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P2

  ..續本文上一頁再窮盡法性直至解脫。等于由八地菩薩不動地再繼續往前修持,達童真住,顯現寶瓶童子身刹土,叁身自現任逍遙。

  (二)自解脫

  1.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中,引用《聲應成續》“以自脫故無對治,凝視解脫眼前脫,完全解脫本性淨,及時解脫不需修,本性脫故無修治”[35],此外,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提到“不執外境之現,不接分別識聚之相續,護持廣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脫故,不依其它對治本解脫故,無需重新造作,普解脫故,了知迷解無二,直解脫故,了知現解同時,如是當以無勤作無取舍而修持也”[36],這是在大圓滿正行徹卻脫噶修煉時采用的心境竅訣,因爲平等無分別,所以不需刻意修持,自然逐步解脫,長期看虛空、看光的過程保持惺惺默默狀態,只要保持連續修行,心意相續,不必勤勞,外境皆空,微塵所聚,幻化無實質,自然身輕如無物,光明顯現幻化身,普照叁界十方。此外,龍欽饒降巴尊者引用《寶聚續》“自己之對治自已成爲強大,真稀奇,一切煩惱自己解脫自己”[37],表示修煉過程達自性清淨,自己解脫自己,自性開悟,自性成佛是“自然解脫智慧界中脫”[38],所以自解脫是大圓滿法高階修行,依如來藏、佛性自性清淨提出了見解與實證的工夫。

  2. 大乘佛法中,在《大般涅槃經》中提到佛是“既自解脫複爲衆生說解脫法”[39],另《大方廣佛華嚴經》提到“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40]、《大寶積經》提到的“既自解脫離毒心,見余毒者施智藥”[41]和《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提到的“住平等智自解脫,欲另一切衆生皆得解脫”[42],都是同樣概念。《大方等大集經》提到“佛自解脫一切有,亦令苦縛得解脫”[43],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提到“我爲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決定不應斷衆生命乃至邪見,亦定不應求妙欲境及諸天樂,亦定不應求二乘地唯自解脫,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44],所以菩薩不求聲聞乘、緣覺乘,唯求自解脫智,開悟無上正等菩提,度脫一切苦惱。大乘佛法這裏的自解脫是指證悟根本內證智,即自然智慧,而大圓滿法的自解脫有逐步證悟自然智慧、自行解脫不必勤修行的意思,大圓滿法的自解脫是一種功法、狀態,修行的心境,跟大乘佛法的自己先解脫,究竟證悟,再解脫別人的用法有些不同,需要特別注意。

  (叁)自生自明

  1. 上文中,龍欽饒降巴尊者提到:“迷相無執而住于自明之中”[45]、“自性自明平等性,無別離戲成圓形,不灌自成四灌頂,紅色自明本清澄。”[46]尊者又引用《獅子妙力圓滿續》雲:“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與自明,元始靈知和了悟,明亮照射無有邊。”[47]最後尊者提到“本根覺性空明無生本元成者,則是母之光明,自明無生空寂自生智,則是自然智爲子光明,開發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以上尊者提到智慧性相是自生自明的,而且,自性平等是自明的,自然智自然産生自明覺,不需外力幫忙。自性光芒能自己産生,再幫助他人。

  2. 北傳佛經中《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提到:“出世間慧乃能證入內自明解”[48]、《妙法蓮華經》提到:“菩薩于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余人所不見。叁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于身中現。”[49]在《菩薩璎珞經》提到:“心珠素自明,不假外光明。”[50]《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無意分別佛菩提,其心本來自明淨,不見生死諸滓濁,彼證真實最勝尊。”[51]《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一切自明令他明,殊勝丈夫于一切。”[52]《力莊嚴叁昧經》:“如來知一切衆生自在生故,一切法亦自在生,一切法因緣自生故,一切衆生亦因緣自生,此如來智。”[53]上面經文解說的很清楚,心本來自明淨,不假外光明,“一切自明,也要令他明。”一切自生自明,這個觀念與甯瑪派大圓滿法修行見地一致,沒有差別。

  (四)消融

  1.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四法寶鬘》中提出:“諸相生起,無論其爲外境抑內識,其爲汙染,其爲靜止,其爲認定,當令隨生隨滅,即一旦認識其實相,彼即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無始以來即已圓滿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墮輪回,故亦無須更覓涅槃。”[54]這裏說明一切內外相汙染,當認識它的本質時,就自然消融進入法身境地,不墮輪回,更無需尋找涅槃。

  又提出“諸相生起,均如反映勝義之鏡。諸識生起,一被認知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遊戲,如水與波。蓋諸相諸識實法身中之相續體耳。此即爲勝義之旨趣,即無上見,即大圓滿。”[55]這裏說明大圓滿法身遊戲,一切因果現象如水與波,當認識清楚,即自動消融。

  尊者總結:“無論作何修持,都須我執自然消融,及能清淨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56]這裏說明任何修持只要我執消除,清淨妄念,就能清除修行道上雜念,自然消融于法界法身。大圓滿法使用氣脈明點、中脈驗相及虛空光修煉,消融身體粗質,甚至最終化爲光體,成爲虹光化身或大遷轉身。

  2. 在《大般涅槃經》提到:“譬如金礦淘煉滓穢然後消融(銷融)成金之後價直無量,善男子。聲聞緣覺菩薩亦爾,皆得成就同一佛性。”[57]指出利用八萬四千法門消融雜質,人人自能成就佛性。大圓滿法利用虛空光特性消融雜質,在佛法傳承中極爲獨特。在《解深密經》提到:“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五緣故,當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時剎那剎那,融銷一切麁重所依,二者離種種想得樂法樂,叁者解了十方無差別相無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滿相應淨分無分別相恒現在前,五者爲令法身得成滿故,攝受後後轉勝妙因。”[58]指出清淨思維、無分別智思維、自然智慧思維,刹那間能消融一切粗糙、肉欲層面的攀緣物,得到某種開悟成就。以上所提與大圓滿法認識物質本相,以法界自然智慧就能消融粗質,習氣不起,理念一致。而且在《大方等大集經》也提到:“是慧消融,能除煩惱諸焦熱。”[59]以菩提智慧解脫,這也是大圓滿法見地,但大圓滿法是實修實證菩提智。在《攝大乘論釋》也提到:“言成熟者,謂所治障消融潰散如癰已熟,或能對治成滿可用如食已熟。”[60]指出開悟如同癰散消融。又提到:“修奢摩他毗缽舍那,皆由五相並得修習,諸念念中消融一切麁重依止者,謂煩惱障及所知障,無始時來熏習種子,說名麁重,此二障聚由緣總法,止觀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壞故名消融,或令羸損故名消融。”[61]指出毗缽舍那與奢摩他,這種內觀與止息工夫可以消融粗重煩惱障及所知障,達到開悟解脫,與大圓滿法徹卻禅修非常類似。在《大乘莊嚴經論》提到:“念念融諸習,身倚及心倚,圓明與見相,滿淨諸法身,釋曰,五功德者,一者融習,二者身倚,叁者心倚,四者圓明,五者見相,融習者,一一剎那消融一切習氣聚故,身倚者,修習輕安遍滿身故,心倚亦爾,圓明者,圓解一切種空離分數故,見相者,見無分別相爲後清淨因故,滿淨諸法身者,爲滿爲淨一切種法身,常作如是五因故,問何時滿何時淨,答十地時滿,佛地時淨,此中應知五種功德,前叁是奢摩他分,後二是毗缽舍那分。”[62]這裏指出透過毗缽舍那與奢摩他,觀止雙運,能一瞬間消融一切習氣,逐步開悟,圓滿法身。菩薩依五種功德(融習、身輕安、心輕安、圓明、見無分別相)修行,直到十地成佛圓滿,達清淨法身。這種消融工夫,大圓滿法以虛空觀輔助,依徹卻與脫噶修煉,與毗缽舍那(內觀)、奢摩他(止息),異曲同工,成就叁身任運。

  

  --------------------------------------------------------------------------------

  [1]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頁.

  [2] 同上,第135頁.

  [3] 同上,第96頁.

  [4]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頁.

  [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頁.

  [6] 龍欽饒降巴.《四法寶鬘》(談錫永導讀).臺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頁.

  [7]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索達吉堪布譯). 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1997年.第312頁.

  [8] 《佛說寶雨經》卷叁,《大正藏》第十六冊,第296頁下.

  [9]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叁上,《大正藏》第叁十四冊,第35頁中.

  [10] 《佛說十地經》卷六,菩薩不動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冊,第559頁中.

  [11]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一,智吉祥等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476頁.

  [12]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00頁上.

  [13] 《大方等大集經》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叁冊,第3頁上.

  [14] 《大方等大集經》卷十,無言菩薩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叁冊,第79頁上.

  [15] 《妙法蓮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冊,第50頁上.

  [16] 《菩薩璎珞經》卷六,無量徑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冊,第51頁.

  [17]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冊,第731頁中.

  [18] 《佛…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