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即是穿法衣的人。你已知此二事,決不是貧窮的人了。不懂布施、不知慚愧的人,即使他擁有金銀財寶,也是愚癡的窮人。"老母聽後心生歡喜,即以所留臭米汁供養尊者,大迦葉受後一飲而盡,並告貧母:"母今意中所願何等,悉可得果其願。"其人因厭于世苦,又聞天上快樂,即祈迦葉:"願以微福得生天上。"後數天,老母病故,以此供養功德生忉利天爲天女。爲報答救度之恩,天女下降人間,散天花于尊者身上,五體投地禮拜而還。
讀此"度貧母生天"因緣,可聯想到度人不但要有方便,更應不怕苦、不怕髒,如此方能取信于人。在度人出叁界之同時,更應使貧困者擺脫困境,故要先建立人間極樂,使貧者即得現世之樂,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人佛智",是爲廣度衆生之要務。
4.佛分半座與迦葉 時大迦葉在韋提诃山帝釋石室,與五百比丘同住其中行頭陀乞食,少欲知足,樂遠離行。此時大迦葉因神力所召,于石室中忽然不見,現于竹園鹿母講堂。大迦葉披糞掃衲衣,來到佛所,稽首禮敬後,合掌而立,佛分其半座命就坐,迦葉惶恐不敢順旨,與會大衆亦皆不解,佛即宣說迦葉大行淵廣之事,給以稱歎。在佛移身讓坐之時,大幹世界六種震動。從此故事中,我們可見佛對尊者十分器重,爲師徒關系之榜樣。
5.拈花微笑 此公案藏經未載,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所撰《寶林傳》始記此事,宋以後之《人天眼目》、《無門關》、《五燈會元》、《廣燈錄》、《聯燈會要》諸書,都有記載。《宗門雜錄》載,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經中有:"梵天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舍身爲床座,請佛爲衆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衆,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顔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诃大迦葉。"”《宗門雜錄》還說:"此經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者。"《佛祖統紀》卷五,亦引此說。自佛陀付心法于大迦葉後,印度禅法就-直傳承下來,共爲二十八祖,其傳承亦稱"西天四七"。據此,大迦葉尊者爲禅宗之初祖。
6.無上正法付囑 佛陀涅槃後,由大迦葉尊者繼承佛陀的弘化事業,統率僧團。《大涅槃經》卷二載,諸比丘再叁請佛住世,佛言:"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诃迦葉。是迦葉者,當爲汝等作大依止。"《舍利弗問經》載:"我尋涅槃,大迦葉等當共分別爲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異。"
從上面所引經典可知,爲了正法的流傳以及僧團繼續有好的領導者,佛陀早就注意到繼承的人選。在當時的教團中,被公認的合適人選,就是大迦葉尊者。而尊者在佛滅後,亦毅然承擔了這個重任。佛陀的人滅是佛教的大事,凡受到佛陀法乳所滋潤的,無不感到悲痛。此時大迦葉尚在北方铎叉那耆國弘化,聽到佛陀已人涅槃,立即動身奔向拘屍那城,在途中竟聽到有個比丘說:"大沙門在的時候,爲我們製定了很多規則,使我受到極大的困擾。現佛已人滅,這是個好事,從此我們可以得到自由了。"大迦葉聽此語,就想到佛陀剛剛人滅,竟有佛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因此在感到悲傷之余,爲免如來正法不受惑亂,應及早結集法藏。
對此,我們得到的啓示是:一個好的領導,必須培養出好的事業接班人,否則事業將會被夭折掉,佛陀爲我們做出了榜樣。
7.叁藏聖典的結集 關于第一次結集,諸說不一,一般認爲《五分律》卷叁十、《摩诃僧只律》卷叁十二及《善見律毗婆沙》卷一等所記較可信。結集之事在上章中已有述及,這裏主要談一下大迦葉主持經典結集帶給我們的聯想:按"結集法"結集經典必須聚衆多比丘,依戒律之法組織會議,會中選一人使登高座,向會衆發問之,聞回答後更問會衆,直至無有一人異議時,則定爲如法之佛說。其與會者均應已證得阿羅漢果,他們多聞與才學德行之優就不必說了。我國的佛經翻譯,也十分嚴謹。聯想起近十多年我國出現的佛經白話翻譯熱,就有許多事值得思考。我們不能要求聽過佛的說法和證得道果的人來做,這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否可仿照古代譯場的做法,集多人之智慧做得更好一些呢
經典的翻譯同結集一樣,是十分嚴肅的事。我想今後學佛沒有幾年,文字功底又很差的人,就不必再滿腔熱情地去做這"擾亂佛法。的事了。話又要說回來,:佛經的古文白話翻譯工作,亦不一定要做,這不是語種的差別,真要讀經,只要多看、多學,古文也不會有什麼大的障礙,慢慢的還是可以讀懂的。
8.迦葉傳衣彌勒 佛敕大迦葉尊者受釋迦如來袈裟之後,于雞足山人定以傳之于彌勒。從《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第四十八》之第叁經內,有"世尊告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住世羅漢尚有君屠缽漢、賓頭盧、羅雲等叁位尊者),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還說彌勒佛之龍華初會有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成阿羅漢,第叁會有九十二億人皆證阿羅漢,其所度者,悉是釋迦世尊遺教弟子。凡曾聞釋迦如來之教,彈指頃修行于善本者,自稱南無佛者。供養叁寶者,屆時皆蒙得度。大迦葉尊者可說是見證人。
閱大迦葉尊者這段因緣,給我們增強了學佛的信心。我們今天有緣得逢釋迦世尊之教,當努力修學,力求當生解脫,彌勒佛的龍華叁會,定有我們重會之時!
《大迦葉給我們的啓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