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P10

  ..續本文上一頁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此勸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將心待悟,亦不必廣求多聞,只當降伏煩惱爲第一行,亦不可得少爲足。其未得涅槃,必志得之,其于未斷煩惱,絕欲斷之。但曆境驗心,若貪嗔愛慢一切煩惱,對境果然不生否。至若彼我恩愛,果然一切寂滅否。如此自驗其心,即如古德雲,學道不必將心求悟,但于一切煩惱境界上透得過,便是悟處。故佛說,此人漸次可以成就。雖然如是,更要求善知識抉擇,邪正分明,亦不墮于邪見。如此修行,方有少分相應耳。學者可不勉哉。

   《若有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此重勉真修,誡令離過也。謂必如上所說,乃是真修。若舍此外,別起欣厭取舍憎愛之心,則畢竟不能入清淨覺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城喻涅槃,謂此涅槃,魔外不能侵,萬德之所聚,衆聖之所歸,萬行之所入。故喻如城。

   《若能歸吾刹,先去貪嗔疑,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

   刹乃世界之都稱,亦取喻涅槃。心愛涅槃,故示法愛。余頌可知。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進問威儀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贊謝

   《“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此正陳所問也。此問有五:一、問求何等人;下答求善知識。二、問依何等法。叁、問依何等行。四、問除去何病。此叁總答,依所證法,應離四病。五、問雲何發心,未後發廣大等心。下文俱明。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叁展虔誠。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令彼衆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贊許誡聽。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伫聽。 下答有五,初答求人。。。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贊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答求何等人也。善知識謂善知衆生根器,應機說法,知病說藥,令得安隱也。正知見人,即心不住相,不著二乘之行者。雖現塵勞等六句,言善知識之行也。菩薩居塵不染,故雲心恒清淨。以同事攝,故雲示有諸過。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故雲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無上正道也。

   《“末世衆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複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刹。”》 此教承事知識之法範也。不惜身命,如雪山舍身,常啼破骨,乃至身爲床座等,四儀常現清淨者,乃善知識之順行也。固當盡命承事,即有逆行,示現貪嗔癡等,如婆須密女無厭足王之類,亦不敢起憍慢心,況複搏財等耶。搏乃搏食,財乃財寶,意謂內現貪嗔,尚不敢慢,何況身外搏食財寶妻子眷屬。乃人道之常。如淨名之類,又豈可慢之耶。若修行者,于彼逆行知識,不起惡念,所謂依法不依人,即能究竟成就也。永斷疑根,直心正念,故得心花發明,照十方刹。 下答所依法。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雲何四病?”》此答所依法,意在擇師,乃求正知見人也。修行依法,法必依師,故在所擇正知見人,乃可依也。如何得知是正知見人?但于法驗之,若所說法心住相者,則爲法病,若離法病,則知見自正,故從上諸祖,拈情去縛,曾無實法縛人,是爲不住相者,若此乃可依也。

   《“一者作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 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爲病。”》 此征釋四病之相。一作病也。然作爲病者,以圓覺之性,天然本具,不假作爲,今以有作之修,而求圓覺妙性。且此妙性,豈作爲而可求耶,故說爲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者,假若彼知識,自作此言也。

   《“二者任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爲病。”》此示任病也。然此任病,乃狂解之人,悠悠任性,縱放身心,自謂無物無礙,得大解脫,返借口本無生死可斷,本無涅槃可證,以爲放逸之資,非真知見善知識也。若依此等之人,則墮狂妄,故說任性爲病也。

   《“叁者止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爲病。”》此示止病也。然圓覺普照,大用無方,豈可以永熄諸念,耽著枯寂之行,以求之耶。以圓覺妙性,非止可合,故說爲病也。

   《“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此示滅病也。覺性圓滿,隨緣應現,寂而常照,今以畢竟空無所有,則幾淪斷滅,以永寂滅而求圓覺,久則下沈無想,則墮二乘,故說爲病耳。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此結示正觀也。初雲圓照清淨覺相,以圓覺妙性,本不屬于作止任滅,今離此四,則自性圓明,不無欠缺,故雲清淨。然作止等四,皆屬修行功用,今說爲病者,以在未悟門頭,此四皆藥,今就圓覺自性言之,本自天然,不假功用,故說爲病耳。古德雲,修行即不無,染汙即不得。所謂但形文采,即屬染汙。故離此四,則名清淨。作是觀者,乃約法觀人,非觀智也。謂觀離病之人,乃不住相,爲正知見人,方取爲師,可依之也。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複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此答修何等行也。此中修行,不說六度萬行,但只事善知識,斷憍慢心一行爲本,即如善財童子,一生圓曠劫之果,唯以參善知識一事,即得圓滿無量法門,所謂依善知識,教不生二念,故觀合離逆順之境,猶如虛空。且了知身心,與衆生平等,此無人我相,乃受道之器也。以此心此行,反與圓覺法體相應,故能入耳。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也。衆生所以流轉生死者,以有無始無明愛憎種子,爲障道之病根,故雖修行,未得解脫。今事善知識,不起憍慢嗔恨之心,則折伏現行,了知自己身心,與衆生平等,則了無人我,愛憎種子自伏。至若視怨如親,則愛憎種子自斷,而障道之病自斷,故雲即除諸病。此正除病之妙藥也。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此答發何等心也。般若彌勒頌雲,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此言盡空一切衆生廣大心也。皆入究竟圓覺第一心也。于圓覺中,無取覺者,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即除四病,不顛倒心也。凡諸行人,親師授法修行之要,無由此者。舍此即墮邪見矣。故雲如是不墮。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衆生,

   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 》此頌求師。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此頌依法去病。

   《親近無憍慢,遠離無嗔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稀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 此頌修行。不犯非律儀二句,長行言,在師示現有過,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此中正言弟子事師,倘見逆行,不得隨之,便犯非律,必以戒根清淨,而爲正行。舊解爲追頌求師中文,非本指也。

   《度一切衆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此頌發心也。五句頌四心因行,末句顯果證。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進問威儀。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慶前所聞。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唯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正陳請詞,以何爲首,即最初方便也。《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叁展虔誠。《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許說誡聽。《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默伫。《“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