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郭耀華講《金剛經》▪P15

  ..續本文上一頁》,你還要有緣份。修道要常常有緣份、善緣,你要把一部經聽完,把概念掌握的很熟一定要有善緣。很多緣份是具足來的,不是偶然的,大家以後慢慢會體會。你要犧牲很多的時間、空間,有能力才能聽到這個東西,不是你隨時想聽就能聽的。你想獲得一樣東西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簡單的,有時候要具足很多的緣份很久了,緣份成熟了才會具足在一起。你看今天來了好幾個人,都是累世積累的因緣來追求這個東西,今天突然借我這個身體講《金剛經》給大家聽。你們已經求了很久了,學了很久了,今天學完這個道理回去好好想一想。你們以前想過了,不是第一次聽。今天聽的懂的人就表示以前聽的越多的,今天聽的不懂的,也許比較生疏一點,也許是第一次聽或第二次聽,通常不是第一次聽。我講課講的比較深的時候通常不是第一次聽。

   第叁十分一合相理分。“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邏輯又是這樣。釋迦牟尼佛不喜歡看到一個東西就執著于一個東西看,用可見光區去看,用單一的方式去看或者用一個固定的東西去看。“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你們覺得這個世界是真的有嗎?有的佛教學者講經的時候講這個世界是空的、虛幻的,但都是虛幻的嗎?在某個時空裏是存在的,某個時空是虛幻的,某個時空是一個能量圈。內容太豐富了,所以很難講。但一般人說這個一合相的世界,如果如來說就是這個樣子的話,你認爲我講這樣就是這樣就錯了。釋迦牟尼佛非常怕大家誤會他的意思,就說我說一就不是一,我講了很多法絕對沒有法,當作聽聽就好了,回去有用的就用沒有用就算了,下一次有機緣遇到另外的法再提升自我。(學生:善男子、善女人是什麼意思?)你就是善男子啊,她是善女人。當時在修道的聽課的有些男的有些女的,佛經裏就是這樣寫的。不過,千萬不要誤會,善男子上輩子可能是個女的,善女人上輩子可能是個男的,釋迦牟尼佛懂更深的意思,不要以爲我在說善男子就是善男子,說善男子即非善男子才叫善男子。“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貪著其事就是很固定一個東西,一講這個就是這個,頭腦就不會轉。像有的戒律需要轉變的時候也不轉變,許多事情講一就是一,這樣子很慘。釋迦牟尼佛常常讓大家念講這樣不是這樣才是這樣,你說講這樣就是這樣,他說這樣的弟子頭怎麼這麼鈍啊,那也是有點麻煩,下輩子再繼續教他。你講一就是一,沒辦法,頭腦靈活的人講一就是二,講二他說叁,講叁他說一,佛說你的智慧比較高。修煉大乘佛法就是要懂這個,老是說一,一加一等于幾,說答案好多啊,絕對不能等于二。如果說一加一等于二,頭就被敲下去了。禅宗祖師就是這樣的,他問問題你要是用固定方法回答,他就把你的頭敲下去。《金剛經》都講了很多次了,說這個就不是這個,頭腦都不會動一下,真煩!不會的,釋迦牟尼佛有耐心,這些佛菩薩都有耐心。他不會說因爲你的因緣頭腦笨笨就不教了,他會繼續教,四十九年教不完下輩子再繼續教。

   第叁十一分知見不生分。後面這一句還是一樣,說這樣相就不是那樣相,絕對不能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現在這是在總結,你們以後了解的一切法要用這種看法去看他。要這樣“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要這樣子去相信、去行爲、去解釋,不生法相,不要有法執。我以後教給你的方法不要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啊,不要生法相,不要說這樣就是這樣啊。“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又講了一次,我說這樣就不是這樣,你不要說我說這樣就是這樣,老是教的話頭都痛了,他已經頭痛了,他在總結了。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很久了,今天一下子講完了。釋迦牟尼佛講道就是一天講幾句話就休息一下,明天再開始,不是一天講很多,一般講道的老師不是這樣一整天總講經的。他們都是一天講幾句話,然後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無爲法,就是說我不是我才叫我,說寄宇不是寄宇才叫寄宇。釋迦牟尼什麼意思,說我就不是我才是我,說善法就不是善法才是善法,說邪法不是邪法才是邪法,不要有執著哦。我沒有講固定法啊,什麼任何一個分別法都可以分出善、惡法來,什麼一個善法就是善法,什麼惡法就是惡法,這沒有固定的。大家去好好想一想都可以解釋的通的,從某個角度講是善法,從某個角度講就變成惡法。不二法門講不出來。

   第叁十二分應化非真分。今天快結束了,這是總結法。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學生:哪七寶啊?)答:我這裏沒有解釋,以前是什麼寶石、金銀銅鐵,(王慕齡:寶幢啊、如意啊、水瓶等七種寶物)這是祭祀用的,布施上面給佛陀,你要求佛的時候把寶物放在上面拜拜,(王慕齡:你注意去觀察,一般在寺廟裏的裝飾就用七寶,或挂在牆上,或挂在壁上)(學生:佛用這個幹什麼?)答:問得好!佛用這個幹嗎?所以我們要讀《金剛經》。但是佛不拿那個也不行,說這個法不是這個法就是那個法。你的善良的心供養佛的時候說,釋迦牟尼佛啊,我希望跟你一樣,他很虔誠,這還是有用的。他把寶貴的東西拿給你啊,我希望跟你一樣,這就是有善良的心。(學生:釋迦牟尼貪啊?)答:釋迦牟尼坐在那裏,他貪什麼貪,是你要給我,我根本不想要這些東西(學生:幹嗎要七寶啊,爲什麼不要七物呢?)答:不可以,當時的世界就是這樣寫的,這是古代習慣的用法,我們也沒辦法。也許現在七寶改成科技用品了,電腦啊、芯片啊、PDA啊,時代改變了,七寶變成這些東西了,太空衛星啊。不要太執著了,我沒有執著于這七寶,所以從來不記得七寶是哪七樣東西,肯定有閃閃發光的寶石,紅寶石、藍寶石常常都有。你看舍利子有時候供奉的也是寶石。“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勝過剛剛的一大堆七寶。“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這是結論、重點。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沒有法相,如如不動,沒涅槃相,沒有什麼什麼相,沒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你怎麼講都可以,就是如如不動。他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如來就是不動于相、不取于相。“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注意啊一切有爲法,從今天講到現在叁十二分了,一直不斷跟大家強調,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所以這裏重點是有爲法和無爲法,這四句話要會看。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是說你們修行做事都是如夢幻泡影哦,要看的懂,“是講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是講無爲法如夢幻泡影”。看不懂的把一切當成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了,什麼都不要做了,空空了,頑空了,斷滅空了,有人講佛教什麼都沒有了。誰說的,佛教講一切有爲法是沒有的,不要執著有爲法,要修無爲法。做很多好事善事要用無爲法去做,努力地做,這樣是重點。不是說小乘關在廟裏頭做事情,什麼佛教不救度衆生,躲在山裏面修行,哪有這回事。大乘佛法講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一切無爲法絕對不是如夢幻泡影,但一切無爲法也不能執著,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所差別的。你們去做的時候有我執、法執,用有爲法,做出來的事情都是如夢幻泡影,都是執著。那些東西都有因果報應的,都會回來的,都是對智慧解脫沒有什麼幫助的,做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解脫,有沒有提升,因爲你們都做在有爲法裏面。一定要學習無爲法,這本經就是學習無爲法。用無爲法去做事情,做大菩薩,做無爲法的菩薩,不要做有爲法的,不要做有我執的,不要做有我相的,不要做有法執的,有固定相的,這樣是不行的。如果學會這種精神將來做很多事情一定會成功。這樣做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動的意思,沒有法相。如果你程度更高,“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也許有一天會改變,有爲法也是有功用的,但是是妙用的時候。妙有有時候是有爲法,但它是示範給別人看,教導別人,對他自己來講是無爲法。在《維摩诘經》裏,好多菩薩跑到黑暗魔界那裏做了很多有爲法,大家覺得很壞的事情菩薩都去做。爲什麼?他是爲了救人家,他要在最壞的環境裏解脫,他不是爲自己解脫,他要在環境裏帶領別人,因爲他已經有光了,他的光要閃爍出來,只有到最黑暗處去顯現。所以看上去是在做有爲法,但實際上是無爲法。如果那些菩薩在黑暗中做了帶有自己私心想法的事那就不是菩薩。“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和尚、尼姑、男修行的居士、女修行的居士,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注意看哦,天、人、阿修羅,爲什麼說大乘佛法呢?大乘佛法強調有世間天、人、阿修羅,靈界的,天界的。佛教講經不是講給普通的人聽而已,他也講給天上的人聽。阿修羅喜歡打架,喜歡跟佛辯論。“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本經就講到這裏。

  後面是,當時佛法在印度傳播的時候,每部經後面基本上都有咒語,咒語就是真言,就是念這部經感應的語言。就像心經的咒語“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這樣。大乘的顯教後面的咒語都省略了,但你想念就念。你們可以簡單念“嗡(om) 嘛(ma) 呢(ni) 叭(bē) 咩(mē) 吽(hom)”或“嗡(om) 啊(a) 吽(hom)”。你聽了喜歡,回去信守奉行,常常想想無爲法,說那個就不是那個就是那個,這樣想以後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它對我們的邏輯,對很多事情的了解有很大幫助。

  好,今天就先講到這裏,謝謝大家。(注:沈靜一下子,好像皆大歡喜,天樂飄飄了,統統忘我了)感謝諸佛菩薩天人界光臨,不足之處多多包涵啦!

  (參考注:七寶: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以金﹑銀﹑琉璃﹑砗磲﹑碼碯﹑真珠﹑玫瑰爲七寶;《無量壽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爲七寶;《大阿彌陀經》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爲七寶;《恒水經》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爲七寶。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輪王七寶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何等爲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3.也可指許多寶物的意思,不要執著數字。)

  

《郭耀華講《金剛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