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七章 藏密特異信仰

  第七章 藏密特異信仰

  

   信仰,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把日常生活置于永恒實體的籠罩之中。對于信仰者來說,這種信仰的行爲不僅使人精力充沛,而且使人獲得一種信念。這從藏傳佛教的角度講,就是信徒從一種至善的無限力量中獲得最深厚的充實感。因爲信仰實質上是確信這種力量能更新信徒自己的現實生活及其未來的生活環境。

   宗教現象,就是以“信仰”這一人間理情或超越倫理的情緒爲中心,所開展出來的東西。基于此。藏族信徒的“信仰”形態,可以說是站在藏傳佛教和他們結合的觀點之上,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其中以藏密爲中心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信仰形態,則具有一種神秘的文化特色。實際上,這是藏族信徒將宗教神聖存在的一種體驗,變成個人宗教生活模式的特異信仰。在此僅對以藏密爲中心的幾種特異信仰作以下具體介紹。

  

   一、神奇的六字真言信仰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現由六個藏文字母門、嘛、呢、叭、咪、吽)組成,是藏傳佛教密宗的一種咒語,也是一種發聲法。比較正確、通用的漢語音譯爲:唵(we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佛教密宗認爲這六字屬于佛教密宗蓮花部,其緣起即蓮花生菩薩祈往極樂世界所唱的六字聖歌,後來藏傳佛教將六字真言定爲觀世音菩薩的明咒。

   中國著名梵文專家季羨林先生對六字真言也作過一般性考證:“按嘛呢叭吽,即所謂“六字真言”。原文是梵文:om manipadme hum,含義是:“唵,摩尼寶在蓮花中,吽!”這是音譯。關于六字真言,佛典中有不同的說法。有所謂觀音菩薩的六字陀羅尼,有文殊菩薩的:縛雞淡納莫,有阿難的。上面寫的這個六字真言,一般說是出自蓮花手菩薩,是喇嘛教的。在西藏等喇嘛教流行的地區,非常習聞”。在此基礎上對六字真言的意義還可以作如下更具體的解釋:

   “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時,必須身體要應于佛身,語要應于佛語,意要應于佛意,也就是說要身、語、意相應,與佛成爲一體,這樣才能獲得成就。

   “嘛呢”二字系梵文,意思是如意寶,表示寶部心,這個寶貝又叫嘛呢寶,據說它隱藏在海龍王的腦袋裏,如果得到這個寶,入海就會有各種寶貝前來會聚,進山則各種珍寶也能無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寶”。

   “叭咪”二字意爲蓮花,表示蓮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永遠純潔。

   “吽”字表示金剛部心,是祈願成就的意思,即必須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衆生,最後達到佛的境界。

   藏傳佛教密宗又將這六字真言視爲一切佛教經典的根源,循環往複不斷念誦,即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而成佛。因此,六字真言盛行在藏族社會之中,僧俗人士不管是勞動還是休息,甚至在睡覺前都誦念不已,于是就産生了不可思議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你有什麼不順心的事,那就保證你心情愉快;假如你有什麼病痛和災難,就保證你平安無事。

   除了時時刻刻的念誦外,人們還將六字真言刻寫、繪製出來,表示對幸福的憧憬和對觀音菩薩的崇拜。在青藏高原,六字真言可以說是觸目皆是,在高山之巅、深溝峽谷之旁,都可看到,似是鬼斧神工。在寺院的裏裏外外,在居民的屋頂上、牆壁上,牧民的帳篷周圍,都有經過藝術加工的六字真言。它們雖然琳琅滿目、酷似藝術裝飾品,但實際上在表達人們心坎裏的意念,給人以強烈的宗教感。

   與六字真言相關的還可以列舉很多,如六字真言旗、六字真言幢、六字真言桶(筒)、六字真言石刻等等,其中六字真言石刻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堪稱六字真言之寶庫。

  

   A、六字真言爲什麼會出現在西藏

  

   根據法國學者今枝由郎所撰《敦煌藏文寫本中六字真言簡析》一文,六字真言最早出現在一卷梵文《大乘莊嚴法王經》之中。由此可知,六字真言源于印度。

   至于六字真言何時傳入西藏本土,《西藏王臣記》記載:“拉托托日年贊國王,是吉祥圓的普賢菩薩光明幻化而誕生的。當他在位時,雍布拉崗王宮的屋頂上,從空中降下《百拜補證忏悔經》、金塔、《佛說大乘莊嚴室王經心要六字真言》、《枳達嘛呢法門》(心寶法門)等。又從空中發出聲音說:“再傳五代,將會知道這些經義。”由此上雖不能認識這些經文,但依然看它是很奇特稀有的物品。于是起名爲“尊嚴秘寶”而安放在王宮的寶庫中,並虔誠供奉祈禱求福。由于這祈求的力量,國王拉托托日年贊雖已年屆八十,但他卻一變而爲少壯青年,整整活了一百二十歲。”對此,“倫巴班智達(注:藏傳佛教“後弘期”內出現的一位藏族大佛學家)說,由于當時苯波意樂天空,遂說爲從天空而降,實際是由班智達洛生措(慧心護)及譯師裏弟生將這些法典帶到了吐蕃。藏王不識經文複不知其義,因此班智達和譯師也返回了印度。”(注:《青史》26頁,廓諾•雄努白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漢譯本)。由此可知,吐蕃第二十七代贊普托托日年贊時(約公元333年),藏族地區確實獲得了包括六字真言在內的一些佛教經函,但當時未出現書寫、翻譯、念誦、講經等佛事活動,更何況應用六字真言這一咒語。

   根據《賢者喜宴》,在松贊幹布時期(公元七世紀中葉),迎請了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漢地等大師學僧,翻譯了《集密寶頂陀羅尼》、《月燈》、《寶雲》、《十方般若波羅蜜多經》等佛經,此外還重點翻譯了大悲觀音菩薩之顯密經典二十一部。這一時期不僅定爲佛教真正輸入吐蕃的開始,而且也可作爲六字真言正式介紹給藏族人民的開端。從此以後,作爲藏區保護者的觀世音菩薩及其六字真言咒語的功德也在藏族人民中間廣泛傳播,並且成了人人皆知的事情。

   目前,我們雖然尚未獲得更多的依據來闡釋六字真言的意義和使用在古代和晚期有否區別,但是,晚期的一種流傳最廣的解釋之一則給“唵嘛呢叭咪吽”這組六字真言的每一音節賦予了一種擺脫輪回轉生和六道的職能,從而使六字真言更加威嚴、神聖。

   今枝由郎在《敦煌藏文寫本中六字真言簡析》一文中也指出:“只是從十一世紀起,唵嘛呢叭咪吽這一咒語在西藏的重要性和聲望才得以驟增。西藏佛法的複興者阿底峽尊者寫了一篇關于這一咒語的小品論文。娘惹•尼瑪悅色(1124或1136—1204年),發現的蓮花生上師的第一部傳記《桑林瑪遺教集》的最後一些章節裏記載了六字真言咒語的功德;最後,《瑪尼寶訓集》這部文獻巨著終于在十叁世紀問世,這是一部有關論述唵嘛呢叭咪吽這一咒語的文獻彙編,人們一般認爲這一彙編是由松贊幹布寫的。這就是圍繞唵嘛呢叭咪吽這一咒語傳說的大集本。”可見,藏族人民對六字真言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和發揮。   總之,六字真言最終在藏土這一雪域高原上找到了自己的落腳點,並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使其真正成爲造福或淨化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最奇特的精神食糧。

  

   B、無邊無盡的功德

  

   關于六字真言的功德,藏文史籍中大都均有記載:

  

   釋迦牟尼佛在竹園林中由衆阿羅漢圍繞靜坐時,他的眉間白毫毛放射出一道彩虹般的五色光芒,射到北方雪域之地方。釋迦牟尼在座位上看到這一情形,臉上現出微笑,並教喻道:“北方雪域國是叁世佛都未曾教化過的地方,是布滿魔怪的邊地,但是,將來那裏的佛教會像太陽升起一樣光大弘揚,有情衆生將走上獲得解脫的菩提道。完成這個調伏邊地的善業者,應該是聖者觀世音菩薩。因爲從前觀世音菩薩修行時,曾在一千尊佛的面前發過這樣的誓願:“我一定要把叁世佛都未到過的雪域達地的難調伏的有情衆生引到解脫的正道上,使這塊邊地成爲我所調伏之地;我要像父母一樣對待那裏的精靈鬼怪們,我要做衆生解脫的導師,驅除黑暗的明燈;我將使叁世佛等一切如來佛所說的教法全部弘揚,長駐邊地永久不衰;我將使該處衆生有情聞叁寶之名、受叁寶之護佑、獲得善趣之身、享受聖教正法的受用,我將以教化一切之力使衆生有情成熟解脫,使雪域邊地變成一個寶洲,這是我的心願。”由于這個誓願,叁世佛未曾調伏的雪域邊地,應當由觀世音菩薩教化。”(注:詳見《西藏王統世系明鑒》等藏文史書)。

   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後來爲什麼以藏區保護神自居的緣由,換句話說,後來藏傳佛教以上述引言作爲理論依據,奉觀世音爲普渡藏土教徒的主尊菩薩。

   釋迦牟尼佛又由心間放射出一道形狀像布紮日噶花(注:①布紮日噶爲梵語,是一種白蓮花)的白光,照耀世間,然後沒入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光佛的心間。又由無量光佛的心間放射光明,射入蓮花海中,這是預示教化雪域邊地的化身佛將要出世。

  

   1、極樂世界的情景

     首先,簡要描述一下極樂世界的完美情景:

     大地像畫出的平展展的棋盤,

     塵世的土石在這兒連名字都未聽說過;

     開心醒智的神火熊熊地燃燒,

     塵世的煙火在這兒連名字都未聽說過;

     具有八種功德的水長流不止,

     塵世的水流在這兒連名字都未聽說過;

     用菩提寶樹將大地裝飾打扮,

     塵世的草木在這幾根本無處立腳;

     隨時都有靜定之食可以享用,

     饑渴之苦在這兒根本未曾有過;

     穿著正戒潔淨的袈裟衣服…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七章 藏密特異信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