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金刚具有多种多样的形象,是一尊最为复杂的神佛像。就一般形象而言,他的身子呈蓝色,放射五色光,都是纯光。有三个头的:居中的是蓝色,居右的是红色,居左的是白色。有四个头的:在前面的是蓝色,愤怒的牙齿伸出嘴外;在右面的是红色,脸带欲望;有后面的是黄色,是静修的模样;在左面的是白色,是肃静的模样,每一张脸上都有三只眼,每一个头上都戴着人头骨的帽子。居中的头发上有多种装饰,由下而上是各种颜色的金刚、半月、小型的金刚萨埵,右手拿铃。左手拿金刚杵,身上装饰着宝石、耳环、手镯、腕圈、腰带、踝环、领巾、珠子,都是金刚石的,虎皮裙子挂在腰间。
时轮金刚有三副肩背,每副由下到上,是蓝、红、白色的。每个肩上有两只胳臂,一共十二只胳臂,头两对是蓝色,外边是红色,上面两对是白色。每一胳臂上有两只手,共有二十四只手:前面四双蓝色,中间四双红色,上方四双白色。每只手的手指,由拇指到小指,依次是黄、白、红、蓝、绿;每一根指头的关节,由尖到掌,依次是蓝、红、白;每一根指上戴有指环,都放光芒,手上拿着各种器具:前面四双手呈蓝色,右边依次拿着金刚、刀、三叉戟、月形刀;左边依次拿着金瓶柄的铃、盾、降魔杵、充满血的人头骨。中间的四双手里红色,右边依次拿着火箭、金刚钩、有声的鼓、锤;左边依次拿着弓、带金刚的套马索、宝石、白莲。下面的四双手呈白色,右边依次拿着轮、枪、杵、斧;左边依次拿着白色螺壳、镜子、金刚的链子、玛哈布拉玛的头。
时轮金刚均为双身像:一身为自己,另一身是他的明妃。明妃身为金黄色,双腿和时轮金刚平行站立,有四个头、八只手。前面的、后面的、右面的、左面的头,各呈黄、白、蓝、红等颜色,每一面头有三只眼。右边的四只手拿着刀、钩、响鼓和珠子;左边的四只手拿着人头骨、套索、百瓣莲花和宝石。在她的头顶中央,有一小型的金刚萨埵,其姿势与时轮金刚完全一致。
时轮金刚和他的明妃以相互拥抱的姿态站在莲花上,他俩伸直右腿,作游戏状。脚下有红色欲望神,欲望神有一个头,四只手,拿着五花箭、弓、套索和钩。他俩的左腿均作弯曲状,脚下是白色可怖妖魔,这妖魔有一个头三只眼四只手,拿着三叉戟、人头骨碗和天杖。欲望神和可怖妖, 魔的明妃恭敬地捧着时轮金刚的脚掌,俯首下视。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看出时轮金刚是一尊极其复杂的神佛像,但要明白他的每一种形象或动作,以及各种不同颜色都象征着特殊的意义。这些在其它章节中有所涉及,在此不赘。
六、希解派及其“坟墓瑜伽”法
A、希解派简说
希解派,是帕丹巴桑杰(?一1117年)创立的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帕丹巴桑杰生于南印度阇若僧河所属的春贝岭,他在印度亲近许多大师并得大成就后,曾五次进藏传教,最后一次从西藏游历到内地五台山等地,故在汉地也享有声誉。相传在西藏培养了无数个门徒,“其最著名的是希解初、中、后三传的弟子。据说初期传承,其弟子为迦湿弥罗阇那古诃耶,由翁波译师作翻译,中期传承,他当以教授付给玛•却吉谢饶、索琼•根顿拔、冈•益西坚赞三人而广宏传。其后期传承,说丹巴到定日朗果寺,有最胜弟子丹巴卡钦、卡琼、毗遮罗卓达、贡噶四人,尤以丹巴贡噶为上首。”(注:《土观宗派源流》第87、88页)。这就是说帕丹巴桑杰在三个时期向三批藏族门徒传授了希解派的三种教法。正如上观•却吉尼玛曾作过的希解派的开头序言词:
丹巴天竺悲悯藏众生,
三次降了能息苦恼的滂沱雨,
众流回聚为一的教授海,
号称希解宗派今将说。(注:《土观宗派源流》第87、88页)。
希解之名,就是因此法能够息灭人间一切苦恼而得之。因为藏语“希解”一词的意思是指“能寂”“寂灭”或“能止息”等。也就是说遵照此派教义修炼,能熄灭人间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并停止生死流转。希解派在理论上提倡对般若性空的认识,在实践上采取一系列苦修的仪轨。《土观宗派源流》指出:“即依于正法能息灭由往昔业力感召以致在此生中得下劣身,多诸疾苦,贫穷空乏,乃至为非人所损害的种种苦恼,使其成为堪修瑜伽之行,所以名为正法能息苦恼。且尚不止此,谓由修习波罗蜜多,能令三有涅槃一切苦恼皆得寂灭,而此教授的精要,亦是在修习波罗蜜多行。”由于修习希解派具备如此的成就,正可谓功德无量,帕丹巴桑杰才吸引了众多藏族门徒。虽然其修行十分艰苦,正如该派僧人大都在荒山老林、葬场墓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苦修,但是希解派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大有人在。比如,“希解派以前已得成就之大德甚多不可计量,著名寺宇,有吉乔桑登贝所建之耀却顶与葛莫却顶二寺。吉乔后有绛森巴及古汝贡匈继承法座。”(注:《土观派源流》第93页)。引言中提到的吉乔桑登贝及其弟子绛森巴和古汝贡匈三位大师大约是公元十四世纪人。可见,十四世纪时希解派已拥有几座寺院,除了上述两座寺院外,帕丹巴桑杰早在公元1097年在定日建过一座寺院。说明希解派在西藏也曾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希解派不仅重在修行苦炼,而且僧人大都脱离社会在旷野中过着简朴的宗教生活,到了十五世纪初,希解派逐渐衰微,终于在藏族地区消失。虽然希解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经不存在,但是它的部分教义及其有些修行仪轨,被其他藏传佛教宗派所吸收,至今仍在流传。
总之,希解派是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在西藏创立的一个较小的密宗派别,主要以师徒相承秘密传授、提倡苦修。认为如此修法可以悟出般若性空的道理,从而熄灭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停止生死流转。为了达到“能寂”“断除我执”,要求修炼者懂得“瞋恨心”是烦恼的根源,根除烦恼的办法就是苦修。甚至舍身。
B、奇妙的“坟墓瑜伽”法
“坟墓瑜伽”法,是希解派奉行的主要秘密修持法。修持此法时多选择荒野墓地等偏僻地带,所以称其为“坟墓瑜伽”法。正如佛教密宗从很早时代就开始提倡的那样,密宗修持者或瑜伽行者经常在墓地进行静修禅定,并度过一段不算很长的时期。这在藏传密宗的观点看来,修持者在死者的尸体被慈悲地作为施物而奉献给秃鹫的天葬场静虑禅定,则会获得特殊的成就。比如,对尸体的解剖以及尸体的腐烂将有效地影响修持者的无常真谛的思想,从而产生迅速断灭人生轮回的信念;还有助于认识并排除一切欲望,特别对名色肉欲的排除。
土观•却吉尼玛指出:“觉域的意义,是依教授之作用而立的名。说以慈悲菩提心能断自利的作意,以空性见,能断轮回根本,此二和合有断四魔等的功能,故立此名。也有写此字为“角”的,意为“行”,即行菩萨所行持的方便智慧之道,故有此名称。”(注:《土观宗派源流》第93页)。由此得知,觉域虽有两种写法,但其意思基本一致,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
觉域派的教法也是源于帕丹巴桑杰的学说,所以,土观•却吉尼玛对觉域派这样称呼道:“希解派的旁支觉域派”。由此可见,两支宗派的密切关系。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帕丹巴桑杰第三次进藏时,将“觉”的教授传给觉丹•索南喇嘛和雅隆•玛热赛布,雅隆•玛热赛布又传授给其侍者宁巴赛荣,宁巴赛荣传授给孜敦和松敦二人。孜敦传年敦,松敦传格丹舍摩,格丹舍摩传藏敦,藏敦又传宁敦等人。这一传承均为男僧,所以,后来称其为“男觉派”。觉丹•索南喇嘛将“觉”传授给女弟子玛久拉珍,从她开始传承下来者大多数为女性尼姑。正如“男女弟子中得成就者有二十一人。其中女子得成者十八人。”(注:《土观宗派源流》第93页)。这里指的是玛久拉珍的门徒。因此,从玛久拉珍传承下来的被称为“女觉派”。故在觉域派的历史上出现了两大传承。
觉城派虽然从公元十一世纪末开始形成,并在藏区兴盛流传,但由于此派没有严密的制度,组织纪律涣散,特别是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觉域派的寿命也与希解派一样,到十五世纪末逐渐衰落。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消声匿迹的觉域派,迄今依旧主要由尼姑继承和传播,相沿不绝。
觉域派依据的是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密咒相随顺而行持的法门,其教义源于广中略三品《般若经》,尤其以《集经》为根本,因此,觉域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很少存在,只有一部分尼姑传承,但它的教义教规则被藏传佛教的其它宗派所吸收。正如“因为觉法宏传于没有教别的其他派中,于是各随自宗的爱着对其见地与修行方面,很显然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讲解。”(注:《土观宗派源流》第94页)。的确如此,觉域派的学说不仅融入各宗派的教理之中,而且其要义在藏族近代史上引起过几次小型宗教学潮。对此,土观•却吉尼玛曾用优美的诗词作了如下概括:
他已不存在什么妄想分别,
但为化度有缘而变化游戏,
随其所应而示以无量化行,
随其所欲而赐予殊胜悉地。
丹巴桑杰是老父名,
用波罗蜜多道的心要,
父续母续的究竟要门,
宣说与无量数的雪域之人。
一切成就者的密意精华,
摄集一切法的无上妙药,
它名为能息众生苦恼之道,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