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七章 藏密特异信仰

  第七章 藏密特异信仰

  

   信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把日常生活置于永恒实体的笼罩之中。对于信仰者来说,这种信仰的行为不仅使人精力充沛,而且使人获得一种信念。这从藏传佛教的角度讲,就是信徒从一种至善的无限力量中获得最深厚的充实感。因为信仰实质上是确信这种力量能更新信徒自己的现实生活及其未来的生活环境。

   宗教现象,就是以“信仰”这一人间理情或超越伦理的情绪为中心,所开展出来的东西。基于此。藏族信徒的“信仰”形态,可以说是站在藏传佛教和他们结合的观点之上,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其中以藏密为中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信仰形态,则具有一种神秘的文化特色。实际上,这是藏族信徒将宗教神圣存在的一种体验,变成个人宗教生活模式的特异信仰。在此仅对以藏密为中心的几种特异信仰作以下具体介绍。

  

   一、神奇的六字真言信仰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现由六个藏文字母门、嘛、呢、叭、咪、吽)组成,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咒语,也是一种发声法。比较正确、通用的汉语音译为:唵(we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佛教密宗认为这六字属于佛教密宗莲花部,其缘起即莲花生菩萨祈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后来藏传佛教将六字真言定为观世音菩萨的明咒。

   中国著名梵文专家季羡林先生对六字真言也作过一般性考证:“按嘛呢叭吽,即所谓“六字真言”。原文是梵文:om manipadme hum,含义是:“唵,摩尼宝在莲花中,吽!”这是音译。关于六字真言,佛典中有不同的说法。有所谓观音菩萨的六字陀罗尼,有文殊菩萨的:缚鸡淡纳莫,有阿难的。上面写的这个六字真言,一般说是出自莲花手菩萨,是喇嘛教的。在西藏等喇嘛教流行的地区,非常习闻”。在此基础上对六字真言的意义还可以作如下更具体的解释:

   “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必须身体要应于佛身,语要应于佛语,意要应于佛意,也就是说要身、语、意相应,与佛成为一体,这样才能获得成就。

   “嘛呢”二字系梵文,意思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这个宝贝又叫嘛呢宝,据说它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如果得到这个宝,入海就会有各种宝贝前来会聚,进山则各种珍宝也能无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宝”。

   “叭咪”二字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永远纯洁。

   “吽”字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众生,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藏传佛教密宗又将这六字真言视为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源,循环往复不断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成佛。因此,六字真言盛行在藏族社会之中,僧俗人士不管是劳动还是休息,甚至在睡觉前都诵念不已,于是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那就保证你心情愉快;假如你有什么病痛和灾难,就保证你平安无事。

   除了时时刻刻的念诵外,人们还将六字真言刻写、绘制出来,表示对幸福的憧憬和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在青藏高原,六字真言可以说是触目皆是,在高山之巅、深沟峡谷之旁,都可看到,似是鬼斧神工。在寺院的里里外外,在居民的屋顶上、墙壁上,牧民的帐篷周围,都有经过艺术加工的六字真言。它们虽然琳琅满目、酷似艺术装饰品,但实际上在表达人们心坎里的意念,给人以强烈的宗教感。

   与六字真言相关的还可以列举很多,如六字真言旗、六字真言幢、六字真言桶(筒)、六字真言石刻等等,其中六字真言石刻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堪称六字真言之宝库。

  

   A、六字真言为什么会出现在西藏

  

   根据法国学者今枝由郎所撰《敦煌藏文写本中六字真言简析》一文,六字真言最早出现在一卷梵文《大乘庄严法王经》之中。由此可知,六字真言源于印度。

   至于六字真言何时传入西藏本土,《西藏王臣记》记载:“拉托托日年赞国王,是吉祥圆的普贤菩萨光明幻化而诞生的。当他在位时,雍布拉岗王宫的屋顶上,从空中降下《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室王经心要六字真言》、《枳达嘛呢法门》(心宝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由此上虽不能认识这些经文,但依然看它是很奇特稀有的物品。于是起名为“尊严秘宝”而安放在王宫的宝库中,并虔诚供奉祈祷求福。由于这祈求的力量,国王拉托托日年赞虽已年届八十,但他却一变而为少壮青年,整整活了一百二十岁。”对此,“伦巴班智达(注:藏传佛教“后弘期”内出现的一位藏族大佛学家)说,由于当时苯波意乐天空,遂说为从天空而降,实际是由班智达洛生措(慧心护)及译师里弟生将这些法典带到了吐蕃。藏王不识经文复不知其义,因此班智达和译师也返回了印度。”(注:《青史》26页,廓诺•雄努白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汉译本)。由此可知,吐蕃第二十七代赞普托托日年赞时(约公元333年),藏族地区确实获得了包括六字真言在内的一些佛教经函,但当时未出现书写、翻译、念诵、讲经等佛事活动,更何况应用六字真言这一咒语。

   根据《贤者喜宴》,在松赞干布时期(公元七世纪中叶),迎请了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汉地等大师学僧,翻译了《集密宝顶陀罗尼》、《月灯》、《宝云》、《十方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佛经,此外还重点翻译了大悲观音菩萨之显密经典二十一部。这一时期不仅定为佛教真正输入吐蕃的开始,而且也可作为六字真言正式介绍给藏族人民的开端。从此以后,作为藏区保护者的观世音菩萨及其六字真言咒语的功德也在藏族人民中间广泛传播,并且成了人人皆知的事情。

   目前,我们虽然尚未获得更多的依据来阐释六字真言的意义和使用在古代和晚期有否区别,但是,晚期的一种流传最广的解释之一则给“唵嘛呢叭咪吽”这组六字真言的每一音节赋予了一种摆脱轮回转生和六道的职能,从而使六字真言更加威严、神圣。

   今枝由郎在《敦煌藏文写本中六字真言简析》一文中也指出:“只是从十一世纪起,唵嘛呢叭咪吽这一咒语在西藏的重要性和声望才得以骤增。西藏佛法的复兴者阿底峡尊者写了一篇关于这一咒语的小品论文。娘惹•尼玛悦色(1124或1136—1204年),发现的莲花生上师的第一部传记《桑林玛遗教集》的最后一些章节里记载了六字真言咒语的功德;最后,《玛尼宝训集》这部文献巨著终于在十三世纪问世,这是一部有关论述唵嘛呢叭咪吽这一咒语的文献汇编,人们一般认为这一汇编是由松赞干布写的。这就是围绕唵嘛呢叭咪吽这一咒语传说的大集本。”可见,藏族人民对六字真言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和发挥。   总之,六字真言最终在藏土这一雪域高原上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其真正成为造福或净化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最奇特的精神食粮。

  

   B、无边无尽的功德

  

   关于六字真言的功德,藏文史籍中大都均有记载:

  

   释迦牟尼佛在竹园林中由众阿罗汉围绕静坐时,他的眉间白毫毛放射出一道彩虹般的五色光芒,射到北方雪域之地方。释迦牟尼在座位上看到这一情形,脸上现出微笑,并教喻道:“北方雪域国是三世佛都未曾教化过的地方,是布满魔怪的边地,但是,将来那里的佛教会像太阳升起一样光大弘扬,有情众生将走上获得解脱的菩提道。完成这个调伏边地的善业者,应该是圣者观世音菩萨。因为从前观世音菩萨修行时,曾在一千尊佛的面前发过这样的誓愿:“我一定要把三世佛都未到过的雪域达地的难调伏的有情众生引到解脱的正道上,使这块边地成为我所调伏之地;我要像父母一样对待那里的精灵鬼怪们,我要做众生解脱的导师,驱除黑暗的明灯;我将使三世佛等一切如来佛所说的教法全部弘扬,长驻边地永久不衰;我将使该处众生有情闻三宝之名、受三宝之护佑、获得善趣之身、享受圣教正法的受用,我将以教化一切之力使众生有情成熟解脱,使雪域边地变成一个宝洲,这是我的心愿。”由于这个誓愿,三世佛未曾调伏的雪域边地,应当由观世音菩萨教化。”(注:详见《西藏王统世系明鉴》等藏文史书)。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后来为什么以藏区保护神自居的缘由,换句话说,后来藏传佛教以上述引言作为理论依据,奉观世音为普渡藏土教徒的主尊菩萨。

   释迦牟尼佛又由心间放射出一道形状像布扎日噶花(注:①布扎日噶为梵语,是一种白莲花)的白光,照耀世间,然后没入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光佛的心间。又由无量光佛的心间放射光明,射入莲花海中,这是预示教化雪域边地的化身佛将要出世。

  

   1、极乐世界的情景

     首先,简要描述一下极乐世界的完美情景:

     大地像画出的平展展的棋盘,

     尘世的土石在这儿连名字都未听说过;

     开心醒智的神火熊熊地燃烧,

     尘世的烟火在这儿连名字都未听说过;

     具有八种功德的水长流不止,

     尘世的水流在这儿连名字都未听说过;

     用菩提宝树将大地装饰打扮,

     尘世的草木在这几根本无处立脚;

     随时都有静定之食可以享用,

     饥渴之苦在这儿根本未曾有过;

     穿着正戒洁净的袈裟衣服…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七章 藏密特异信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