽等論說四種陀羅尼。若於大毗盧遮那及金剛頂經等秘密藏中。具說如來自受用五智等相應之趣故。說五種陀羅尼。如是五種智為根本。五智如前說。從此五智。流出叁十七智一百二十八智乃至十佛剎微塵數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智。如是無量智悉含一字中。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是故如來慇勤悲嘆。悲哉眾生去佛道其近。然彼無明客塵之所覆弊。不解宅中之寶藏。輪轉叁界。沈溺四生。是故以種種身相種種方便說種種法。利諸眾生。涅槃經雲。世間所有一切教法。皆是如來之遺教。然則內外法教。悉從如來而流出。

  覆育。覆音杖當反。覆也伏兵也敷救也蓋也。又敷福反。不可依此音。育音由竹反。養也長也。

  有情。有情之義。顯釋如常。若依秘密釋。有情者。秘藏寶鑰雲。異生羝羊。凡夫狂醉不辨善惡。愚童癡暗。不信因果之名也。作種種業。感種種果。身相萬種而生。故名異生。愚癡無智均彼羝羊之劣嫌。故以喻之。

  安樂。安音惡幹反。靜也徐也置也馬也。又去聲訓案也。樂音郎各反。忻樂也。於中搖曰。又五角反。音樂也。於中搖目。五孝反。欲樂也。於中搖目。可依初之。

  方隅。方音府亡反。所也類也並也法術也。隅音玉俱反。邊角也。

  安隱。隱殷謹反。不見也藏也痛傷也安也。又作穩。溫本反。治谷聚也。又殷靳反。佔也忖也天龍。周易雲。天尊地卑。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呂氏春秋雲。天有九野。東方蒼天。東南陽天。南方炎天。西南朱天。西方昊天。西北幽天。北方玄天。東北變天。央釣天。太玄經。九天。一中天‧二羨天‧叁從天‧四更天‧五粹天 ‧六廓天‧七鹹天‧八說天‧九成天。是等俗言也。天梵雲。今謂天者叁界天眾也。龍者。說文雲。龍是有鮮蟲之長。能小能大。能幽能明。春則升天。冬則入淵。廣雅雲。有鮮者為蛟龍。有翼者為飛龍。有角者為虯龍。無角者為b2龍。白虎通雲。鱗蟲二百六十六。而龍為之長。春宮為青龍。夏宮為赤龍。秋宮為白龍。冬宮為黑龍。中央官為黃龍。佛法中明四生龍。卵生金翅鳥。能食卵生龍。胎生鳥能食卵二龍。濕生者能食叁。化生者具能食四也。

  訖哩底迦。

  羯摩拏。

  迦具羅那。此持姓女。

  枳囉拏。

  吠跢拏。此起屍鬼。

  質者。法花經雲。吉蔗此雲起屍鬼。大佛頂雲。質遮訶唎惹。此雲食心者。

  血髓。血音呼決反。肉中之汁也。髓音息委反。骨膋也。

  □役。□音氣俱反。又作驅。馳也役音營只反。馳也。只之赤反。

  呼召。呼音火胡反。外息也。氣息出口曰呼…

《孔雀經音義上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孔雀經音義下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