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一、宁玛派及其“大圆满”法
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两次大高潮,即所谓的“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除开吐蕃赞普拉托托日年赞(公元四世纪上半叶)在位时初传佛教的传说,仅从松赞干布(公元七世纪中叶)在位时算起,至藏王朗达玛于公元841年废除佛教为止,已达二百年之久,这一期间是佛教的传播和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此时只有被后人称为“旧派”的宁玛巴,但尚未产生诸多教派。
后弘期,是从公元十世纪后半期开始,直至十五世纪创立最大教派格鲁巴(黄教)为界定,近五个世纪。这一期间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也是产生许多互不隶属的不同教派的时期,除前弘期已经产生的宁玛派外,诸如:公元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钟敦巴•嘉维群乃创建热振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了噶当派;公元1073年,昆 贡却杰布创建萨迦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了萨迦派;公元1121年,克朱穷布南觉创建香雄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了香巴噶举派;与此同年,米拉日巴的弟子达波拉杰创建达拉岗布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了达波噶举派;公元141O年,宗喀巴大师创建甘丹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了格鲁派。另外还有希解派、觉域派、夏鲁派、觉囊派等等教派。
以上诸多教派都有各自独树一帜的理论学说和值得炫耀后世的实践。下面对此作一一介绍。
一、宁玛派及其“大圆满”法
A、宁玛派简说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宁玛一词的意思为“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目前有些汉文书或文章中则俗称“红教”或“红帽派”,这是因宁玛派僧侣头戴红色僧帽而来的俗名,此称呼不太妥切。宁玛派认为,该宗派的思想仪轨等传承源于“前弘期”时的莲花生大师,这样宁玛派便成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派别。实际上,宁玛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也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形成的,因为在“前弘期”时没有新旧之宗派可分,而且“在显教方面,无新旧之分,新旧二派之说,乃是纯粹以密教宏传情形来划分的。对于这个新旧划分,其说法颇不一致,最普遍的说法,是指以班智达弥底(念智称)来藏以前所译续部,则称为旧派密咒;仁钦桑布译师以后所译续部,则名为新派密咒。”(注:《土观宗派源流》61页,土观•却吉尼玛著,西藏人民出版1984年汉文版)。由此可见,宁玛派取名为古派或旧派,主要是它继承了从“前弘期”流传下来的密教思想以及相关仪轨。
由于早期的宁玛派采取秘密单传的传教形式,既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教义,又没有固定的权威性寺院,而且其僧侣组织比较松散,故追述它的历史有一定的难度。后来随着“后弘期”诸多宗派的蓬勃发展,宁玛派的教义及其传承又趋于庞大复杂,现在一般有三种传承之说,即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以及甚深净境传承。
在此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初期阶段,有三位宁玛派大师为宁玛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如“到十一世纪有封建主素尔波且(1002—IO62年,本名释迦迥乃)父子三代系统地整理了宁玛派经典,并建立了邬巴垅寺,从此宁玛派形成为一个教派。”(注:《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60页,丁汉儒等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所谓的“三素尔”在宁玛派史上有了一定的影响。
至于“三素尔”的历史,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有记载:“娘传素波齐•释迦迥乃。索的弟子后出四尖端和一锋芒共五人,其外还有一百零八位大瑜伽者。四尖端中最胜者为素穹•协饶扎(智称)。素穹别名德协甲倭瓦(善逝大胡子)。他有弟子号为四柱、八梁、十六椽、三十二桷、二大瑜伽士、一狂徒、二平庸、二达古若和二无用者等。素穹之子号称为金刚手化身即卓浦巴•释迦僧格。卓浦巴有弟子号为四麦、四纳、四敦共十二位。”我们从“三素尔”的传承及其众多门徒来看,当时“三素尔”的影响很大。
大素尔•释迦迥乃是十一世纪初的人,他主要创建邬巴拢寺,使宁玛派具有了从事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从而为宁玛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继承大素尔•释迦迥乃事业,继续弘扬宁玛派的则是素穹•喜饶扎巴。喜饶扎巴(公元1014—1074年)即是大素尔•释迦迥乃的养子,又是得力大门徒,他继任邬巴拢寺寺主,将宁玛派的影响及势力不断扩大。后来喜饶扎巴辞去寺主职位,独自到甲卧地方专修密法达十三年之久,并获得宁玛派的最高大法“大圆满”的境界。因此,喜饶扎巴的别名叫“甲卧巴”,以此宣扬他的威望。
第三个素尔,是素穹•喜饶扎巴的儿子,他叫卓浦巴•释迦僧格(1074—1134年)。卓浦巴•释迦僧格生于其父喜饶扎巴去世的那年,因此,他没有得到父亲的直接传授。然而,卓浦巴通过其父素穹的诸大弟子,完全学到父亲素穹大师的一切教授,并通达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后来卓浦巴•释边僧格在卓浦这个地方修建了一座宁玛派寺院,广弘宁玛派密法,故后人为释迦僧格起了一个别名,即“卓浦巴”。
经过三素尔的不断努力,宁玛派已形成一个有固定寺院、有系统经典、有僧侣组织的完全独立的宗派,并在当时享有盛名。值得说明的是,三素尔的传承属于宁玛派中的经典传承,也是宁玛派中最正统、最权威的传承。
三素尔的传承即经典传承,在藏族地区一直没有中断,比如“卓浦巴弟子中又有藏巴•基敦与尼敦二人。又传藏那威巴,藏传麦敦贡布,麦传喇嘛锁,喇嘛传柏希•释迦威与道那堆,道那堆传索•强巴僧格,索传雍敦•多吉白和降仰•桑珠多吉。雍敦大师是一位德学兼优而又具有佳话遗闻的大德,在新旧诸派中,为人所承认。”(注:《土观宗派源流》65页)。由此可得,三素尔的传承不仅没有间断,而且始终是宁玛派的主流。
另外,还有一位为宁玛派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这就是宁玛派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隆钦饶降巴。隆钦饶隆巴生于1308年,本名叫智美奥色,十二岁出家,在当时的诸多大师前修学宁玛派以及其它宗派的密法。同时,又在桑浦寺学习“慈氏五论”和“法称七因明”等显宗经论。正如“亲近许多善知识,遍学新旧一切密法,也善学慈氏诸论,因明七论等显教法相。后来往桑耶寺,完全得到持明大师的教授,苦志专修,面见本尊,又从童义成学经、幻、心品等教授。”(注:《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67页,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年印行)。因此,隆钦饶降巴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界显、密兼通的著名人物,而且他的著述也颇丰,“依照宁提教授解释“密藏经”义,又造“宁提”法类三十五种,总名喇嘛漾提。又造《胜乘藏》、《实相藏》、《要门藏》、《宗派藏》、《如意藏》、《句义藏》、《法界藏》等七大藏论,分别阐扬大圆满的教义,尤其是宁提中最重要的论典。”(注:《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67页,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年印行)。这些著述不仅涉及新密、旧密,而且包含许多显宗方面的教理。隆钦饶降巴在他的晚年还宣讲宁玛派的又一深奥大法,即“空行宁提”,于1363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总之,隆钦饶降巴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宁玛派的教理教法,而且为宁玛派培养了诸多高僧大德,甚至还为扩大宁玛派的势力作出了杰出贡献。比如,“隆钦饶降巴还到过不丹,并在不丹建立了一座塔尔巴林寺。在不丹境内的宁玛派,是从塔尔巴林寺传授出去的。后来宁玛派又从不丹传到尼泊尔。在近代,不丹、尼泊尔的宁玛派僧人常到康区的佐钦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学习宁玛派的教法。”(注:《西藏佛教史略》95页)。所以,隆钦饶降巴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十七世纪,在五世DL的积极支持下,宁玛派在西藏得到一定发展。五世DL不仅扶持原有宁玛派寺院,如多吉札寺、敏珠林寺等扩大其势力,而且亲自创建新寺——尊胜洲寺,专门传授宁玛派教法;还把噶玛噶举派的创世人都松钦巴在山南洛扎建立的拉隆寺改为宁玛派寺院。自五世DL以来,历届西藏地方政府,每遇战乱、灾害、瘟疫等,都要从桑耶寺请宁玛派僧人进行占卜、作禳解,从而提高了宁玛派在社会上的地位。因此,宁玛派在五世DL时期,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目前,宁玛派虽然遍及整个藏族地区,但其势力不大,主要以四川甘孜地区的噶托寺、佐勤寺和白玉寺,以及西藏山南地区的多吉札寺和敏珠林寺为宁玛派的根本道场和活动中心。
B、“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是宁玛派最主要的秘密法门,宁玛派认为其法门是由莲花生大师为主所传下来的。至于大圆满法如此命名的由来,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和《青史》记载,“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这“空明觉了”中本来就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说获悉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能解脱生死而超过这“空明觉了”,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脏为圆满,众生由于迷失自身的清净心性而流转生死,若能觉悟这种原理就等于证得涅槃,通向极乐世界。换句话…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