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節 大圓滿法修行成果介紹
第一節 大圓滿法修行成果介紹
除了第一章第七節的描述之外,這裏筆者再對大圓滿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紹。
一、四種道力
大圓滿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證果而果自證。晉美林巴尊者在《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行次第》中提到四種道力徹底即成就正等正覺。《寶積經》雲:“具不變不壞四種見宗道力者,得至不退智慧之地。”叁惡道無間痛苦,自心無苦樂,聞亦無畏。(叁惡道等句,按原意爲“自心本無惑亂,以無惑亂故,不起所知苦樂,以決不起,故不怖惡道苦”。)是第一道力。自性得見,輪回名字都無,亦不求因懼果,是第二道力,自性得見,成就不生歡喜,不取相,不求證果,是第叁道力。自性得見,諸佛功德,平等視之,無求無取,亦無可得,是第四道力。[1]
二、上中下叁根成就
(一)中上根者有緣修煉之後,會堅持不懈,抓緊一切時間精進于密法。在共加行中,他的信心得到堅定、業障得到清淨,而且還獲得了上師的殊勝加持。在不共加行中,他體內的氣、脈、明點得到淨化,身、口、意叁業也得到了適應性的訓練,然後在此基礎上順利趨入正行徹卻。在上師的指導與灌頂下,直修正行的上根者刹那開悟,本覺智光刹那顯現,圓滿叁身,進入了解脫境界,涅槃時也可以身化細微,歸空不見。中上根者也達一定悟境在徹卻鞏固的基礎上,修脫噶就水到渠成,四步境界隨觀光逐步顯現[2],即四相、六燈逐步進展,最終虹化,成就不死虹身,長久住世,以五身五智,饒益衆生。此即利根勤奮的行者,盡身體之處、界等方面的所有漏,可以不舍肉身而成佛,成就無轉之金剛身,如第二佛蓮花生大師。另外,獲得任運圓滿的普賢佛地,眼下趨于究竟,在原始地得到解脫。[3]
(二)中根者在有生之年的修行中未能獲得證量,沒有能夠成就虹身或虹化涅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生前所修之法全部白費,更不代表大圓滿法全無功用,因爲修行者已經有了生前修行所打下的基礎,這使他仍然有更多的機會在死亡的中陰階段獲得解脫。
在藏密的理論中,死亡前後有叁個中陰階段(臨終中陰、法性中陰、轉生中陰),臨死時是臨終中陰,死者的肉體逐漸失去機能,但意識仍然存在。在這段時間中,根本光明有兩次顯現的機會,如果修行者能加以把握,將自己的意識和根本光明融合,則會在當下得到解脫。在臨終中陰之後是法性中陰,大約有十四天,在此期間,死者的意識將漸次和文武壇城本尊的光明相遇,如果二者融合,死者也可獲得解脫。
(叁)在中陰階段法性光明顯現時,下根者由于證量較淺而未能認持,錯過之後,就開始進入將轉生中陰,即投胎中陰。
這時如果能夠憶念上師及其所傳授的法要,則有機會依靠法性加持力,親見諸佛菩薩,得以聞法、灌頂、授記。在諸佛菩薩的開釋下,煩惱纏縛被解開,修行者于一刹那間得見明體,當下開悟解脫,成就自性化身佛。並隨機緣投胎轉世,顯現應化身可成爲宣示佛法的根器[4],轉世再度學大圓滿法,弘揚大圓滿法。即使智慧尚不能成就自性化身佛,轉世後仍有機會再修習大圓滿法。
(四)此外有下根修習自然化身刹土法。下等根器使用“化生蓮花”(蓮花化生)法:由金剛薩埵法性加持之力即可往彼刹土(東方金剛薩埵化身佛土位于東方妙喜佛國)于蓮苞中變化而生。日月合明經雲:“生處能憶念,下根者亦得往生自然化身淨土。”[5]
叁、最終究竟果
依據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句義寶藏論》的見解,叁身任運與叁身智慧顯現爲最終究竟果,分述如下:
(一)叁身任運
1、叁身解說:要在身、智不即不離之法界中證得菩提,則于近邊之世間,莊嚴炬光,法身不動而證得報身及化身,任運成就二利者,如此方爲證得究竟之果位。法身自體離思慮言诠,乃爲本淨之地;報身自體者,爲自明,遠離分別,本元成就;化身自體者,乃從大悲現源而分,是隨類示現。《覺性自起續》中說:“沒有怖畏空和明,所做知事皆成辦,這是法身之釋名。”《獅子妙力圓滿續》中說:“報身釋名明輝燦。”化身者,示現各種性相而作饒益之事。《覺性自起續》中說:“順應化機諸衆生,與彼隨順而示現。”《獅子妙力圓滿續》中說:“法身性相離思念,報身性相無分別,化身性相各種現。”《聲應成續》中說:“所謂性相或法成,或由諸種欲所成,或由各方便成。”[6]這裏,菩提自然智形成的空性法界,由徹卻脫噶正行實證元成自明,自性光明燦爛照宇宙,大幻化網光光相映。(請參考第二章)
2、叁身特質:《聲應成續》中說:“法身本性之法性,本性空寂和靈明,以及覺智不滅現。身之法性得圓滿,即不退轉無來去,言語道斷心行滅。”法身超越形相而住,猶如虛空;報身離棄質礙之身而住,形若虹霓;化身應化無定,顯示各種往相,猶如幻化遊戲。《聲應成續》中說:“佛身住相共有叁,從有相法解脫故,並非色相和形色;光明自性圓滿故,因此雖現而無性;悲淨所化化機故,身住大定而不動。”法身剎土具本淨,超諸思維;報身剎土,五身明現爲五智;化身剎土,示現各類化機之情器世間,如同虛空寬闊無邊。[7]這裏,尊者解釋叁身自現,法身進入普賢空性法界;報身消融粗糙肉體,光蘊虹身而住世;大悲化身,叁界任運而現,遊戲諸佛國。顯現五方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金剛體,不生不滅,妙用無邊。
(二)叁身智慧各論
法身住本根之智;報身住持相之智;化身住周遍之智。法身智猶如日輪,報身、化身之智慧猶如太陽之毫光,做爲現源;報身智能猶如明鏡,顯示智能圓滿之影像,性相不雜而明現;化身智慧如水中月,與情器世間相隨順而做利益衆生之事。此外《根分別論》中說:“輪回惡趣爲智慧之遊戲,在法身時,八門(注:甯瑪派前八乘)隱沒于法界,則只有現源。”[8]由于自性放光猶如太陽普照一切,利益叁界一切有緣衆生,而且前八乘的漸進修持,在大圓滿法成就叁身自現時,完全消融,不再有任何執著,只有虛空法性存在,輪回涅槃沒有差別。這裏,龍欽饒降巴尊者又分爲叁點討論:
1、法身住本元智。解脫果位的法身,與若虛空之本淨成爲一味。此刻,安住有叁種智:(1)心體本淨之智,不落戲論之二邊,猶如晶球,晶瑩透明;(2)本性元成智,明分功德之現源,深透而細微,而無實有法;(3)大悲周遍智,因本體之妙用,現源不滅,安住于智慧對境,不作計度之分。
尊者在這一點討論了明空赤露,覺性猶如水晶球晶瑩剔透,因菩提智慧的開悟産生衆生一體、大悲周遍。
2、報身持性相智。分成五種:(1)法界智。(2)大圓鏡智。(3)平等性智。(4)妙觀察智。(5)成所作智。
尊者在這一點說明了報身修行成就,達到五身五智的妙用。
3、化身周遍智。“《聲應成續》中說:“攝集所知之智慧,應知則有此二種。”
(1)爲通達如所有本智:能正確領悟一切法之自體以及了悟勝義谛,離生滅戲論,其法性狀若虛空,能正確領悟一切法之實相。
(2)盡所有智。《第六界續》中說:“一切所知盡皆知,所謂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機之意樂。”《聲應成續》中說:“變化身所有之智分,自現境中得圓滿。”總之,叁身究竟果,如《第六界續》中所說:“法身如虛空,報身如星群自現,化身如雲叢自聚,無遮滅地作利益衆生之事。”[9]
尊者在這一點討論了種種化身成就、化身智慧、化身大悲運作,應衆生的需求,慈悲喜舍度化。
通過以上叁點,尊者完整描述了甯瑪派修持叁身任運的成就,是大圓滿法正行(徹卻與脫噶)終極成就,也是整個佛教界所追求的開悟後的終極目標。
四、法性窮盡之果
在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句義寶藏論》中提到大圓滿法四相修持成就最終法性窮盡此事實之果;其盡規有二,其“漸盡”者,則爲四境界達量之時,“頓盡”者,則爲從現見法性現量,且由串習之故,遂有未達到驗相增長和覺性達量之境界時而盡者亦有,彼謂“聰慧頓悟者”。無論如何,當法性遍盡時,便可産生質礙之軀、煩惱、境界叁者自性消失的情況,並且自然安住于法性叁摩地,故名爲“得智圓滿之身”。《聲應成續》雲:“自地消失之法性,大種消失質礙滅,究竟遮滅諸極微,僅僅少分亦不留。煩惱去故迷亂去,離分別心貪著消,因此隨眠與現行,微塵之大亦不存。塵粗細分消失已,五蘊亦可漸變細,四大和後之身盡,成諸智慧圓滿身。無分別定自然住,一旦超出造作時,名法一詞亦不存。”[10]尊者在這一段討論了,當四相成就,法性窮盡時,會産生肉體、煩惱、外境消失的狀態,甚至穿牆而過,一切外相沒有分別,融合在虛空性中。
尊者認爲:“最後,得相者。如是而盡之時,生起二種得相:因得受生自在而起大往生,專事利益有情,尤其能使叁千得人身之有情,皆無余得到解脫;因得進入自在則于本原清淨中刹那進入法界,如同煙霧消失于虛空之中也。”[11]這一段討論了究竟解脫虹光化身與大遷轉身,得到無余解脫。
尊者還認爲:“起現往生身之法,謂在境界漸盡之時,覺心專注于五指伸展之光相中,因而使彼境界退轉,則見六道衆生之相如水中月影,如夢中幻境一般之相。他人只見其此前之身,又現變化或實際身往六道衆生各自之處,作利生事,且使叁千同願者無余得到解脫,後複返法性本淨之地,猶如古印度大論師無垢友之事迹相同,又進入者,爲彼身于彼時,設若不作廣大利生之事,亦可使叁千有情與已一同證得解脫,于刹那頃則回到本淨之地,則以身智無合無離之事業,作諸饒益之事業。”[12]這一段描述了童子瓶身,光光相映,融入法界,長久住世不滅,利益衆生,使衆生有機會修行大圓滿法,回歸本…
《第七章 第一節 大圓滿法修行成果介紹》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