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再穷尽法性直至解脱。等于由八地菩萨不动地再继续往前修持,达童真住,显现宝瓶童子身刹土,三身自现任逍遥。
(二)自解脱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引用《声应成续》“以自脱故无对治,凝视解脱眼前脱,完全解脱本性净,及时解脱不需修,本性脱故无修治”[35],此外,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提到“不执外境之现,不接分别识聚之相续,护持广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脱故,不依其它对治本解脱故,无需重新造作,普解脱故,了知迷解无二,直解脱故,了知现解同时,如是当以无勤作无取舍而修持也”[36],这是在大圆满正行彻却脱噶修炼时采用的心境窍诀,因为平等无分别,所以不需刻意修持,自然逐步解脱,长期看虚空、看光的过程保持惺惺默默状态,只要保持连续修行,心意相续,不必勤劳,外境皆空,微尘所聚,幻化无实质,自然身轻如无物,光明显现幻化身,普照三界十方。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宝聚续》“自己之对治自已成为强大,真稀奇,一切烦恼自己解脱自己”[37],表示修炼过程达自性清净,自己解脱自己,自性开悟,自性成佛是“自然解脱智慧界中脱”[38],所以自解脱是大圆满法高阶修行,依如来藏、佛性自性清净提出了见解与实证的工夫。
2. 大乘佛法中,在《大般涅槃经》中提到佛是“既自解脱复为众生说解脱法”[39],另《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40]、《大宝积经》提到的“既自解脱离毒心,见余毒者施智药”[41]和《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提到的“住平等智自解脱,欲另一切众生皆得解脱”[42],都是同样概念。《大方等大集经》提到“佛自解脱一切有,亦令苦缚得解脱”[43],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我为有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决定不应断众生命乃至邪见,亦定不应求妙欲境及诸天乐,亦定不应求二乘地唯自解脱,是菩萨摩诃萨由此观察修行净戒波罗蜜多”[44],所以菩萨不求声闻乘、缘觉乘,唯求自解脱智,开悟无上正等菩提,度脱一切苦恼。大乘佛法这里的自解脱是指证悟根本内证智,即自然智慧,而大圆满法的自解脱有逐步证悟自然智慧、自行解脱不必勤修行的意思,大圆满法的自解脱是一种功法、状态,修行的心境,跟大乘佛法的自己先解脱,究竟证悟,再解脱别人的用法有些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三)自生自明
1. 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迷相无执而住于自明之中”[45]、“自性自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不灌自成四灌顶,红色自明本清澄。”[46]尊者又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元始灵知和了悟,明亮照射无有边。”[47]最后尊者提到“本根觉性空明无生本元成者,则是母之光明,自明无生空寂自生智,则是自然智为子光明,开发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以上尊者提到智慧性相是自生自明的,而且,自性平等是自明的,自然智自然产生自明觉,不需外力帮忙。自性光芒能自己产生,再帮助他人。
2. 北传佛经中《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提到:“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48]、《妙法莲华经》提到:“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49]在《菩萨璎珞经》提到:“心珠素自明,不假外光明。”[50]《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无意分别佛菩提,其心本来自明净,不见生死诸滓浊,彼证真实最胜尊。”[51]《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一切自明令他明,殊胜丈夫于一切。”[52]《力庄严三昧经》:“如来知一切众生自在生故,一切法亦自在生,一切法因缘自生故,一切众生亦因缘自生,此如来智。”[53]上面经文解说的很清楚,心本来自明净,不假外光明,“一切自明,也要令他明。”一切自生自明,这个观念与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见地一致,没有差别。
(四)消融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鬘》中提出:“诸相生起,无论其为外境抑内识,其为污染,其为静止,其为认定,当令随生随灭,即一旦认识其实相,彼即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无始以来即已圆满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堕轮回,故亦无须更觅涅槃。”[54]这里说明一切内外相污染,当认识它的本质时,就自然消融进入法身境地,不堕轮回,更无需寻找涅槃。
又提出“诸相生起,均如反映胜义之镜。诸识生起,一被认知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游戏,如水与波。盖诸相诸识实法身中之相续体耳。此即为胜义之旨趣,即无上见,即大圆满。”[55]这里说明大圆满法身游戏,一切因果现象如水与波,当认识清楚,即自动消融。
尊者总结:“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56]这里说明任何修持只要我执消除,清净妄念,就能清除修行道上杂念,自然消融于法界法身。大圆满法使用气脉明点、中脉验相及虚空光修炼,消融身体粗质,甚至最终化为光体,成为虹光化身或大迁转身。
2. 在《大般涅槃经》提到:“譬如金矿淘炼滓秽然后消融(销融)成金之后价直无量,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57]指出利用八万四千法门消融杂质,人人自能成就佛性。大圆满法利用虚空光特性消融杂质,在佛法传承中极为独特。在《解深密经》提到:“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缘故,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剎那剎那,融销一切麁重所依,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58]指出清净思维、无分别智思维、自然智慧思维,刹那间能消融一切粗糙、肉欲层面的攀缘物,得到某种开悟成就。以上所提与大圆满法认识物质本相,以法界自然智慧就能消融粗质,习气不起,理念一致。而且在《大方等大集经》也提到:“是慧消融,能除烦恼诸焦热。”[59]以菩提智慧解脱,这也是大圆满法见地,但大圆满法是实修实证菩提智。在《摄大乘论释》也提到:“言成熟者,谓所治障消融溃散如痈已熟,或能对治成满可用如食已熟。”[60]指出开悟如同痈散消融。又提到:“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皆由五相并得修习,诸念念中消融一切麁重依止者,谓烦恼障及所知障,无始时来熏习种子,说名麁重,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消融,或令羸损故名消融。”[61]指出毗钵舍那与奢摩他,这种内观与止息工夫可以消融粗重烦恼障及所知障,达到开悟解脱,与大圆满法彻却禅修非常类似。在《大乘庄严经论》提到:“念念融诸习,身倚及心倚,圆明与见相,满净诸法身,释曰,五功德者,一者融习,二者身倚,三者心倚,四者圆明,五者见相,融习者,一一剎那消融一切习气聚故,身倚者,修习轻安遍满身故,心倚亦尔,圆明者,圆解一切种空离分数故,见相者,见无分别相为后清净因故,满净诸法身者,为满为净一切种法身,常作如是五因故,问何时满何时净,答十地时满,佛地时净,此中应知五种功德,前三是奢摩他分,后二是毗钵舍那分。”[62]这里指出透过毗钵舍那与奢摩他,观止双运,能一瞬间消融一切习气,逐步开悟,圆满法身。菩萨依五种功德(融习、身轻安、心轻安、圆明、见无分别相)修行,直到十地成佛圆满,达清净法身。这种消融工夫,大圆满法以虚空观辅助,依彻却与脱噶修炼,与毗钵舍那(内观)、奢摩他(止息),异曲同工,成就三身任运。
--------------------------------------------------------------------------------
[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2] 同上,第135页.
[3] 同上,第96页.
[4]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5]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6]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7]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 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8] 《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96页下.
[9]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第35页中.
[10] 《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第559页中.
[11]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智吉祥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76页.
[12]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0页上.
[13] 《大方等大集经》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页上.
[14]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无言菩萨品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第79页上.
[15] 《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上.
[16] 《菩萨璎珞经》卷六,无量径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页.
[17]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31页中.
[18] 《佛…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