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最神密的宗教神靈的圖像。神龛依層逐漸變小,牆壁上繪有各種神靈的壁畫,最常見的是密宗教義的符號或神聖經文上所附的插圖。繪畫是不同派別的工匠之傑作。這些繪畫在當時對于形成西藏傳統的繪畫風格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佛塔在西藏出現的時間較早,加上藏族人民對其付出過長期的心血和智慧。爲此,藏式佛塔成爲西藏建築、繪畫藝術等的源泉之一是很自然的。
E、塔群—— 一百零八
塔群是藏式佛塔中規模最大的一群佛塔,它由一百零八座相對獨立、大小一樣而樣式各異的佛塔排列而成,其形製基本上都屬于八類佛塔的範疇。建造塔群雖然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但在藏區不乏這一宏偉的建築群。正如圖齊教授在他的《西藏考古》一書中指出的那樣:“我們很容易在人們視爲神聖的地方附近見到用土坯或磚坯建成的成排的塔。在這種情況下,一共得有108座塔,這是按照經文的要求而修造的。108座塔排成一排的習俗在西藏西部十分常見的,但在其它地區則很少見。無疑,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佛教的前弘時期。”引言中指出塔群“在其它地區則很少見”,這一提法不太符合實際,因爲塔群不僅在西藏西部,而且在西藏其它地區也能看到。如《西藏風物志》記載:“十五世紀初宗喀巴曾在帕邦卡石後的山洞裏修行,至今人們仍稱之爲宗喀巴修法洞,該洞西側排列有一百零八座土石建造的佛塔,爲宗喀巴的弟子們所建。據傳每座塔內藏有宗喀巴的念珠一顆。”帕邦卡位于西藏拉薩市北郊九公裏處色拉寺西側的山地裏,是一處曆史最悠久的藏傳佛教聖地。盡管拉薩叁大寺建成後,帕邦卡逐漸衰落下去,但仍不失爲信徒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另外在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境內也有一處雄渾的石砌塔群。這一塔群現被稱爲“曲丁加澤傑排塔”,《乃東縣文物志》記載:“排塔位于頗章區向陽公社布仁村西南約二華裏的山谷中,它東西一線整齊排列,猶如一道長城,成爲這個山谷最醒目的標志。排塔由塔牆和塔身兩部分組成。塔牆殘長360米,寬3米,高14米。塔牆上部置塔身。塔身方形,高低分爲四個層次,逐層向上疊澀收縮。塔身高l.7米,每層高0.4米,收分0.l米,塔身上還應有塔頂,今已無一存留。塔身尚存119座,各間距1米排布。排塔系石砌結構。它的石料系從附近采來並經過一定加工的。這些大小懸殊、形狀不一的石塊經過並不十分精細的加工,被顯然富有經驗的匠工巧妙地壘砌成平齊如削、規整雄渾的建築藝術傑作。”由于西藏的塔群都已毀壞,現在無從描述它們的真實面貌,唯獨曲丁加澤傑排塔是西藏現存最好的一處塔群。但此塔群也受到嚴重破壞,目前已殘缺不堪。正如《乃東縣文物志》記載:“排塔文革中受到嚴重破壞,東部塔牆毀掉了一段,約當9座塔身的長度。推算原排塔總長度應在406米以上。幸整個建築主體尚大部存在,仍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好的塔群之一。”因此,我們只有通過曲丁加澤傑排塔領略西藏塔群的風采。
值得一提的是,藏式佛塔是一種在遵循基本規格的前提下可以千變萬化的建築形式,萬不可用一種模型去套另一種模型,故曲丁加澤傑排塔也不能完全反映其它塔群的規模、形製等,其中有一條規律可以肯定,塔群無論其規模、質地都必須是排成一行的,不可雜亂無次序;其次塔群應達到一百零八座,不可少于這個數,但允許超過,上述曲丁加澤傑排塔“塔身尚存119座”,加上已毀掉的“約當九座塔身”,共達一百二十八座佛塔,這已遠遠超過一百零八的數目,根據有關資料,大多數塔群的數目固定在一百零八以上。
至于一百零八這個神秘的數字,有人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各種角度作過研究,比如“寒山寺鍾聲名揚海內外,它整整敲108下;受中華文化熏陶,日本除夕夜全國寺院也敲鍾108下;中國古律學中,“徵”的律數爲 108;泉城濟南,古時候有趵突等四大泉群,共有泉點108;梁山好漢也是108;在中國武術中,有108個製人穴位。中國古籍中,108不勝枚舉。明代有人解釋寒山寺鍾聲爲:12 個月、24節氣、72氣候,合爲108。至于其他,除認爲古人多使用和爲9的數之外,其余的只有歸于自然了。”(注:《曆史大觀園》1992年第10期“奇妙的一百零八”一文)。引言中雖然列舉了許多一百零八,但最終仍沒有什麼結果,即一百零八來源于何處仍是未知數。
在藏族文化圈裏也可舉出很多一百零八的例子,比如藏文大藏經中的《甘珠爾》部是一百零八帙;藏族信徒手中的念珠是一百零八珠;僧侶念誦咒語是一百零八遍;上述塔群是一百零八座;等等。但在藏族文化圈內出現的一百零八都與佛教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不可分離。一百零八這個數字最初在西藏出現時也與佛教有關,比如《漢藏史集》記載:“當時吐蕃興建一百零八座佛寺。”這是一百零八第一次在西藏出現的記載,其年代是公元七世紀中葉松贊幹布時期,實際上當時沒有建造一百零八座佛寺,只建成十八座,說一百零八是一種祈願,因爲佛經中提到一百零八是一種吉祥數。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一百零八是佛教中製定的一種吉祥數。從中也可理解塔群爲什麼要用一百零八座佛塔組成。
根據《乃東縣文物志》,曲丁加澤傑排塔這一浩大的工程約當十七世紀由著名醫生奔吉日乃加措主持動工完成的。由此看來,塔群大都是在藏傳佛教後弘期及至格魯派興起後出現的,比如上述帕邦卡塔群、曲丁加澤傑塔群都是十五世紀以後建造的。
塔群的質地也是各種各樣,上述叁種塔群均采用了不同的原料;第一種用土坯或磚坯建成;第二種用土石建成;第叁種全用石塊建成。可見,塔群在采用原材料上不拘一格,可以因地製宜。
在藏族地區,建造佛塔一般認爲是對佛教的虔誠至極的作爲,建築者和資助者均會因此而贏來功德。一旦一座佛塔建成,特別是建在村莊內、寺院、聖址的佛塔會使廣大信徒絡繹不絕、永久性地前來轉塔朝拜,這是體現利己利他的大乘精神的最好途徑。在如此精神的推動下,從古至今,藏族信徒始終熱衷于建造佛塔,他們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藏區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建起了無數座藏式佛塔。塔群是藏式佛塔發展的最高形式。
當然,建造佛塔也有針對性,曲丁加澤傑塔群就是一個明證,《乃東縣文物志》記載:“這位兼以醫道的虔誠佛教徒對充滿殘酷無情的戰爭和瘟疫的動蕩不安的社會懷有深深的疑慮和不安,期望能有一個和平、安定、美好的社會。這條長達數百米的排塔,正是出于這種美好的、善良的願望而修建的,目的是以此祈求戰爭、疫病的永遠消除。”藏式佛塔的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藏式佛塔除了它的使用性:可以盛放聖賢的舍利,還可以放置活佛骨灰或遺體以及經書、聖物等外,它的更深層意義和象征性,是供廣大信教群衆朝觐的。因爲每座藏式佛塔中都藏有各種聖物,這些聖物賦予每一座塔以“生命”,並使塔具有了區別于其它建築物的神聖性質。爲此,人們圍繞藏式佛塔轉經所獲得的精神利益是無法估量的。出于這種目的,藏族地區的廣大信徒無不去環繞佛塔轉經,甚至有衆多信徒抽出一定時間專門環繞佛塔或佛塔正面磕十萬個長頭。可見,藏族佛教徒笃信佛塔能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幫助。從理論上講,藏傳佛教也將轉經視爲純潔信徒自身的最爲有效的途徑。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講,藏式佛塔的大量建成,大大滿足了廣大信徒的宗教心理。因爲絕大多數藏式佛塔是開放性的,它們一般都建在十分方便的地段,而且一年四季、不分晝夜地對外開放著,信教群衆隨時隨地均可朝拜。這對廣大信徒,特別對俗家信徒來說是一件再方便不過的事了。藏區的許多農村裏都建有佛塔,這樣一來在家信徒就不用時常長途跋涉地去遠處寺院參加朝佛活動了,信徒們只要有點時間和毅力,隨時都可在自家門前向佛塔磕拜過宗教生活。藏族信徒普遍信仰或崇拜藏式佛塔是藏傳佛教走向世俗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總之,從信仰的角度看,藏式佛塔是藏族信徒的一種崇拜對象,而從表面形式看,它又是一種別具風格的藏傳佛教建築藝術,但從它所包含的深層意義上理解,它則是藏傳佛教的一種象征物。因此,藏式佛塔便具有了多功能的性質。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九章 藏密藝術智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