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藏密藝術智慧
在藏族地區,宗教與藝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形影不離。在很多情況下,藏族藝術是伴隨藏傳佛教的發揚光大而興盛發達起來的。這是因爲宗教在文化中屬于幻覺和未來,是人的心理中的一種恒常的內容,而藝術則成爲這些幻覺的物化形象。比如,過去在藏族地區幾乎沒有爲表現藝術而藝術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存在爲藝術的藝術。諸如繪畫、塑像、雕刻以及建築等都基本上屬于宗教性質,主要是表現神靈形象或意旨。根據藏傳佛教的理論,自我最終是不存在的,所以表現自我毫無實際價值。美如果脫離了神的生活就變得毫無意義,神生活的屬性與真理、善良緊密相連。單純的唯美主義在藏族的傳統藝術中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藏族傳統藝術十分注重畫像塑造的精確性和形式的真實性。因此,藏族傳統藝術那無暇的自然美感、線條感及其色彩感,無不使人贊歎不已。而且藏傳佛教認爲,塑造神佛形象既是引向解脫的虔誠行爲,又被視爲對修禅和入教的支持。這一信念普遍激發了藏族藝術家們的創造性靈感。佛教藝術很早就在印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佛教傳入西藏時,它是作爲理論、信仰和哲學而傳入的。並伴隨著高度發展的藝術形式。藏族宗教藝術在它的形成過程中同時受到印度藝術、尼泊爾藝術、中亞藝術及我國漢地藝術的影響,可以說藏族宗教(傳統)藝術是衆多藝術的綜合産物,這就是藏族藝術獨具一格的特點。故有人寫道:“我們不論到哪個喇嘛廟參觀,都會對它那金碧輝煌的壁畫,精細豔麗的唐喀(卡),以及那形態各異,造型生動的銅雕、泥塑等藝術品發出由衷的贊歎,西藏佛教美術真是太偉大了。”(注:引自金申著《喇嘛廟——佛的世界》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年版)。的確如此,寺院建築、雕塑、彩飾壁畫,形成叁位一體的藏傳佛教藝術。
在此值得說明的是,雖然藏族藝術大都服務于現實中的宗教,但是其中的宗教感情與審美感情融爲一體,表現出對人生幸福的一種積極追求的精神。比如,當藏傳密宗將人們置身于宗教儀式、宗教殿堂和神佛菩薩的形象面前時,就會滋生出一種人與宇宙、人與神佛合二爲一的崇高感情,這是一種宗教體驗。人類自身的最大潛力就在這種體驗中得以實現。特別在藏傳密宗的各種壇城或神佛形象將人帶入一種超脫的迷茫境界,進入一種脫俗的心理狀態,使每個信徒在無限的想象中得到安慰、滿足和激勵。實際上,這就是藏密藝術的特殊魅力,同時,它又是藏族人民高超精深的智慧的一種表現形式。由于篇幅所限,本章只介紹藏密藝術的幾種代表作品。
一、奧妙的宗教藝術
藏族宗教藝術的特色最爲生動具體地表現在藏傳佛教的繪畫之上,因爲藏族地區的寺院在最初創建之時,就伴隨著佛教繪畫。藏族繪畫的主旨在于以可見形象幫助人們理解佛教哲學和宗教的深奧信條。而繪畫中最爲奧妙者即是:八寶吉祥、生存圈和曼陀羅。故此僅就這叁大奧妙藝術作如下一一介紹。
A、八寶吉祥
八寶吉祥,藏語稱“紮西達傑”,是藏族繪畫中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含的一種組合式的繪畫精品。大多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型。其意義無論是在繪畫、雕刻,還是在雕塑中都是相同的。這八種吉祥物的標志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
吉祥網,藏語稱“白武”,又稱無限之紐、吉祥相等。對此有多種解釋。“無限之紐,梵文稱爲室利鞅鞅(Sri— ra—tsa)和塞縛悉底迦(Svastika)一起在印度同被視作吉祥的象征,即一般書寫成的卐字。印度教所奉的毗紐天(risnu)胸前有此標記。中國翻譯印度佛典之際,將此字譯成“吉祥相”,是西藏八吉祥之一,象征愛情和獻身。”(注:參見藤田弘基著《西藏佛教密法》(臺灣)武陵出版社1984年版)。這是對吉祥網的比較原始的解釋。按藏傳佛教的解釋,吉祥網象征著代表有關宇宙的所有理論和哲學的《梵網經》(佛教書名)。它還象征著,如果跟隨佛陀——達磨之網,就有能力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珠寶。
蓮花,藏語稱“白瑪”。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品質,被視作開悟煩惱(泥土)的菩薩德性的象征。在印度,以顔色區分紅蓮、白蓮、青蓮。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西藏,蓮花生長十分困難,因此被認爲是想象中的花。藏傳佛教一般認爲蓮花象征著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
寶傘,藏語稱“鬥”。根據《西藏佛教密法》,傘原指太陽照耀的印度,後來引申爲爲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而被使用的遮陽物品。當時。因爲撐傘的人都只限于王侯、貴族及得道高僧等身份地位崇高的人,因此被當作權威的象征。在佛教中,由避兔陽光直射而轉爲守護佛法的意思,尤其是持有白傘而佛格化的白傘蓋佛母被廣大的信徒們所膜拜、敬仰。藏傳佛教則認爲寶傘象征著佛陀教誨的權威。
白海螺,藏語稱“東嘎”,又稱法螺貝。白海螺是大貝殼的一種,經過加工後作爲吹奏樂器。佛教中,以釋尊說法聲聞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色海螺最爲受尊崇,被視作名聲遠揚叁千世界之象征,也就是說白海螺象征著達磨回蕩不息的聲音。
金輪,藏語稱“闊羅”,又名*輪。根據《西藏佛教密法》,古代印度在輪軸上裝了銳利的刀,憑借在地上旋轉輪軸以殺傷或消滅敵人。因此,輪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殺傷力很強的武器。後來,輪被佛教用來作爲一種象征物,意味著佛陀有關教法即真理之訓誡。佛陀說法即是轉*輪。今日印度國旗所用的*輪標記就是皈依佛教的名王阿育王刻于石柱上的*輪。藏傳佛教認爲,*輪象征著佛陀教義的傳播。
勝利幢,藏語稱“尖參”。根據《西藏佛教密法》,勝利幢,梵文爲dhvaja,是古代印度的一種軍旗。後來佛教用來爲對治煩惱得解脫的勝利的象征。在西藏,更用以比喻十一種煩惱對治力:戒、定、智慧、解脫、大悲、空無相無願、方便、無我、悟緣起、離偏見、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性清淨。故藏傳佛教認爲,勝利幢象征著修成正果的勝利。
寶瓶,藏語稱“翁巴”,又叫不朽花瓶。瓶原是盛水容器,佛教將它作爲自己的吉祥物,內裝寶石或聖水(甘露)。在西藏,瓶中還插孔雀羽毛或如意樹(大都以一種有香味的柏樹代替)。藏傳佛教認爲,寶瓶象征著阿彌陀佛或花密,因而也象征著靈魂的永生不死。
金魚,藏語稱“賽聶”,又稱黃金魚,是藏族八寶吉祥之一。魚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動物。因爲魚能夠自由自在地遊于水中,佛教以其象征超越世間、自由闊達、得解脫的修行者。在西藏,通常以雌雄金魚一對象征解脫的境地,又象征著複蘇、永生、再生等等。金魚還可以認爲是慧眼的象征,因爲魚的眼睛可以透視混濁的泥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衆多的八寶吉祥圖案中,各八寶吉祥的標志還直接代表著佛陀身體的不同部位,如寶傘代表佛陀頭,勝利幢代表佛陀之身,寶瓶代表佛陀的喉嚨,金魚代表佛陀的眼睛,海螺代表佛陀之語,蓮花代表佛陀的舌頭,吉祥網代表佛陀之意,金輪代表佛陀之足。近代以來,這組八寶吉祥的圖案或標志在藏族地區被廣泛地用來作爲裝飾。這樣,神聖八寶吉祥便進入了千家萬戶,爲普通俗家人所享用。在建築的牆壁、天花板和柱子上都繪有八寶吉祥的圖案,甚至在金屬、木頭、石板和陶瓷上也刻有八寶吉祥的圖案,比如在西藏最受喜愛的一種陶瓷碗上就標有完整的八寶吉祥圖案,人們稱其爲八寶吉祥碗。從藏傳佛教的角度講,如此廣泛地繪製八寶吉祥的圖案,可以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必須恪守的宗教信條。
B、生存圈
生存圈,藏語稱“斯貝闊羅”,意即世間輪回。因此,生存圈又稱生命輪回,是藏族繪畫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深奧意義的一幅大圖畫。它常以壁畫和唐卡兩種形式出現于各個寺院內,在寺院內又一般見于大經堂或大殿進口處的牆壁上,是一幅巨大的壁畫,實際上也就是一幅將生死輪回當作虛幻的驅使對象的畫。輪回,梵文作Samsara,意爲“流轉”,即人的靈魂並不因身體的死亡而消失,而是轉入另外一個實體當中,如此循環往複,永不休止,猶如車輪不停地轉動。這就是藏傳佛教輪回思想的主要依據,生存圈便是藏傳佛教用來表示輪回現象的一個圖案,圖案內繪有生、死、再生之因果現象,是轉生輪回的標志,凡人的出世入世,無不在輪回內循環,唯獨潛心修習佛教、獲得解脫,才能步入極樂世界,超然輪回之外。生存圈是一個圓形(圓環)的圖案,表示永遠繼續之生死。整個生存圈被一個巨大而凶猛的魔王四掌支撐著,他就是閻羅法王,又名閻摩獄主,藏語稱“辛傑曲嘉”。閻羅法王代表著反映整個世界都控製在其掌中的無明;閻羅法王頭戴五個死人頭組成的王冠,分別代表著五根、五幻想、五逆罪和五蘊,正好成爲壇城中心五耆那象征的一切之對立面。
在生存圈外的上角繪有佛陀站立像,以顯示其超乎輪回之外。佛陀以其手結契印指出,正確地理解教法和遵守萬能的佛法是唯一的解脫之道,還提示有情衆生在無數劫的苦和涅槃大樂以及幻果之間進行選擇。
在生存圈的中心有叁種造化物,即一只雞,一條蛇,一頭豬。雞代表著貪欲,蛇代表瞋恚,豬代表著愚癡,藏傳佛教認爲,貪欲、瞋恚和愚癡是有情衆生的叁毒,這叁毒是導致愚昧生活的叁個根本原因。又說在生存圈中公雞表現渴望和眷戀,毒蛇象征瞋恚和仇恨,公豬體現愚昧無知和妄自尊大,這些災火(即叁毒),致使衆生成爲根本煩惱之———無明的受害者。
叁種造化物的…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九章 藏密藝術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