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上,《大正藏》第八冊,第743頁下.
[1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冊,第367頁上.
[20]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叁,觀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叁冊,第882頁中.
[21]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30頁上.
[22] 《奮迅王問經》卷上,《大正藏》第十叁冊,第937頁下.
[23] 《菩薩璎珞經》卷叁,識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冊,第28頁上.
[24] 《力莊嚴叁昧經》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冊,第716頁下.
[25] 《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冊 第698頁.
[26]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如來性品第四之七,北涼昙無谶譯,《大正藏》第十二冊. 第422頁下.
[27] 《攝大乘論釋》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世親菩薩造,大唐玄奘譯,《大正藏》第叁十一冊.第359頁中.
[28]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頁.
[29]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頁.
[30]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7~98頁.
[31] 《佛說寶雨經》卷叁,《大正藏》第十六冊,第296頁下.
[32] 《佛說十地經》卷六,菩薩不動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冊,第559頁中.
[33]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00頁上.
[34] 《顯揚聖教論》卷叁,攝事品第一之叁,《大正藏》第叁十一冊,第491頁中下.
[3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頁.
[36]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索達吉堪布譯). 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1997年.第312頁.
[37]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5頁.
[38] 同上,第135頁.
[39] 《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冊,第486頁下.
[40]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冊,第103頁.
[41] 《大寶積經》卷六十八,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記品,《大正藏》第十一冊,第386頁上.
[42]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冊,第898頁中.
[43] 《大方等大集經》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叁冊,第3頁上.
[4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二十四,第叁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冊,第683頁下.
[4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頁.
[46]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頁.
[47] 同上,第141~171頁.
[48]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冊,第731頁中.
[49] 《妙法蓮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冊,第50頁上.
[50] 《菩薩璎珞經》卷六,無量徑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冊,第51頁.
[51] 《大方等大集經》卷叁,賢護分觀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叁冊,第882頁中.
[52]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30頁上.
[53] 《力莊嚴叁昧經》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冊,第716頁下.
[54] 龍欽饒降巴.《四法寶鬘》(談錫永導讀).臺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頁.
[55] 龍欽饒降巴.《四法寶鬘》(談錫永導讀).臺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頁.
[56] 同上,第161~163頁.
[57]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如來性品第四之七,北涼昙無谶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422頁下.
[58] 《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冊 第698頁.
[5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八,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之二,宋智嚴共寶雲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99頁.
[60] 《攝大乘論釋》卷第七, 彼入因果分第五,世親菩薩造,大唐玄奘譯,《大正藏》第叁十一冊.第420頁上.
[61] 同上,第359頁中.
[62]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教授品第十五,無著菩薩造,大唐波羅頗蜜多羅譯, 《大正藏》第叁十一冊.第625頁上.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