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宗密的實踐哲學(許智香)▪P2

  ..續本文上一頁、絕對真心

  宗密主張“漸修”是建築在“頓悟”的基礎上,而“頓悟”揭示人都具有“絕對真心”。真心有真妄兩種,每種又分爲兩支,圖解如下:(18)

  ┌ 不變

  |  ╲

  ┌ 真 ┤  ╲

  |  |  ↘

  |  └ 隨緣   真如門 ┐

  |  ╲ ↗   |

  一心 ┤  ╳   ├ 一法界心

  |  ╱ ↘   |

  |  ┌ 體空   生滅門 ┘

  |  |  ↗

  └ 妄 ┤  ╱

  |  ╱

  └ 成事

  從圖中得知,“生滅門”既有“真如門”中的“隨緣”功能,亦有“生滅門”的“成事”力量。這種真妄合和形成了阿梨耶識。宗密說:“真妄和合,非一非異,名爲阿梨耶識。此識在凡,本來常有覺與不覺二義:覺是叁乘聖賢之本;不覺是六道凡夫之本。”(19)如此一來,聖賢和凡夫同出一源,後果卻相反。

  在本體論上,中國佛教哲學比印度佛教哲學更爲大膽和直接了當,宗密思想的中心概念“絕對真心”即是一個典範,其直接承認一個本覺真心的存在,人人皆可成佛。但是,對于真心已淪落爲凡心的俗子而言,回複真心和成佛,絕非一蹴可成。而必須經過種種的曆練和修爲。

  在方法上,中國佛教保存因緣論,有因緣有後果,以此解釋一切世界現象。故而人人原本有一真心,因何淪落?又該如何回複?必須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恢複純然的本性。下面先提出宗密對真心淪落的解釋,至于“頓悟漸修”的實踐過程和方法留待下節再說明。宗密認爲真心淪落爲凡心的過程,共有十個階段(20):

  (一)一切人都具有本覺真心。

  (二)沒有遇到一位有宗教知識和修養的人士,所以不覺。

  (叁)因爲沒有覺悟,所以生起妄念。

  (四)因爲妄念,才看到現象世界。

  (五)因能看到世間的虛妄現象,才有所見聞。

  (六)不能理解那些現象,全由妄念而生,認爲它們是真有,這就是“法執”。

  (七)既然認爲客觀事物存在,就會看見主觀和客觀事物對立,因而認爲有自我存在,這就形成“我執”。

  (八)因爲自我的出現,就會産生貪、嗔、癡等種種計較。

  (九)由于爲我等計較,産生行動,造成善業或惡業。

  (十)業成難逃,淪落苦海。

  五、“頓悟漸修”的實踐

  當絕對真心,不守本性,隨緣而變,流入生死海中,受種種苦厄時,若想要恢複真心的本性,要如何達成呢?宗密在分析其先前因素後,提出一套相對的解脫之道,亦即由凡入聖的步驟(21):

  (一)遇到一位有宗教知識和修爲的人士,指出人人具有絕對真心。喚醒本性,理解本體。

  (二)發心發願,誓證菩提-發菩提心。發“悲心”,以度衆生;發“智心”,以明真理;發“願心”,以助悲智。

  (叁)按照自己的能力,修習六波羅密。六波羅密,漢譯六度,就是度越苦海的六種最完善的辦法。

  (四)大菩提心,從此顯發。

  (五)從此知道法性本身,原無煩惱:煩惱是指貪、嗔、懈怠、散亂、愚癡等。

  (六)由于修習六波羅密,除掉“法執”和“我執”,法我雙亡。

  (七)對于物質世界,有新的理解:它們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變,所以物質事物,再不能牽動心懷,從而達到自在融通。

  (八)對于自己的心也有新的理解。用此觀察一切,就會産生新而真實的體會。

  (九)心中再沒有種種現象分別,思想差別。因此心就進入常住狀態,達到絕對真心的本源,這就叫做“究竟覺”。

  (十)冥于根本、真淨心源,成佛。常住世間,救濟衆生。

  古雲:“佛法雖衆,不出于信解行證”是也。“信”即是斷疑生信,信心堅,信滿成佛(道元);“解”則是除信受奉行外,尚須深入經藏,體解大道,始生無上智慧(一切知解);“行”即修持,方能實際受用,對于菩薩修道有一行中修一行、一行中修一切行、一切行中修一切行叁位,爲圓融菩薩行,行無上大悲願,廣度衆生(大菩薩行);“證”爲證得聖果(證入法界)。如此看來,宗密建構的十重不覺至成佛的過程是更爲周延和詳實。

  六、結論

  宗密以“絕對真心”爲不變的核心(本體界),輔以緣起說闡釋一切的變動(現象界),進而提出“頓悟漸修”的方法,建構其系統化的實踐哲學。其特色有叁:第一,以“絕對真心”作主體,認爲它是萬法的根源。第二,雖然真心是永久性的,但是漸修的過程主要的是在今生。宗密的實踐論以此時此地的今生爲主,具有積極性。對于過去和未來,只是略爲陳述。第叁,相較于印度十二支因緣的著重抽象概念,宗密十漸修所用的名詞較爲具體可行。

  宗密的實踐方法,廣及對自身和萬事萬物的理解,必須同時發動“悲心”、“智心”、“願心”,才能造就圓融的生命世界。舉例而言,人類在科學上的成就不言可喻,當我們思考最近的“複製羊”事件(或許“複製人”亦離此不遠了),若只是自诩科技的發達,妄想取代造物者的全知全能,而不以慈悲心去包容和尊重生命時,反而會造成世界性的浩劫,受害的不單是其他的物種和生命,人類本身也在所難免。此外,人類爲了生活上的舒適,發明了許多的東西,往往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和汙染,而我們種下的因,自然會果報到我們自身。因此,如何破除迷妄,回複絕對真心,並廣披德澤于萬事萬物,就必須切實修行。而宗密的實踐哲學就提供了兼具理論和實質價值的漸修之路。

  

《華嚴宗密的實踐哲學(許智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