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六章 藏密神聖禮儀▪P2

  ..續本文上一頁在修持者的面前或夢境之中,這時修持者如同見到了真實的本尊(神),可與他直接對話,最後將自己的身、口、意修成和本尊的身、口、意完全一致,即合而爲一。這是一種運用意念的觀想法,在密宗中屬于難度較大的修持,其觀想的目的在于達到心空,獲得神與人的合一無二。至此完成了無上瑜伽密的初級階段的修持任務。

   密灌是第二級灌頂,經過密灌之後,修持者能夠掌握脈、氣、明點的修習方法。密灌也是對修持者如來藏(佛性)的進一步開發,從此修持者可進入“圓滿次第”的修習階段。圓滿次第是藏傳密宗最後、最高的修習次第,其修習方法主要以脈、氣、明點的修持而獲得成就,即成就報身佛位。

   智慧灌頂是第叁級灌頂,這一灌頂的作用在于對前一級密灌的進一步發揮,也就是藏密“雙身法”的修習。藏傳密宗認爲,以男性的脈表義“方便”,男性的氣表義“智慧”;以女性的脈表義“智慧”,女性的氣表義“方便”,倘若男女雙方均經過第一、二級灌頂而獲得成就者,在第叁次智慧灌頂時,可發揮脈、氣、明點的功能,由二性脈與脈的相觸,氣與氣的相合,明點與明點的相融。這就是智慧與方便的雙運,這樣可收彼此互利之效果,迅速獲得最高成就。

   名同灌頂,是第四級灌頂,也是最後、最高的一級灌頂。在這一灌頂階段,修持者距離藏密的極果,只有一塵之隔。因爲處于這一階段的修持者已經是肉身的聖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其修習途徑在藏傳佛教甯瑪派中稱爲“大圓滿”、噶舉派中稱爲“大手印”,而名詞灌頂則是格魯派命名的稱謂。

   簡而言之,每級灌頂都爲修持者帶來福德,諸如清除疑難、傳授法力、允許進入教義或修持的角色、允許修持者以特殊的方式祈求壇城中的神佛等,而且,舉行過灌頂威儀的修持者都清楚地懂得每尊神佛那真實的身份。實際上,每一種特殊的灌頂威儀,其具體目的恰恰在于爲密宗修持者清除煩惱和傳授神通力。

  

   二、心誠則靈——磕長頭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禮儀中普及面最廣的一種十分有益的“禮拜”。藏族信徒以磕拜長頭(簡稱“磕長頭”)所著稱,在藏族地區,無論男女信徒每天都要在百忙中抽出一定時間作磕長頭的禮拜。由于做這種禮拜會給人們帶來身心安康,在社會上不但經久不衰,而且越來越盛行。藏密對這一禮拜也非常重視,並納入自己的修持範圍,如《佛教禅學與東方文明》記載:“藏密瑜伽行者在修氣脈明點時,還強調須打拳、行大禮拜(磕長頭),以活動肢體,流通氣血,打開脈結,散化明點。大禮拜時,觀想叁字總持咒在中脈內升降,有的禮拜者一拜就是幾個小時,這種配合觀想升降氣、明點的全身運動,無疑有體操及氣功動功強身之效。”

   但需要提出的是,藏密中的大禮拜磕長頭比普通的磕長頭嚴格和複雜,詳見本書第八章第叁小題。

   在修持藏密時所要進行的磕長頭,實際上是一種大禮拜的形式。從嚴格意義上講,磕長頭這種大禮拜屬入藏密如行道的範疇。藏密修持者要在自己的金剛上師和壇城中的佛像面前磕拜長頭,一般情況下每次磕叁次長頭即可,但有時多達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磕長頭在藏密修持中已成爲所有儀軌的開始和結尾的組成部分,因此,英國人布洛菲爾德在他的《西藏佛教密宗》一書中指出:“伴隨磕長頭的祈願語和現觀成了一種真正的虔誠修持,無論大家在哪裏完成這種修持都完全一樣,祈願語一般都是:“我是某某人,以衆生之名義和完全自願地奉獻我的身、語、意,我跪在上師和叁皈依面前”。信徒在發這些願的時候會現觀或意見到與在皈依時召請的神相同的一大批神靈。出自他們那閃爍光芒的外形的光線陷入了十方爲六道衆生提供幫助和安慰,並進入信徒自己那已變成發光的水晶體的身體中去。在這樣的背景下,叁皈依是對閃閃發光的空之人格化、並尋求與之神秘地結合起來的媒介。隨著大家的修持向前發展,現觀變得越來越清楚和詳細了。

   “磕長頭授予了相當數量的恩德。在體位方面,它恢複了每天在叁昧現觀中度過很長時間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這就是爲什麼某些信徒終身一直堅持這種儀軌的原因。對于身強力壯的藏族人來說,每日磕四百個長頭者並不罕見。毫無疑問,古代的那些創造了這些修待法的佛教徒頭腦中就具有這種恢複體力的作用。然後就是這種行爲的象征性謙卑,它爲結束自我之幻作出貢獻。因爲謙卑是傲慢之後果,而傲慢又是自我的主要精神食糧。”

   以上所說的磕長頭屬于藏密中的大禮拜,可謂正統的磕長頭法。其要求比較嚴格,所禮拜的對象除佛教叁寶外,還有更重要的金剛上師。因此,其行使者或信徒不多,只有那些數量有限的修持藏密功法的弟子。

   但另外流行著一種簡便易行的磕長頭法,由于它沒有時間、地點、對象等條件的限製,深受藏族廣大信徒的青睐,並擁有衆多的信徒。因此,這一磕長頭法可叫作普通的磕長頭法。

   這種普通的磕長頭法,其動作依舊與正統的磕長頭法一致,行者站立後將雙手合十並置于頭頂,緊接將手印置于喉際,再置于心際,然後散印,俯身雙手著地,向前平伸推出,即五體均著地,又再合掌于頂,後起身立正。如此循環,多多益善。作此禮拜時,可以默念或出聲誦六字真言等聖咒或贊頌詞。這種禮拜既有信仰的一面,又有健身的一面,做這種禮拜,可謂一舉兩得。正如上面指出的那樣,這種大禮拜法是藏密氣功的一種動功,它以禮拜的方式,反複性地做五體投地的全身運動,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注:可參見《藏密氣功寶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版)。

   由于普通的磕長頭法沒有個體的條條框框限製,隨時隨地人人可做。所以,在藏族地區,只要一留心,隨處可看到人們在磕長頭的各種情景。“進入拉薩市區,老遠就看見寺廟的金頂光芒四射,旁邊是金光閃閃的*輪。這些最雄偉壯觀、富麗堂皇的建築座落在市中心、鬧市區或“風水好”的山坡上。走近寺廟便可聽到喇嘛的誦經聲;各寺門口和佛像前都有虔誠的信徒將整個身體貼在地面“磕長頭”,有的叁步一匍匐;有的在耳旁放上一堆石子,磕一個頭撥過一個石子(以計數——編注)。……寺廟的石砌地面被香客們磨得鎮光透亮。”這是一位首都記者在西藏拉薩市內所看到的藏族佛教信徒在磕長頭的情形(注:詳見《西藏萬裏行》一書)。

   另外在《西藏萬裏行》中還有一段磕長頭的細節:

   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火最旺。上萬盞酥油燈將佛殿映照成爲一個神秘的世界,佛鍾當當,香煙袅袅。寺內從清晨到晚上擠滿了頂禮膜拜的香客。晚八點寺門關後,依然有許多人在門前磕頭。一千多年來,寺門前的石板地被磕頭者的雙手磨出了一道道光滑的石槽。在環繞寺廟的八角街上,早晨、中午和傍晚,轉經的信徒們集結成的人流,就像一個大*輪套著大昭寺旋轉,很是壯觀。轉經者一邊手搖經輪,一邊口中念佛,首尾相接地繞行。

   一天傍晚,我們看到八個來自昌都的喇嘛,光著上身,身背佛盒,在圍繞大昭寺磕“長頭”。“長頭”也叫“等身頭”,就是先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雙膝跪地,然後手擦地向前伸。全身都趴倒在地,甚至連前額也碰到地面,真所謂“五體投地”。就這樣以身體量地皮,因此叫“等身頭”。這八個喇嘛尤其虔誠,面向前進方向磕“等身頭”後,改爲垂直于前進方向磕“等身頭”。人的身材橫不過一尺有余,這樣橫著一尺一尺地量地皮,繞一圈大昭寺該花多少時間!

   以上引言只是描述了千千萬萬藏族人磕長頭的一個側面,因爲絕大多數藏族人喜歡在自己的住所磕長頭,這樣,一來時間上可以自由安排;二來比較安靜,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磕長頭的無限憧憬之中。比如,筆者小時候在家鄉時鄰居有一位體弱多病的老婦人,她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在自家屋內,朝屋中央設立的佛龛磕一百個長頭,這樣每天不間斷地長期堅持下來,後來她那病弱的身體逐漸康複起來,成爲一名身體健康的幸運人。從此磕長頭給我留下一個好印象,至今依然如故。目前,筆者由于工作需要。從北京進藏住在聖城拉薩,恰好對面鄰居也有一位藏族老婦人,由于對面鄰居住在一個四合院,筆者住二層樓房,有時筆者起床早一點就有機會看到鄰居老婦人在自家院內磕長頭,看來她習慣在早晨磕長頭。這位老婦人不僅身體很健壯,而且每天面帶慈祥的微笑。由此,我又聯想到青海家鄉的那位磕長頭的老婦人,最近打聽到她依然健在。

   通過以上所舉實例,可以反映幾點情況:第一,磕長頭是一項不分僧俗、男女老少,人人可行的藏傳佛教的大禮拜;第二,大多數藏族信徒磕長頭主要是出于宗教信仰的目的,而不是爲了單純的健身。當然也有一些人具兼而有之的想法,特別是那些體弱多病的藏族信徒,多采取磕長頭的途徑來祛病健身,病痊愈後,又都要歸功于得到佛教叁寶的保佑。目前,藏族信徒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體驗到磕長頭能夠醫治慢性胃病的奧秘。廣大讀者,如有興趣,不一妨試一試。如果確實有極佳效果,何樂而不爲呢?

   總之,磕長頭除了宗教信仰上的深遠意義外,它更是一種鍛煉身心安康的運動,應推廣于人民大衆,受益于人民大衆。這樣,磕長頭才能真正成爲人類社會的一種有益的精神食糧。

   另外,借此值得提及的是,藏傳佛教提倡廣大信徒開展“轉經” 活動。“轉經”,顧名思義,就是圍繞一座寺院、一座佛塔、一座佛殿、一座神山等,從左向右轉一圈或幾圈,甚至上百上幹圈。這就是大致意義上的轉經,而且,藏傳佛教對“轉經”還賦予特殊的功能或含義,從而“轉經”不僅簡便宜行,人人能夠做到,而且功德無量,深受廣大信徒的喜愛。…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六章 藏密神聖禮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