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一二六五年八思巴回萨迦寺去,一二六八年他奉忽必烈之命创制一种“蒙古新字”,八思巴蒙古文。完成后回北京进献,忽必烈一面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字,用以译写一切文字,一面加封八思巴为帝师,DB法王。以后DB法王成为元、明两代对西藏佛教领袖人物的最高封号。”(注:《西藏佛教史略》第125页)。可见,八思巴在元朝中央中担任高级职位,而且可以指挥整个藏族地区,因而萨迦派在八思巴时期得到蓬勃发展。但八思巴于1276年返回萨迦寺,1280年在该寺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岁。
通过以上对萨迦五祖的介绍,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萨迦派的历史进程。当然,萨迦五祖之后,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为萨迦派的不断发展或继续存在发挥过巨大作用。可以说,萨迦派因人才辈出,在教义教规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因此,目前在藏族地区还有不少萨迦派寺院及其众多信徒。其中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的萨迦寺,以其藏书之多,佛经之丰富,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
B、“道果法”
“道果”法是萨迦派的主要功法,此法虽起源于印度,但在印度随着佛教的灭亡而早已消灭。因此,“道果”法唯独由萨迦派所继承并得到发扬光大。时至今日,“道果”法仍然被萨迦派奉为根本大法,完整地保留着。目前,“道果”法不仅是萨迦派的主要密法,而且是藏传密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道果”,“道”指经过修行,而“果”意为达到悟道,简言之,“道果”即是“有果之道”之义。此法主要靠口传,不注重文字记载,所以“道果”法享有“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说法。因此“《道果》传承是从卓弥大师(洋见本书第三章四节)依次宏传出来的,据说有十八种不同教敕和风规,然主要领得口旨者唯萨迦派大德。”(注:详见《士观宗派源流》)卓弥大师是在西藏传播或发扬“道果”法的第一位藏族密宗大师。
“道果”法的修炼,有显宗和密宗之分,一般以先修显宗而后修密宗为修习次第。
修炼显宗“道果”法又分三个步骤,如经书中所说:“首应破非福,中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智人。”对此作进一步阐释,首先要知晓人类生死根本的俱生无明,从而断除无明根本而融归法界。此为“首应破非福”的大致意思。
如能生起定信,则如圣天所说:“一空性如何,一切空性也复如是。”如此则一切法自然解脱归于无实,生起顿悟一切法的奥义。这就是“中则破我执”的大概意思。由于修了见的最初阶段,所以在其第二阶段也能顿然生起此悟,若前已生起寂止,但尚未生起止观双运,也能在此时摄持见的奥义,即不起执实之上,掌握寂止之心,能在自己相续之中,生起止观双运之见。
藏文佛经上说:“业及烦恼二者,乃由执实之妄想所生,此执实妄想也由戏论或执相所生。因此需先断戏论和执相,故说“后断一切见””。如此修习定能引生由缘起道理通达诸法无实之正见。因为,此空性境,不管是有是无,随一皆不可得。念心中生起彼外所现境,此则名为暖位现相三摩地。又再进修,则前说心之明相愈为增大,而生起信心和觉验的明相也比前意增大,此名为顶位增相三摩地。较前再加励力修习,则净治能障自中光明之所取迷现的现行,其本心的明相请澄分与乐况较前殊胜生起,此名为忍位无境分别三摩地。内能取心之迷现虽未遣除,然外所取境之迷现则已遣除了,此时于外境相,纵少许实有耽着也不生起,此则名为境得相三摩地。
如上再继续努力修习,则自心光明,其明相愈来愈为增大,生起如同亲心一般的觉验,此则名为世第一法位无间三摩地。那时俱生无明虽未清净,然由俱生无明所起的能所二取述现的现行,则大半清净,出现光明,则可全无所难而无间地生起见道初地智慧,又再进修,能所二取的分别所依,即惧生无明随眠种子虽未清净,而它的现行则已清净,此双离能所之心,本性光明,赤裸裸的、清清楚楚的生起,犹如现见,如是明相与智慧也并得生起,明、增、得三位的迷现的现行,都归于沉没,其能对治的明、增、得三位的明相也次第显现是为加行道三位,其后俱生无明现行的粗分也都归于沉没,现大光明,是为世第一法位。如是观修最末,若清净一分俱生无明和其种子等,则自心愈能明见一分光明,此名为初地(是一种修行阶段,即菩萨十地中的第一地)吸道位。此后于十地位中各断一分能障自心光明之无明,其明相也逐步趋大,至十一地证成佛果时,则名为全无所障的现见二种清净之心的自性光明。
以上为萨迦派显宗“道果”法的修习过程,显宗“道果”法比较简便易行,主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长时间的禅定达到其最终目的。完成显宗“道果”法的全部修习过程之后,就有了修炼密宗“道果”法的基础。
萨迦派的密宗“道果”法也十分注重修炼,萨迦派的密宗“道果”法也同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和噶举派的“大手印”法一样,是一种很高深的功法。此法也十分注重修炼次第,修习者在未进入正修“道果”法之前,都必须先修习“四加行法”。四加行法是藏密修炼各种密法的先行预备法,被公认为藏密功法的基础法,相当于一切密法的基石。下面对四加行作一一介绍:
1、如何迎请金刚上师及佛、法、僧之法
此法在藏密中称“四皈依法”,为四加行法之一。所谓“四皈依”,就是指皈依金刚上师及佛、法、僧三宝。修习四皈依法就是为了坚固修行者对金刚上师及佛、法、僧三宝的信心。
四皈依法,要求修炼者先观想自己择好的金刚上师的容貌,紧接着观想金刚上师两眉中间迸现出“唵”字的白光,射入修炼者的两眉中间;次观想金刚上师的喉际迸现出“阿”字的红光,射入修炼者的喉际;后观想金刚上师的心际迸现出“吽”字的蓝光,射入修炼者的心际。
之后,修炼者双手合掌念诵四皈依真言:
南摩格日贝,
南摩布达雅,
南摩达磨雅,
南摩桑迦雅。
以上四句真言,是依次表示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咒语。
念诵咒语三遍后,即观想金刚上师以及虚空中示现佛、法、僧三宝诸尊,互相融合,化为五色的大光明,灌入学者的顶窍,注满全身。由此会感觉到一切恶障不净化为黑色之气,从毛孔中—一排出,自己变得光明透彻,身心轻安,充满福慧。
接着又要念诵四皈依真言一百零八遍或更多。
最后发菩提心,即表示有着修炼密法必成的信念和功法圆满后一定回施有情众生的决心。
2、清净庄严的大供养法
此法在藏传密宗中称“供养曼达”,为四加行法之一。藏密认为,修炼者必须通过供养金刚上师,以及佛、法、增三宝等,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敬意。但这种供养功法与一般的供养截然不同,它是靠意念将供品化为甘露,殊胜无比,正是清净庄严的妙供,因此称之为广大供养。供养之物有花、香、灯、茶、果等,但其重点在于手印、真言和观想。
修炼者先结手印,手印的结法是:两手无名指相背立,两手中指平伸相叉,两手小指平伸相叉(均右在外)。次以两手食指钩两中指(右食指钩左中指,左食指钩右中指)。以两手大拇指按两手小指之端(右大拇指按左小指,左小拇指按右小指)。
坐势为跏趺坐,念供养咒:嗡洒瓦达塔嘉塔依大磨,格日拉那曼扎拉钦,尼巴依达秘。
观想自己手中有七珍八宝,充满了须弥山及东南西北四天。再观想这一切珍宝,全奉献给诸佛菩萨。
然后,把手印向上提,在两眉中间印一下,即可散印。
例如,我们要供养一朵花,先把这朵花印在脑海中,然后把这朵花想成一排花,想成宇宙上下方皆充满了这朵花。
观想诸佛菩萨,每尊皆手握你奉献的一朵花,并充满宇宙太空。
然后,心中默念供养咒,再将手触眉中间散印。
以上就是通过观想由一变多,—一化现的重重无尽的供养法。
3、克己、苦身、柔体之大礼拜法
大礼拜法,也即俗称的“叩长头”,也是藏密功法中的一种动功,它以礼拜的方式,反复性地做五体投地的全身运动,所以,大礼拜法又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事实上大礼拜法也是一种表示修炼者的虔诚和虚心,防止贡高我慢的功法。所以,大礼拜法被认为是一种克己、苦身、柔体的法门。
修行大礼拜法,先观想金刚上师及诸佛在面前,自己双手合十先置头顶,以表示成就无上觉悟的意思。其双手合十又表示合十地五道(注:五道,又称五趣。六道中排除阿修罗,便成为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存在的境域)为一的意思。观想金刚上师诸佛额际放“唵”字白光,射入修炼者额际。再将手印置喉际,观想金刚上师及诸佛喉际放“阿”字红光,射入修炼者喉际。再将手印置心际,观想金刚上师及诸佛心际放“吽”字蓝光,射入修炼者心际。然后俯身散印,即分开两手,以手着地,双手平伸、向前推出,表示推开六道(注:六道,中五道加阿修罗为六道),直趋菩提境界,全身卧于拜垫之上,五体均以着地为准,又再合掌于顶,然后起身立正(注:五体,指人的四肢加头为五体)。如此循环,多多益善。另外,还可以半卧式,即双膝点地,双手掌贴地,然后额头触地即可起身立正。
藏密要求作此礼拜时,随礼拜念诵咒语,咒语有礼佛咒、莲师赞、回向文等。
礼佛…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