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諸派及其理論與實踐▪P4

  ..續本文上一頁人物,享譽即身證得“殊勝悉地”的高僧。

   上述瑪爾巴、米拉日巴兩位噶舉派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本書第二章裏已有詳述,在此不贅。

   米拉日巴的大半生雖然隱居在深山僻壤之中,可他吸引了衆多門徒,其中取得成就者不少,以熱瓊巴和達波拉傑爲上首。

   達波拉傑(1079—1153年),是達波噶舉的創始人,幼年學醫,所以稱爲“拉傑”(即醫生的尊稱),本名叫索南仁青,後來他在達布建崗波寺,又被稱爲崗波巴。達波拉傑在二十五歲時他的妻子突然病死,爲此他十分悲痛,從此轉向宗教,二十六歲時便出家受了比丘戒,並從噶當派學僧那裏聽聞噶當派教法。叁十二歲時聽到米拉日巴的德譽,生起很深的敬信,遂去往西藏西部依止米拉日巴學法。米拉日巴立刻發現達波拉傑的特殊才能,遂將自己掌握的全部教法傳授給他。達波拉傑僅用十叁個月的時間,將米拉日巴傳授的深奧密法完全消化。然後,遵照米拉日巴上師的教誨,返回前藏靜修。叁年後又依照上師所囑,遍往各靜處專修,不與常人共住。十二年後建立崗波寺,說法攝衆,並將噶當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所傳“大手印”教授結合起來撰寫了一部專著,即《道次第解脫莊嚴論》,從而創立了新的教義,人們稱其爲“達波噶舉”。達波拉傑于1156年去世,由其侄子次成甯布(1116—1169年)接任達波噶舉的傳承,在崗波寺繼續宏揚達布噶舉。

   總之,噶舉派自從瑪爾巴譯師、米拉日巴,以及達波拉傑等高僧的相繼闡揚之後,其發展之速,範圍之廣,皆超過藏傳佛教其它所有宗派。

   波拉的諸多弟子中出現四位著名人物,即都松欽巴(1110一1193年)、帕木主巴(1110—1170年)、達波貢措和拔絨瓦。

   都松欽巴,本名叫卻吉紮巴,是噶瑪噶舉的創始人,出生于西康。都松欽巴于1147年在昌都地區建噶瑪丹薩寺,由此得名噶mb;1187年又在拉薩西北的堆垅修建粗普(或楚普)寺,該寺後來成爲噶瑪噶舉的主寺。

   噶瑪噶舉支派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采取活佛轉世的宗派。該派先後建立了幾個活佛轉世系統,其中黑帽系和紅帽系最爲著名。

   帕木主巴,本名叫多吉傑布,生于西康南部的智垅那雪地方,他創立了帕主噶舉。帕木主巴十九歲時侍從一位富人進藏遊學,有機會學到甯瑪、噶當、薩迦等宗派的教法,後拜達波拉傑爲師,專門研習達波拉傑創立的新教法,後來他回到故鄉西康,在蔡崗收徒傳法,名聲大增。于1158年帕木主巴又來到帕木主地方(今山南澤當一帶)修建一座小寺,這就是後來著名的丹薩替寺。丹薩替寺的建立標志著帕主噶舉正式創立。帕本主巴一直住在丹薩替寺,最後在該寺去世。1651年降曲堅贊又在山南澤當修建一座寺院,即澤當寺。丹薩替寺以修密法爲主,澤當寺以講授顯宗經論爲主。

   值得說明的是,帕主噶舉與政治的關系最爲密切,該派曾同朗氏家族一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並統治衛藏地區達一百叁十多年,直到1481年才由其屬部後藏的仁蚌巴政權推翻。

   另外,帕本主巴在丹薩替收徒傳教,其中許多門徒在康藏各地建立自己的寺院,又相繼形成八個分立派別。故在帕主噶舉一系中又出現八個支系。

   拔絨瓦,即達瑪旺久(約公元十二世紀中葉人),他創立拔絨噶舉而得名拔絨瓦。拔絨瓦在後藏昂仁地方修建拔絨寺,廣收門徒,傳授密宗大手印法門和顯宗大手印境界,並自成一系,稱爲拔絨噶舉。拔絨瓦去世後,該寺主持由其家族世代相承。因此,拔絨噶舉隨著該家族內部的不斷紛爭而很快衰絕了。

   向蔡巴•尊珠劄(1123—1194年),本名達瑪劄,二十六歲時出家受比丘戒,改法名爲尊珠劄,他是蔡巴噶舉的創立人。向蔡巴在叁十歲時拜達波拉傑的侄子次成甯布爲師,學習達布噶舉的一切教法,後來得到拉薩附近的蔡公堂地方的封建主噶爾•嘉威瓊乃的支持,于公元1175年在蔡奚卡建立蔡巴寺,蔡巴噶舉由此傳出。公元1187年又在蔡巴寺附近建立公堂寺。從此蔡巴寺和公堂寺成爲蔡巴噶舉發展、擴大其勢力的主要基地。1268年,當時任蔡巴寺主的桑傑歐珠被元朝受封爲蔡巴萬戶長,蔡巴遂成爲前藏比較重要的一個地方勢力。後來被帕木主巴擊敗,公堂寺也被毀。從此蔡巴噶舉走向衰落,最後格魯派興起,蔡巴寺和公堂寺改爲格魯派寺院,蔡巴噶舉選告斷絕。

   以上所述噶瑪噶舉、帕主噶舉、拔絨噶舉和蔡巴噶舉,是從達波中分出來的四大支派。其中帕主噶舉中又分出八支小派,現列表如下,具體看有關書籍,在此不贅。

  

   B、“大手印”法

  

   “大手印”法是噶舉派的主要秘密教法,也是一種無上密法。值得注意的是,“大手印”並非密教身、語、意叁密中的身密,即以手結印契的“手印”。實際上,“大手印”是一種大象征、大相應,象征禅定中個體意識同宇宙本體相應而融合爲一,得見圓明自性的一種光明純潔的境界。 

   “大手印”,梵文爲嘛哈母渣(Mahamudra),漢文可譯作“大象征”“大印”等,印者,是表記和象征之意;大者,爲無所不包、至高無上之意。“大印”實指心靈妙明之境,指玄奧的精神照耀。藏文譯名中,在“大印”兩字中間又加入“手”字,“手”字指佛的手,表示佛之如所有盡所有,二無分別,及空、樂、智慧,爲尊重佛典之意。

   進一步講,大手印爲修持密法取得最高成就、證悟和智慧的象征。從修持入定的角度來看,大手印就是在甚深入定的境界中呈現出的光明性體,如自性、實相、菩提、法身、真如、真空體性、宇宙本體等都是表達這種意思的不同名稱。換句話說,大手印是個體意識(小我)與宇宙意識(大我)融合爲一的象征,或者一彈指間得到證悟的象征。

   大手印內容豐富、種類很多,諸如恒河大手印、大手印瑜伽法、大手印技法、大手印禅修法、大手印心法、開頂大手印等。其中最爲著名者有兩種:即恒河大手印和大手印瑜伽法。但是恒河大手印屬于頓法,是極其高深的一種法門,即上師具有無上的加持力,觀弟子機緣成熟,實行心的刺激感應,一彈指間,讓弟子刹那悟道。所謂心的刺激感應,並無一定方法,有成就的上師對于自己弟子的定力基礎以及心理狀態,十分了解,因此唯有上師能給予自己的弟子以心的刺激。這樣,修習恒河大手印就要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上上根器的弟子才能學;其二是有大成就的上師才能教。所以,修持恒河大手印的人很少。而大手印瑜伽法屬于漸法,因其循序漸進的修持法,深受廣大藏密愛好者的喜歡且成爲普及面很廣的一種功法,而且是噶舉派的基礎性密法。

   《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噶舉派先德關于大手印道立爲四種瑜伽之說:一、專注內心,名爲專注;二、由悟內心離諸戲論,名爲離戲論;叁、由悟心境一味,名爲一味;四、由離有相而修,名爲無修。這四瑜伽,桑昌法主郭倉巴承認:初是勝解行地,二是見道,叁是由二地至七地,四是後叁清淨地體性。”可見,大手印瑜伽法是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理想法門,此法還分爲專一、離戲、一味、無修四種層次,可謂大手印四瑜伽。此即:一、專一瑜伽,收攝音念專注于一,或專注呼吸修寶瓶氣功(瓶氣),或專注某一小物體,或專注佛像,旨在令心專一而漸達寂定;二、離戲瑜伽,修專一瑜伽達心寂念定後,反觀內心,從而得入空寂定境,即“明心見性”;叁、一味瑜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前所得定心不亂,觀所見一切如夢如幻,漸達動靜不二、心境不二的境界;四、無修瑜伽,到動靜不二地步,則不須觀想、攝心,不起任何攝心之念即爲禅修,謂之“無修之修”。由此得知,大手印四瑜伽法,層次分明,修行者可循序以進,拾階而上,實爲普通人可修的一種絕妙功法。下面對大手印四瑜伽法的修煉方法作分別介紹:

   1、水乳交融,無二無別水乳交融,無二無別,即專一瑜伽法,爲大手印四瑜伽之一。專一瑜伽法分爲專注于物體和不專注于物體兩種修煉法。

   專注于物體瑜伽又分爲專注于無氣息物體瑜伽和專注于有氣息物體瑜伽兩種修法。

   專注于無氣息物體瑜伽,這一修煉法又有專注小球或小木塊法和觀想佛像、字像、明點法兩項。

   專注小球或小木塊法:

   修煉者面前放置一小球或小木塊,專注視之。不准忘卻此物,也不可認明此物,但須集中視線專注視之。

   在定睛注視此物的同時,觀想金剛上師坐于自己的頭頂上與佛無異,並至誠恭敬地念誦:

   願得上師加持,至高無上的“大手印”獲得成就。

   然後觀想金剛上師縮身由自己頂門而入,自己的心融入上師的真如之心,如水乳交融,成爲一體,無二無別,盡量持久。

   這種修煉方法,能使修煉者心神凝聚,增長知覺的敏銳。在修煉中遇到各種困難,如昏沈,應集中精神凝視或在曠野的幽靜中習定;如生性呆滯,也可用這種方法,集中心力訓練;如心不安靜或散亂者,應隱居深密靜處,減低專注,放松身心。

   觀想佛像、字像、明點法:

   修煉者前面放置一繪畫或塑鑄之佛像,專注于此。或觀佛身之殊勝莊嚴,色如磨亮之黃金,光輪環在頭頂上,叁重法衣披在身上,曆曆如在目前。此爲觀想佛像法。

   修煉者觀一月輪在自己前方,大如指甲,白色光明,上有藏文“吽”字,筆劃細如毛發。“吽”字通常象征心之本性。此爲觀想字像法。

   接著觀想明點法。一般修煉到一定程度的人,在火化的灰燼中,往往發現有舍利子,圓如珠,這就是種子。藏密認…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諸派及其理論與實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