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P4

  ..续本文上一页人物,享誉即身证得“殊胜悉地”的高僧。

   上述玛尔巴、米拉日巴两位噶举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本书第二章里已有详述,在此不赘。

   米拉日巴的大半生虽然隐居在深山僻壤之中,可他吸引了众多门徒,其中取得成就者不少,以热琼巴和达波拉杰为上首。

   达波拉杰(1079—1153年),是达波噶举的创始人,幼年学医,所以称为“拉杰”(即医生的尊称),本名叫索南仁青,后来他在达布建岗波寺,又被称为岗波巴。达波拉杰在二十五岁时他的妻子突然病死,为此他十分悲痛,从此转向宗教,二十六岁时便出家受了比丘戒,并从噶当派学僧那里听闻噶当派教法。三十二岁时听到米拉日巴的德誉,生起很深的敬信,遂去往西藏西部依止米拉日巴学法。米拉日巴立刻发现达波拉杰的特殊才能,遂将自己掌握的全部教法传授给他。达波拉杰仅用十三个月的时间,将米拉日巴传授的深奥密法完全消化。然后,遵照米拉日巴上师的教诲,返回前藏静修。三年后又依照上师所嘱,遍往各静处专修,不与常人共住。十二年后建立岗波寺,说法摄众,并将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所传“大手印”教授结合起来撰写了一部专著,即《道次第解脱庄严论》,从而创立了新的教义,人们称其为“达波噶举”。达波拉杰于1156年去世,由其侄子次成宁布(1116—1169年)接任达波噶举的传承,在岗波寺继续宏扬达布噶举。

   总之,噶举派自从玛尔巴译师、米拉日巴,以及达波拉杰等高僧的相继阐扬之后,其发展之速,范围之广,皆超过藏传佛教其它所有宗派。

   波拉的诸多弟子中出现四位著名人物,即都松钦巴(1110一1193年)、帕木主巴(1110—1170年)、达波贡措和拔绒瓦。

   都松钦巴,本名叫却吉扎巴,是噶玛噶举的创始人,出生于西康。都松钦巴于1147年在昌都地区建噶玛丹萨寺,由此得名噶mb;1187年又在拉萨西北的堆垅修建粗普(或楚普)寺,该寺后来成为噶玛噶举的主寺。

   噶玛噶举支派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采取活佛转世的宗派。该派先后建立了几个活佛转世系统,其中黑帽系和红帽系最为著名。

   帕木主巴,本名叫多吉杰布,生于西康南部的智垅那雪地方,他创立了帕主噶举。帕木主巴十九岁时侍从一位富人进藏游学,有机会学到宁玛、噶当、萨迦等宗派的教法,后拜达波拉杰为师,专门研习达波拉杰创立的新教法,后来他回到故乡西康,在蔡岗收徒传法,名声大增。于1158年帕木主巴又来到帕木主地方(今山南泽当一带)修建一座小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丹萨替寺。丹萨替寺的建立标志着帕主噶举正式创立。帕本主巴一直住在丹萨替寺,最后在该寺去世。1651年降曲坚赞又在山南泽当修建一座寺院,即泽当寺。丹萨替寺以修密法为主,泽当寺以讲授显宗经论为主。

   值得说明的是,帕主噶举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派曾同朗氏家族一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并统治卫藏地区达一百三十多年,直到1481年才由其属部后藏的仁蚌巴政权推翻。

   另外,帕本主巴在丹萨替收徒传教,其中许多门徒在康藏各地建立自己的寺院,又相继形成八个分立派别。故在帕主噶举一系中又出现八个支系。

   拔绒瓦,即达玛旺久(约公元十二世纪中叶人),他创立拔绒噶举而得名拔绒瓦。拔绒瓦在后藏昂仁地方修建拔绒寺,广收门徒,传授密宗大手印法门和显宗大手印境界,并自成一系,称为拔绒噶举。拔绒瓦去世后,该寺主持由其家族世代相承。因此,拔绒噶举随着该家族内部的不断纷争而很快衰绝了。

   向蔡巴•尊珠札(1123—1194年),本名达玛札,二十六岁时出家受比丘戒,改法名为尊珠札,他是蔡巴噶举的创立人。向蔡巴在三十岁时拜达波拉杰的侄子次成宁布为师,学习达布噶举的一切教法,后来得到拉萨附近的蔡公堂地方的封建主噶尔•嘉威琼乃的支持,于公元1175年在蔡奚卡建立蔡巴寺,蔡巴噶举由此传出。公元1187年又在蔡巴寺附近建立公堂寺。从此蔡巴寺和公堂寺成为蔡巴噶举发展、扩大其势力的主要基地。1268年,当时任蔡巴寺主的桑杰欧珠被元朝受封为蔡巴万户长,蔡巴遂成为前藏比较重要的一个地方势力。后来被帕木主巴击败,公堂寺也被毁。从此蔡巴噶举走向衰落,最后格鲁派兴起,蔡巴寺和公堂寺改为格鲁派寺院,蔡巴噶举选告断绝。

   以上所述噶玛噶举、帕主噶举、拔绒噶举和蔡巴噶举,是从达波中分出来的四大支派。其中帕主噶举中又分出八支小派,现列表如下,具体看有关书籍,在此不赘。

  

   B、“大手印”法

  

   “大手印”法是噶举派的主要秘密教法,也是一种无上密法。值得注意的是,“大手印”并非密教身、语、意三密中的身密,即以手结印契的“手印”。实际上,“大手印”是一种大象征、大相应,象征禅定中个体意识同宇宙本体相应而融合为一,得见圆明自性的一种光明纯洁的境界。 

   “大手印”,梵文为嘛哈母渣(Mahamudra),汉文可译作“大象征”“大印”等,印者,是表记和象征之意;大者,为无所不包、至高无上之意。“大印”实指心灵妙明之境,指玄奥的精神照耀。藏文译名中,在“大印”两字中间又加入“手”字,“手”字指佛的手,表示佛之如所有尽所有,二无分别,及空、乐、智慧,为尊重佛典之意。

   进一步讲,大手印为修持密法取得最高成就、证悟和智慧的象征。从修持入定的角度来看,大手印就是在甚深入定的境界中呈现出的光明性体,如自性、实相、菩提、法身、真如、真空体性、宇宙本体等都是表达这种意思的不同名称。换句话说,大手印是个体意识(小我)与宇宙意识(大我)融合为一的象征,或者一弹指间得到证悟的象征。

   大手印内容丰富、种类很多,诸如恒河大手印、大手印瑜伽法、大手印技法、大手印禅修法、大手印心法、开顶大手印等。其中最为著名者有两种:即恒河大手印和大手印瑜伽法。但是恒河大手印属于顿法,是极其高深的一种法门,即上师具有无上的加持力,观弟子机缘成熟,实行心的刺激感应,一弹指间,让弟子刹那悟道。所谓心的刺激感应,并无一定方法,有成就的上师对于自己弟子的定力基础以及心理状态,十分了解,因此唯有上师能给予自己的弟子以心的刺激。这样,修习恒河大手印就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上上根器的弟子才能学;其二是有大成就的上师才能教。所以,修持恒河大手印的人很少。而大手印瑜伽法属于渐法,因其循序渐进的修持法,深受广大藏密爱好者的喜欢且成为普及面很广的一种功法,而且是噶举派的基础性密法。

   《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噶举派先德关于大手印道立为四种瑜伽之说:一、专注内心,名为专注;二、由悟内心离诸戏论,名为离戏论;三、由悟心境一味,名为一味;四、由离有相而修,名为无修。这四瑜伽,桑昌法主郭仓巴承认:初是胜解行地,二是见道,三是由二地至七地,四是后三清净地体性。”可见,大手印瑜伽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理想法门,此法还分为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种层次,可谓大手印四瑜伽。此即:一、专一瑜伽,收摄音念专注于一,或专注呼吸修宝瓶气功(瓶气),或专注某一小物体,或专注佛像,旨在令心专一而渐达寂定;二、离戏瑜伽,修专一瑜伽达心寂念定后,反观内心,从而得入空寂定境,即“明心见性”;三、一味瑜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前所得定心不乱,观所见一切如梦如幻,渐达动静不二、心境不二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动静不二地步,则不须观想、摄心,不起任何摄心之念即为禅修,谓之“无修之修”。由此得知,大手印四瑜伽法,层次分明,修行者可循序以进,拾阶而上,实为普通人可修的一种绝妙功法。下面对大手印四瑜伽法的修炼方法作分别介绍:

   1、水乳交融,无二无别水乳交融,无二无别,即专一瑜伽法,为大手印四瑜伽之一。专一瑜伽法分为专注于物体和不专注于物体两种修炼法。

   专注于物体瑜伽又分为专注于无气息物体瑜伽和专注于有气息物体瑜伽两种修法。

   专注于无气息物体瑜伽,这一修炼法又有专注小球或小木块法和观想佛像、字像、明点法两项。

   专注小球或小木块法:

   修炼者面前放置一小球或小木块,专注视之。不准忘却此物,也不可认明此物,但须集中视线专注视之。

   在定睛注视此物的同时,观想金刚上师坐于自己的头顶上与佛无异,并至诚恭敬地念诵:

   愿得上师加持,至高无上的“大手印”获得成就。

   然后观想金刚上师缩身由自己顶门而入,自己的心融入上师的真如之心,如水乳交融,成为一体,无二无别,尽量持久。

   这种修炼方法,能使修炼者心神凝聚,增长知觉的敏锐。在修炼中遇到各种困难,如昏沉,应集中精神凝视或在旷野的幽静中习定;如生性呆滞,也可用这种方法,集中心力训练;如心不安静或散乱者,应隐居深密静处,减低专注,放松身心。

   观想佛像、字像、明点法:

   修炼者前面放置一绘画或塑铸之佛像,专注于此。或观佛身之殊胜庄严,色如磨亮之黄金,光轮环在头顶上,三重法衣披在身上,历历如在目前。此为观想佛像法。

   修炼者观一月轮在自己前方,大如指甲,白色光明,上有藏文“吽”字,笔划细如毛发。“吽”字通常象征心之本性。此为观想字像法。

   接着观想明点法。一般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在火化的灰烬中,往往发现有舍利子,圆如珠,这就是种子。藏密认…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